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他28年执着收藏数百幢古宅,召集400余位专家匠人潜心修复,就为了让你住上600年历史的老房子

 旅游地产观察 2020-09-28

“保护文化,

是件挺壮阔的事。

做旧的建筑,

讲新的故事,

这是我想领着大家雕刻生活的方式。”


“任何事业都起于青萍之末”,秦同千坐在朱家角安麓的五凤楼大堂里,看着眼前这被来往络绎人群夸赞的古韵雕壁,貌若平淡地说,“看似寻常却崎岖,成如容易总艰辛”。

自今年2月朱家角安麓酒店试营业以来,安麓这个被誉为“安缦姊妹”的中国品牌,以国内第一家真正的顶级奢华酒店之姿,越发受到大众的关注。

作为包含朱家角安麓在内的上海品臻園是国内首个将明清古建瑰宝应用于房地产的中国建筑项目,作为缔造者,秦同千在过去的30年内以收藏古建筑、古构件、古家具为契机,愈发派生出“弘扬中国文化,保护中国建筑”的使命,雕梁画栋聚齐,匠心汗水倾注,逐渐复原出了中国人寻觅良久的“桃花源”。

古建的收藏、修复、研究、迁移、重建几乎耗费了秦同千毕生心血,而如何让更多当代人直接体验中国传统生活美学,无疑需要一个实实在在的场所。品臻園,作为对古建可持续发展的践行品牌,肩负“中国建筑”的传承使命,它的诞生,远远不是一句“匠心之作”可蔽之的。

朱家角安麓酒店


古宅修复前的残破景象

28年前,

秦同千出差安徽,

偶遇一幢晚清民居正在卸瓦。

枯败的景象令他不忍,残破的老屋让他痛心。

当下鼓动秦同千的是他的一点小私心,

身为从小耳濡目染中国传统文化的人,

他无时无刻不关注着这些老建筑老家具们,

希望重现古朴的手工和时光之美


历久弥新的历史遗留

收下这幢古宅的一个月后,

编上了号的梁柱构件和砖墙瓦砾,

一同被迁至秦同千家乡绍兴的一处仓库。

从此,寻找古建筑成为秦同千生活的一部分。

后来很多次,他仍旧惊异于自己当下的决断,

让自己就此与古建产生了万般牵连。

细节之处难掩磅礴之气,隐忍内敛灵秀之风,云行雕梁不促。后来的日子里,秦同千发现,古建,真的很容易被爱上。

他收来的古宅及古家具,

逐渐堆满了家乡绍兴的两座仓库。

花窗、隔扇、横梁、楹柱,

经过编号拆解的古建筑构件归置齐整。

屏风、踏床、太师椅、八仙桌、梳妆台,

那些随宅并购的古家具更让人目不暇接。

分门别类珍藏

户外还搭了些棚子,

下边成堆的大木料用雨布盖着,

每一堆木头就是一幢老房子,

防火、防腐、防霉、防虫的工作刻不容缓

每年都要进行两次大规模翻动,

投入专业团队保护修复它们。

遮雨棚及改造工具

提及如此大张旗鼓收藏旧家具和古建筑的原因,

秦同千说,

这是对文化的敬畏和尊重。

国内太多人对古建筑视之拆之,

是文化归属感缺乏的表现,

这让他心里不是滋味。

为了更好地还原古建文化,将沧桑的华美重现惊艳之貌,秦同千一直以来执着于古建筑的修复保护工作。

10多年前,

秦同千成立修复工厂,

从安徽、浙江、北京聘请200多位老匠人,

对腐烂甚至残缺的建筑部件整修加固。

大木工、雕花匠、砖雕匠、石雕匠,

多的时候四五百人,

长期留聘的工匠也有近百。

品臻園的开发,

手工化作业程度高,开发周期长,投入大,

几乎是以打造工艺品的手法在复原中国生活美学。

匠人:厉阳军。那些朽坏的雕花、缺瓣的莲饰、破碎的云纹,经能工巧匠之手焕发新颜。

化腐朽为神奇。秦同千还找人采访几位老工匠,出了一本《安得广厦——古建保护实录》。

在这个物质过剩和信息发达的世界,人们太容易浮于表面和半途而废了。但在修复厂,“慢”才是主基调。“严肃地对待每一样构件,急不得,懒不得,才能修复老祖宗的文化。”

老房子空置不用反而容易腐朽损坏,从修复到保护,又是另一项课题。让老宅在使用中得到活态保护,是传递传统文化意趣的最佳途径。

由秦森发起、与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同济大学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主任阮仪三,同济大学建筑系教授李浈和同济大学建筑系教授戴仕炳等一流专家学者共同建立的上海燊榕古建保护研究中心,更是从文化传承的角度,研究了大量史料,创造了现代技术与传统手法的中国建筑细节,保护并传承古建文化和民间手艺,并结合先进理念和国际技术,开创了“古建活态保护”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新旧结合是老生常谈却最为切题的做法。不久前看到一位在秦森古建修复团队已干了六年的木雕工,把儿子也叫到仓库的修复车间来。小伙子染了黄头发,戴着耳环,手里拿块木头雕着。这倒是现代和传统结合了,我觉得挺好。”秦同千对于活化保护,有着很现实的憧憬。

秦同千和他的秦森团队,着手“活化保护”的第一步是将拥有600年历史的明代徽派古建——“江南第一官厅”五凤楼和有着170余年历史的晚清古戏台落户朱家角。这座以明清古建瑰宝为核心,包含朱家角安麓、安麓别业,邻湖别院、艺术馆为一体的高端文旅项目,名为“上海品臻園”,不仅彻底践行了“古今兼顾,新旧两立”的开发理想,更希望以中国建筑之名重现传统士绅生活美学。

对位于千年古镇朱家角核心的上海品臻園,

近10年来,

秦同千先后聘请近200位古建修筑复建专家,

及来自安徽、浙江的民间工匠,

各地参与该项工程。

雕梁画壁应犹在,修复的细节着实令人惊艳

“整旧如故”是他们修复的主要原则,但同时,能从人中感受到现代之影,也能体会到传统之意,但更为强烈的,是一种根植于生活的情感渗透,以及平凡中追求极致的精神洗礼,回溯中国传统文化本源,这便是品臻園打造的初衷所在。

朱家角安麓·遇见东方之美

承接原始古建的老徽州风貌,安麓取意“安于麓间”,处处体现着传统生活方式的平静、怡然,提供了安逸于静好山川之间的中式文化避世体验。

安麓酒店外观。右侧为五凤楼,左侧是戏台。


五凤楼(右)作为朱家角安麓的酒店大堂,原为江南第一官厅,形制高大巍峨,建造工艺极其复杂,五对翼角如凤凰展翅,宏篇精制。开阔的中庭,每一处都是老徽州的影子,林立的雕栏画柱,老师傅也都雕刻得十分用心。

与五凤楼遥相对望的,是一座始建于晚清的古戏台。戏台飞檐翘角,雕梁画栋。前檐是蟠龙金柱,内顶有穹窿藻井。

环绕五凤楼的35间酒店别墅,均设计有全景庭院景观的套房及独立专属私人花园。屋顶全部处理为乌篷船的拱形造型,富有优雅的感觉,于无声处提醒众人身处江南水乡。

酒店别墅一角


AhnLuh Spa ,传承了源自古老东方的治愈理念,通过地道的中华古方养生及手法,精心设计的环境与服务,帮助来访者在平静与惬意中逐渐松弛。

安麓别业·静候尊享空间

安麓别业,承继明代江南第一官厅的古韵风华,高墙静院,四水归堂,流水古树,东方文化质感的雅活空间注入当代中西奢华,堪谓之中国孤本,藏品别业。唯居于此,臻享四季,宴饮雅集、品茗把酒,回归中国传统士绅的生活方式,才是生活大美。


安麓别业

绍兴·品臻園同样是秦同千的呕心之作,他选中百幢明清古宅矗立千岩竞秀的会稽山,花了数年时间看这个地方,构想营建格局。

作为中国最著名的文化圣地之一,

这座大禹曾经会盟诸侯的古老圣山,

会稽山早已声名远播。

绍兴品臻園

是由数十幢始于明代的中国建筑为主体,

精心保护典藏修复而成的古建筑群落

包含品臻山水、兰亭安麓、艺术馆、书院、主题文化生活中心等旅居空间。

让会稽山水名仕文化,

及经典士绅生活,

在明丽却幽寂的外表下,

展现出“大象无形”之美。


绍兴·品臻園

兰亭安麓·云淡风轻的生活关怀

古建的修复、活化,

在兰亭安麓表现出更为深思熟虑的细节,

一群情怀的躬亲者,

将传承古韵的每一步,

都走得稳健而坚定。


居幽处的兰亭安麓

品臻山水·抒写故乡的定义

25幢户均占地约3亩江南风格的中式建筑群落,套房设计、多重庭院、超大娱乐、交际、休闲、艺术会客空间,可以开辟为私人居所、商务会客、企业会所只用。其中15幢内更复建明清的徽派建筑,每一处精湛手艺的古建构件及厚重的古韵绵意,都诉说着会稽山的山水故事,形成跨越中西的、具有世界价值观的奢华私域。


品臻山水

其实,品臻園在营造之中并非没有受到质疑,但更多的是鼓励。这鼓励不仅仅是从学术界和国内众多在品臻園获得心灵感应的企业家、文化人那里得到,也在和国际学者专家交流时获得。众多国际友人在参观完品臻園之后,都不约而同地对“活化保护”的认同,他们认为古建筑本体保护是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如何让它们在今天有价值。

伴随着安麓的开业及品臻園项目的陆续开售,秦同千听到了来自四面八方的声音,“包括安麓在内的品臻園项目,总给人一种亲切的神秘感”,很多人如是说。

眼下的工作,是秦同千实现自己多年前想法的第一步,但这一切看起来还算成功。 “我觉得这是一件让人感到自豪的事,或许以后人们会说,关于古建筑保护和古建筑运用,有一家企业是这样做的,它叫秦森。”秦同千笑着说。

这位东方文化的传承者正带领着他的团队努力雕塑着“一半艺术,一半生活”的桃花源,或许,跟着他一起走向品臻園,借着古建的纯粹、干净和原始气息,抛却浮生繁景的困惑,回归恋物、惜物的日常生活状态,唤醒强烈的民族文化自信,体会对传统东方韵味的触感,也并不是什么坏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