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数据解读丨“分秒必争”,高铁旅游流量的争夺战

 旅游地产观察 2020-09-28

回复「2019」

送你《2019中国旅游地产趋势预判》

12月25日,“最美高铁”杭黄高铁满一周岁,“7个5A级”、“50个4A级”、“1小时26分”、“1126.8万”... ...这一串串数字的背后,有何深意?

本文作者:叶逸含&梁子钰
全文共 2772 字 ,阅读需要 5 分钟

最美高铁周岁成绩单

2019年12月25日,“最美高铁”杭黄高铁正式满一周岁了!让我们用几个数字,读懂这条黄金旅游高铁线的前世今生。

7个5A级 50个4A级——杭黄高铁,被誉为串起“名城、名湖、名江、名山”的黄金旅游线,连接“人间天堂”杭州和“人间仙境”黄山,沿途分布着西湖、千岛湖、黄山等7个5A级风景区和超过50个4A级风景区。

1小时26分钟——线路开通后,杭州到黄山最快仅需1小时26分钟,从上海到黄山最快缩短至2小时26分钟。沿线城市加入了“长三角高铁经济圈”。


70多个——杭黄高铁还铺画北京、上海、南京、合肥、西安、厦门、郑州、九江、南昌等方向至本线的旅客列车运行线达36对,牵手全国超过70个城市,与我国西北、华北、华东、华南等地区实现联通。

1126.8万——这一年,杭黄高铁交出满意的成绩单,共输送旅客1126.8万人次,日均输送3.09万人次;高铁带来的火爆客流,给沿线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注入了新动力,杭州和黄山全域旅游的版图不断延伸。

虹吸效应VS辐射效应



但这份傲人成绩单背后的数据更值得我们深思

杭黄高铁途径10个站点,这一千万人次,究竟是怎么分配的呢?

到底“先富带后富”的辐射效应更强还是将周边城市优势化为己有“强者恒强”的虹吸效应更强这一个问题的答案,将关乎到“旅游投资是不是距离高铁站近就是好”、“城市规划开发时序与高铁网络的关系”……

据不完全统计,富阳站99.5万人次,桐庐站138万人次,建德站89万人次,千岛湖站147.2万人次,黄山北站170.88万。



从数据中可以看到,“虹吸效应”和“辐射效应”同时发力着。一方面,全线的贯通打通了浙西和皖南的交通屏障,大量旅游景区和企业切实感受到了高铁带来的红利。

但是不得不提高警惕的是,杭黄高铁的客流密集分布在杭州东、黄山北站和千岛湖站这三个知名旅游城市,三站年旅客发送量总和接近全线的60%。因为交通的便利,使得“强者恒强”的马太效应逐渐凸显,黄金旅游线上各节点间的差距逐渐拉开。部分站点,如三阳站,并没有因为大客流的导入而实际获利,这个曾经因为“全国第一座建在高架桥上的高铁站”、“全国唯一一个乡镇级别的高架火车站”而名噪一时的高铁站,现今门可罗雀,在上半年甚至没有班次停靠。


现今,不少投资项目以高铁即将开通作为卖点,但通过这个真实的年度监测来看,其实高铁开通是一个双刃剑。

那“一条铁路的开通究竟是怎么影响沿线旅游格局的”,我们决定进一步从微观数据着手,通过大量问卷调查,希望依据真实的游客偏好来合理推测“高铁线辐射效应”和“高铁站虹吸效应”流量争夺战的未来走向。

如果时间允许,愿意沿着杭黄高铁的站点旅行吗?

数据来源:问卷调查&整理

数据显示,愿意沿着“最美高铁”旅行的游客高达95.7%,但是其中71.58%表示只会挑选几站旅游。这说明当前更多的游客仍然将“旅游目的地”作为出行的第一选择标准,因而沿线城市的旅游发展虽然大部分得益于大交通的改善,而高铁的贯通对城市旅游产业的拉动效应,当下看来并没有那么明显。



现存问题和案例借鉴


而针对游客不愿意沿线旅游这一现象,进一步的调查数据显示行李负担较重、高铁站与景区之间交通不便、出游时间有限、班次时间不自由等是主要原因。

是什么原因导致不愿意沿高铁线旅游 

数据来源:问卷调查&整理


这些看似是“正确的废话”,是发展高铁旅游难以避免的通病,但并不是无法克服。把眼光看向世界,瑞士——不同于其他国家简单的把火车作为一种交通工具,而是将其当做旅游特色名片,如今“在瑞士乘着火车去旅行”已经成为全世界游客的必体验项目,这是有它的必然性的。让我们看一组对比:

数据来源:问卷调查&整理


行李较多——在不选择沿高铁线路旅行的人群中,行李负担是最主要的原因(50%)。针对这一问题,瑞士铁路局贴心的在每一个火车站设置了不同尺寸的行李寄存柜,游客可以低价寄存24小时,轻松出行。

高铁站与景区之间的交通不便——也是困扰游客的重要原因(33.33%)。瑞士的火车站无一例外地设在城市中心,主要景点和住宿大都分布在火车站1小时步行圈内,这使得游客免去了再次租车或者公交换乘的烦恼。

出游时间有限 班次时间不自由——碎片时间旅行加上高铁班次时间不自由极大的限制了沿着高铁旅行的灵活度和可操作性(25%、25%)。而瑞士的火车系统的车次十分密集,城市间一般不超过半小时一班车,时间固定,游客可以根据自己的游玩时间随时调整火车班次,灵活度极高。 

数据来源:网络资料整理


各站点景区之间吸引力不足——景区及景区之间的吸引力可以通过主题补足。瑞士境内众多的景观火车路线都各有特色,主题分明。其中“冰川列车”(Glacier Express) 因为可以欣赏大量冰川遗迹,“金色山口列车”(Golden Pass)因为途径8个湖泊、穿越3座山岭凝聚了瑞士的精华景观,而成为了游客打卡率最高的两条线路。

这些所有的铁路线路甚至是游船,可以凭借瑞士通票(Swiss Pass)一卡出行,随意换乘,这无疑再次提升了游客铁路出行的灵活度和便捷度,真正做到了主推贯穿全域的观景线路而非单一景点,通过打响线路品牌对全线沿途景点进行连带宣传,增强各站点景区之间的吸引力和黏性,各地抱团成长。

可以说与瑞士铁路的差距,暴露出当前中国高铁旅游的两大核心问题。

一是高铁的“大干快上”超出了部分区域的需要,警惕高铁“灰犀牛”是当前旅游相关从业者和投资者需要注意的事情。(灰犀牛事件是指太过于常见以至于人们习以为常,但却风险极高的事件)。只有同时克服周边的基础设施薄弱、景区吸引力不足等问题时,高铁才能避免过道效应,从而发挥出正面效果。


二是在于我们的“爆点”惯性思维,仅仅有一个或者几个爆点是没有用的。这一问题不仅仅体现在杭黄高铁,还同样适用于大运河、苏州河、富春江等适合全域旅游发展的大空间尺度旅游目的地。因为受限于复杂的管理体制。一条旅游线跨越行政地域管辖范围,又同时受到不同部门管理,很难实现全线统一发展。但所幸长三角一体化下的世界级城市群框架框架将于2020年基本形成,这一区域有望率先为高铁沿线旅游相关行业解绑、摆脱桎梏。

高铁新动能专题介绍

之所以叫“高铁新动能”,是因为高铁网络的全覆盖,更像是贯通人全身的血管脉络,高铁载着人流、物流、信息流,打通城市之间的经脉,带动各地的经济循环。正因为得到资金、信息和产业的流向与转移,涌现出一批区域经济爆发式增长的“高铁新贵”,让其所在的城市群落的发展和成长更富有活力。“高铁游”是值得探讨的争议点、当前的热点、未来投资的重点,与之相关的“高铁商业”因其特殊性也极具研究价值。

所以,我们将以“高铁新动能”为专题,开设每月一期的专题专栏,为期一年,重点围绕高铁建设与旅游地产开发、高铁建设与旅游行业发展等版块进行研究,以期梳理出高铁游的系统机理与规律,传递最新资讯与观点,为业内同仁提供一些参考。

【文章传送门】

【01】“疾跑”式高铁旅游,解锁王者出行新技能!

【02】车到山前必有路:德懋堂“山不转路转”的康庄大道

【03】解读TOD模式:通勤地域的未来风口——高铁上盖商旅文综合体

【04】数据解读丨“高铁游”成为国庆旅游的头号主角










高铁旅游VS自驾旅游,你更爱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