有一则报道,让笔者眼前一亮,格外振奋。 据媒体报道,2月14日,情人节,武汉方舱医院内有记者看到了这样一幕: 一名大三学生,边治疗边学习考研英语。 一名高三学生杨一帆(化名)在课桌前做数学作业。 他们好像不是在疫情严重的武汉,不是在救治病人的医院,而是像坐在自己的家里,他们那份专注让记者很是吃惊。 当记者问起他们的情况时,前者的回答是:“这次对我来说,斩杀病魔是面对高考前的一次‘大考’”,后者的回答是:“我要充分利用这有限的时间,进行最后的冲刺,不能掉队。” 他们的这份精神让笔者肃然起敬,这才是英雄的武汉,这才是武汉应有的本色。 不慌、沉着、镇定,心中自有宏伟目标,虽然暂时有困难,但不放弃对未来的美好追求。 当前中国已经进入一个老龄社会,任何人浮躁年青人不能浮躁,任何人恐慌年青人不能恐慌,他们担负着未来的希望。 看看方舱医院的这些学生们,看看他们的学习劲头,笔者好像看到了一个国家的未来。 这是一种自强不息、乐观向上的精神,这是一个民族特有的遇事不慌、迎难而上的精神。 这种精神必定会成为他们这一代人人生最美好的回忆,成为大国不断发展壮大的宝贵财富。 看到他们,笔者想起了自己的经历,2003年我作为部队的一名战士,也是准备考试,而那年正好碰上了非典。 当时部队有各种传闻,有说考试推迟的,有说当年可能不考的,但笔者并没有受任何影响,而是像本文中的那些学生们一样准备。 结果,当年疫情过去后,军队正常考试,我也就是那年考上了理想的军校,成了一名共和国军官。 遥想当年的那一幕,笔者感慨自己的镇定与从容,乐观与自信,如果当时我听信了一些传言,放弃了学习的劲头,不再认真去学习,我想可能就不是这个样子了。 困难总是暂时的,只要精神不滑坡,方法总比困难多,人定胜天。 我们这个民族经历了几千年的风风雨雨,多少惊涛骇浪都挺过来了,还战胜不了新冠?我们要重视,但真的没有必要恐慌。 很多事当年看着好像天要塌下来,可是事后不也一样过来了? 越是在最困难的时候,越要镇定、从容、乐观、自信,只有这样,才能在最短时间内走出泥潭,迎来光明的那一刻。 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写道:“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现在再看读段话,不也很有现实意义吗? 武汉方舱内的学子们,看到你们的表现,我好像看到了英雄武汉的缩影,看到了英雄武汉未来腾飞的希望。 加油!年轻人,祝你们成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