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生活给了我一地鸡毛 我也要把它扎成漂亮的鸡毛掸子 文|李清浅 01 昨天晚上趁着小又上辅导班,我一个人去影院看了《夺冠》。 这是我今年最期待的电影,除了那段历史特别激动人心,也因为它是陈可辛执导,巩俐主演的,我感觉这样好的故事加这么棒的阵容,片子不会特别难看。 我这人眼窝特别浅,最经受不住煽情,所以我特意带了一包纸巾,不出所料,我用了好几张,因为你很难全程不哭。 这部片子选取了中国女排三个时代的故事,袁伟民做教练的80时代;陈忠和做总教练时期,以及郎平做教练的现在进行时。 袁导执教的时代,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不是她们终于拿了冠军,而是其他队员都在打球,郎平却在一旁练习举铁,教练的要求是举重不到一百公斤,不能摸球。 郎平说,我十八岁开始进国家队,原以为可以好好打球了,没想到进了国家队连球都摸不着。她之前觉得自己不怕吃苦,所以就拼吃苦,进了国家队却发现,连吃苦也比不了,因为大家都很能吃苦。 那种无力感与绝望感扑面而来。如果大家水平不相上下,谁不肯吃苦,谁敢不吃苦?你觉得扣一万次球太多了?其他人已经扣了五万次球了。 在一个高手如云,国家荣誉至上的时代,没有“我”,只有“我们”,想出成绩怎么办,当然只有竭尽所能,将自己压干榨尽。 那个年代我国一穷二白,真的是拼精神抢时间,咱们条件不行,不能通过计算机“分析”外国选手,而咱们的选手却很可能被“分析”了,怎么办?改变策略,球网拉高15cm,这样还能被外国人“分析”吗? 影片第一部分很好地给大家诠释了“女排精神”:肯吃苦,敢拼敢打,永不言弃。除了敬佩我还有满满的感动。 当然,现在我们已经明白了,女排能取得五连冠,仅仅有“精神”是不够的,还有技术、团队协作等很多方面的原因。但是在那种艰苦的条件下,女排的姑娘们为了国家的荣誉真是连命都不要了。 这些运动员哪一个身体不是伤痕累累?郎平脖子以下,没有一块骨头是好的。 作为一个妈妈,看着运动员们,尤其是80年代老女排身上累累的伤痕,我感觉我是不忍心送孩子去做运动员的,因为舍不得孩子受那份儿苦。 哪个妈妈不是妈,所以我才觉得让孩子去搞体育的妈妈们无私又伟大,我们也应当向运动员背后的家庭们致敬。 02 影片最燃的部分,在我看来是郎平执教后,她顶着巨大的压力“临危受命”,郎平提出要改革,要执行“大国家队”策略,我的情绪突然嗨了起来。 时间进入了2013年,现在的队员们和以前已经大不一样了,不是她们不肯吃苦了,而是她们的个性非常强,不会教练说啥就是啥,教练让干啥就干啥,她们有自己的想法,她们甚至会毫不犹豫地退出国家队,她们是“我们”,可也是一个一个的“我”。 幸运的是,郎平的带队理念也不是80年代的带队理念了,她希望姑娘们可以享受打排球这件事,所以反复追问她们,你们爱排球吗?她深深懂得,只有热爱,才会全情投入。 郎导带队的时候,已然了解现在的队员和她们那个时代大不一样了,所以郎导说:“去谈恋爱吧”。因为她明白,好的排球运动员,首先是一个普通人。 大赛前夕,郎平曾给队员们训话:曾有记者问我,为什么你们那么看重输赢?我说因为我们内心不够强大,等我们心理足够强大了,输赢就不是唯一的标准了。 然后她意味深长地对队员们说,包袱我们这代人背,你们轻装上阵,只管放心打,豁出去打。 这一段让我特别感动,郎平一直在思考,什么是真正的体育精神,作为前女排运动员,和一名职业教练,她看得比我们更远更深。 作为普通人,我们希望女排能翻身,打出好成绩,夺得冠军,却从来没去想,这样的期望对他们来说,是多么大的压力,多么大的包袱。 这让我想起《请回答1988》里的一个镜头,阿泽作为围棋国手,要出去打比赛,很多人对他抱了殷切希望,那就是你肯定没问题,一定可以赢。所以,阿泽问他最喜欢也最信任的德善,我可不可以输? 德善说的是,可以输。 国家队的运动员也是人,不是神,也会出现失误,也会有状态不好的时候,我们不能仅以输赢论英雄。 再退回2008年,刘翔因为受伤宣布退出比赛,很多人都觉得刘翔做得不对,觉得他带伤也应当参加比赛,甚至有人说,他就算是走,也要走完全程。这明显将国家荣誉放到了个人的生命安全之上了,至于他的运动生涯会不会毁掉,我们没想那么多。 现在想来,我们当年对刘翔真的是太苛刻了。 03 纵观整部影片,我觉得前半部分给人的感觉是,80年代女排的故事让人非常钦佩,它很好地诠释了所谓的“女排精神”,让人有一种高山仰止的感觉。 郎平执教后,我感觉很燃,特别激动,有很强的代入感,可能因为已经知道了结局,有种进入爽文的节奏,我会觉得,要的就是郎平这个feel,就得这么整,没毛病。 但是也有人吐槽这部剧对陈忠和有失公允,陈忠和率领的女排,虽然在2008年输给了郎平代领的美国队,2004年,他却带领中国队拿下雅典奥运会的金牌,当时中国队在0:2落后的情况下逆袭,女排姑娘们顶住压力夺冠了。 陈忠和不仅仅是绿叶,也是红花,而且是一朵灿烂的大红花,影片对他的功绩却一笔代过了,这是让人深感遗憾的地方。 虽然我已经看过了这部电影,我还是打算带孩子看一遍这部片子。 第一当然是让孩子受受爱国主义教育。小朋友一定要多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如果没有这种最基本的自豪感,何以为立? 第二,我希望他学习女排的拼搏精神,希望他明白,想取得好成绩,必须不怕吃苦,刻苦练习。 看这部电影时,我就想如果我们的孩子在学习上也有这种精神,这么拼命地学习,咱不说清北了,双一流大学肯定妥妥能进。 当然,很多时候,育儿就是育己,我们有这股拼劲儿吗,我觉得我没有,所以也就不要苛求孩子了。 第三,只要你尽力了,没有给自己留下遗憾,输了也没关系。 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有时候,我们受自身条件的限制,虽然尽力了,结果却依然不理想,这时也不要太为难自己,只要努力了,没有遗憾,这已经足够。 如果你还没有看这部电影,我建议你一定要去看看。 大家好,我的新书上市啦,喜欢清浅的老铁可以点下边图片购买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