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想成为那个花半秒钟就看透事物本质的人吗?

 深度的思考者 2020-09-28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我一直在想一句话,直到看见了它:

《教父》里有句台词:

“花半秒钟就看透事物本质的人,和花一辈子都看不清事物本质的人,注定是截然不同的命运。”

看了这句,我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这正是我想要说的话。

近来看电视剧《新三国》,越来越佩服曹操这个人。

整个三国,我最佩服的一个人就是曹操。他就是上面说的花半秒就能看透事物本质的人。

比如说他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故事,比如说他煮酒论英雄的故事,足以证明他的判事之准,识人之准。

从一个所谓的宦官之后,能够最终被封为魏王,离不开卓越的眼光,准确的识人断事能力。

有人会立刻进行反驳,说这样厉害的人物为什么智力超不过杨修?

为什么在赤壁之战时看不透诸葛亮和周瑜的“苦肉计”?

为什么把刘备捉住了,又把刘备放走了……

其实吧,我是这样理解的,曹操是人不是神,会有自己的认知缺陷和盲区,但这丝毫不影响他那种半秒就能看透事物本质的能力。

看透事物本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更别说在很短时间内就看透。

毛主席曾经说过,看事物不要只看现象,还要抓住它的本质。现象是入门的向导,一进门就要抓住本质。

任何事物都有假象,而本质则是其中最为真实的东西。

如果说曹操是前一种人,那后一种人是谁?那就是袁绍。

让我们来进入故事情节当中,通过一些事来比较一下曹操与袁绍。

话说东汉末年,董卓叛乱,挟持天子。

司徒王允巧设美人计,致使董卓被吕布杀死,但司徒王允不听陈宫的建议,作了一个错误的决定:不赦免其部下李傕、郭汜等人。

这两人是西凉军的头头,本就是匹夫之辈,最适应招安,不宜强攻,司徒王允的决策逼的这两将再次叛乱。

两人劫持天子,手下爪牙尽皆封赏。在忠志之士的离间下,二人大打出手,一人挟持了天子,一人挟持了官员,多次交战各有所伤。

天子在杨奉等将军的保护下乘机得脱,便派人去曹操、袁绍那里求援,让其保驾救援。

这个事件,就成了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到底是救还是不救?救了之后怎么对待汉献帝?

事到了曹操那里,曹操听了荀彧的两句话,立刻就明白了自己该怎么做。决定连夜出发,骑兵先去,步兵随后,亲自派大军前往,去找汉献帝。

最终在其他各路诸侯之前抢到了汉献帝,成功地实现了挟天子以令诸侯。

而其他诸侯是什么态度呢?就看离汉献帝逃难之地最近的袁绍吧。

袁绍所处的地方离汉献帝最近,他得到消息也不晚,但他犹豫了,他判断不准到底是救还是不救,他召开大家开会,谋士说的都有理。

但谋士的意见却是相反的,一方以许攸为代表建议救,一方以田丰为代表建议不救。

袁绍最终决定了不救。

看看吧,在对待汉献帝的事上,曹操在半秒钟就看透了救汉献帝背后的意义与价值,看透了事物本质的东西,那就是可以“挟而制之”。

但袁绍却没有看透,他在听取谋士的争辩中,优柔寡断最终失去了判断力,也失去了宝贵的抢到汉献帝的机遇。

更绝的还在后面,曹操迎到了汉献帝之后,以都城被贼人烧毁不便防守为由,劝天子移驾许县,天子也因曹操手中兵权缘故不得不从。

曹操的真正目的是许县是他的大本营,在那里他将可以更好的将天子控制在手中。

可以说,正是因为曹操有这个大胆的想法,比别人更能看透“枪杆子里面出政权”这个本质,才最终一步步成为了王者。

看了《新三国》,我相信很多朋友都想成为像曹操这样的人物,一眼就能看到本质,就能知道事物以后的趋势,并紧紧抓住它。

这就需要我们加强学习,通过自己的学习来改变自己的命运,没有料事如神,何来成功人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