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8年前,他跳楼身亡,从此,我们少了一位演技好的优秀男演员

 皮皮电影 2020-09-28

丨本文首发于皮皮电影(微信号:ppdianying)

皮皮电影 / 每天一部精彩电影推荐

把亲身经历、真实故事搬上荧幕的影片并不在少数,其目的大多是为了警醒世人,或者给观众带来心灵上的触动。

这类片子我们之前的推文中也有所涉及,比如独立影片《信笺故事》,导演珍妮芬·福克斯把自己年少时遭受性侵的经历拍成了影片,观者无不为之惋惜、为之愤怒。

再比如写实力作《喜丧》,为追求真实,全素人出境,最终也的确达到了震撼人心的效果。

而皮哥今天要介绍的这部国产影片《昨天》同样取材自真实人物故事,由张杨执导,上映于2001年,曾获得第58届威尼斯电影节“亚洲电影促进联盟奖”。

同样是把人物的过往经历搬上了大荧幕,但从形式到内容,这部电影都有别于我们上面提到的另外两部。

这部片子所取材的人物名叫贾宏声,是名演员,在上世纪90年代曾主演过《苏州河》、《北京,你早》、《寻人启示》等多部电影,也渐渐在圈内小有名气。

不过其最受关注的还是那段吸毒经历。

在1995年参演电影《日蚀》期间,贾宏声因为吸毒过量,被送往精神病院治疗。这部影片就是讲述了贾宏声吸毒前后的那段生活过往,并且由贾宏声及其家人按照现实中的人物关系一一对应还原参演。

影片开场,张扬导演和贾宏声对于把其吸毒期间亲身经历搬上荧幕的想法做了简单交流。随后,拍摄视角以采访形式切入,询问观众对“贾宏声”这个人的看法和熟悉程度。

借着别人的话语,我们也知道了演员贾宏声给人的印象到底是怎样的。

有人说他好像是个演员,也有人说他拍戏时喜欢端着架子,说他事儿,说他装,还有人说根本不认识他。

当然也会有人喜欢他,说他演过的《铁血英雄令人印象深刻。

而他自己,好像从来都是一副玩世不恭、自我怀疑的态度。

远在东北老家的父母得知其染上毒瘾,当即坐不住了。他们不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亲手培养的孩子就这么堕落下去,他们要去北京照顾他、劝解他,他们希望通过努力可以帮他改邪归正。

谁知,到北京后看到的情况比他们想象的还要糟。

贾宏声不仅染上了毒瘾,性格也发生了极大的改变,他不愿与人交流,而且脾气暴躁,不准父母翻看他的东西,甚至未经允许不准他们踏入自己的房间半步。

父亲试图教训他,母亲希望他振作起来重新演戏,让他不要一味颓废下去、靠妹妹挣钱养着。

对于这些,贾宏声要么不屑一顾,假装没听见;要么就大发雷霆,跟家里人大吵一架,拂袖而去。

剧组来电话,跟他谈约戏的事,他也一律拒绝,都后来还把人家臭骂一顿。

日子在浑浑噩噩中一天天过去。终于有一天,贾宏声像是觉醒了一般,说他要骑自行车。

父亲就给他买了一辆,他觉得样子太土,就卸了铃铛和后座,去街上漫无目的地骑行。

张开双臂的那刻,我们仿佛能看到这个年轻人在某种程度上的放飞自我,他渴望自由,却因自己与周围环境的格格不入,被困在束缚之中。

母亲担心他再度出门接触毒品,于是嘱托父亲一路尾随,却被他成功甩脱。

他独自一人在北海公园的回音壁行走,口中念念有词的除了“贾宏声,坚持住”,便是甲壳虫乐队主唱约翰·列侬的一段歌词:

当我发现自己处于烦恼之中,它来到我面前,为我指引方向,顺其自然,所有伤心的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将会有一个答案,顺其自然,阴云密布的夜空,依旧有光明,它照耀我直到明天,顺其自然。

那天之后,又隔了一段时间,贾宏声提出想去散步。这一次,他允许父亲陪着。

天气好的时候,他们爷俩一起坐在天桥下的草地上,偶尔聊聊天,喝喝酒。

有时候,他会躺下来,就像多年前那样,看着来来往往的人群,听着耳机里的歌曲,一瞬间觉得天空的湛蓝有残忍的味道,那美好与人世丑恶的对比太过强烈,那些路上匆匆而过的人在他看来终日碌碌无为,活得没有意义,有一次,他还为此骂了几个年轻人。

还有一次,突然下起了倾盆大雨。父亲在桥下避雨,贾宏声偏要一个人淋雨,雨停后,他却没了踪影。

那一天,他彻夜未归,一路走着,像是在和自己对抗,又好像是用这种方式寻求释放。

家里人担心了他一夜,可他的回应却是淡淡的。

此后他开始讨厌看自己演过的戏,他也越来越迷恋甲壳虫乐队的音乐,甚至还问过父母自己是否与有英国血统,目的只有一个——证明自己是“列侬的儿子”。

生日那天,他依旧在思考“活着的意义”。同为话剧演员的父母演了一辈子戏,却被他说成是骗人,父亲听闻想跟他理论一番,谁知却被他打了一巴掌。虽然他跪下谢罪,却依旧挽回不了局面。

他再一次彻夜独行,放空头脑,期待改变,列侬的歌词再一次被搬出来给自己打气。

到了这个地步,父母除了担心和焦虑,也意识到了他的精神失常问题。无奈之下只得联合医生和公安机构,把他送进了精神病院。

医生说,他的精神问题,和毒品存在关联,同时也有来自外界的刺激。

看到这,观众忍不住要问,他的毒瘾是怎么染上的?

据曾经和他共事的演员称,他不甘落后,怕被人瞧不起,于是从头到脚、从里到外的打扮都透露着所谓的时尚。头巾、耳洞是标配,学会吸毒甚至也成了他排遣空虚、爱慕虚荣的明证。

从对过去和贾宏声一起演戏的演员采访中,我们了解到,他是在1993年染上毒瘾的。很多人都对他敬而远之,有段时间,一位把他带入摇滚之路的朋友搬过来跟他同住,交流之余,还一起吸毒。

然而,好景不长,这位亦师亦友的人没多久也离他而去了。他身边的朋友越来越少,他的头脑和精神都越来越空虚,于是,脾气秉性也就越来越奇怪了。

据他自己说,另外一个诱使其吸毒的原因是:拍完戏,他感觉身体头脑都被掏空了,急需填补。迷恋摇滚呢,则是因为觉得演戏太装,用来追求真我的一种手段和媒介。

父母表示甘愿提前退休来照顾他,也是希望他能振作起来,重拾对生活的热情。送他去精神病院,其实是不得已的选择,虽然舍不得儿子离开,但及时救治,才能尽快恢复。

此时,现实场景和话剧舞台的效果交替出现,给人恍然如梦的感觉。

而贾宏声在精神病院的生活,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像是一场梦。

他很少和周围的病友交流,有时会为了别人偷吃他的东西而生气,却也不拒绝同为病人的影迷前来找他签名。

他始终坚信自己没病,但是也不得不在现实面前妥协,在被绑了一次之后,他乖乖收敛起了坏脾气,乖乖吃药,为的是早日离开这个地方。

终于熬到了专家会诊,他把曾经那些乱七八糟的答案都修正成了正常的回答。谁知,医生在交流过后,还是把他留在了医院,希望能帮助他戒除毒瘾。

某天,他在一墙之隔的地方,看到了住在戒毒所的那位摇滚启蒙老师,一番寒暄过后,老师告诉他曾经的女友就是在注射毒品之后,一时不能自控,跳楼身亡。

那一刻,二人心有戚戚,为那个女孩的死触动,也痛下决心,远离毒品。

不久之后,贾宏声出院了。

一切似乎都和以前一样,又透着些许不同。

屋子重新装修过,他爱用的透明皂和肥皂摆在了并排的位置上,父母的脸上多了一些笑容,他再一次放出的音乐,头一个音符是代表新生的婴儿啼哭,一切仿佛都透着善意和希望。

那一天,他一个人出去散步。在无数次停留的回音壁,他把对未来的希冀在心底唱响。

那一天刚好又是他的生日,回家路上,他买了做炸酱面的材料,准备和家人好好吃一顿家常便饭。

这部电影至此已接近尾声。

多种手法的并用,没有所谓的结局,但我们似乎从中看到了希望,一个演员劫后重生的希望。

虽然在这部《昨天》之后,贾宏声再也没有任何电影作品问世,只是在2007年回归了话剧舞台。

同样令人扼腕的是,在影片上映的九年后,也就是2010年,贾宏声还是离开了,纵身从阳台上一跃,永远地和我们说了再见。

一直以来,他都是矛盾的,他常说;要跟自己死磕到底。或许也正是如此,他常常会在梦里看到龙,就像他有段时间出现幻觉时看到的一样。

他原本是高傲的,不可一世的,可那龙偏说他什么都不是,就是一个爱吃面条、鸡蛋,爱穿时髦的衣服,可以给影迷签名,可以哭也可以笑,受不了的时候还可以求人的普通人。

尽管他那么不甘心,但终于还是没办法从生存的牢笼中挣脱出来。

回顾他短暂而惨烈的一生,虽然只有40多年,却也算可圈可点。

1985年考入中央戏剧学院,在校期间就主演电影《夏日的期待》。1989年刚毕业,就一口气演了《北京,你早》、《出生入死》 、《紧急追捕》三部电影。1997年的时候,还因为和林青霞、傅艺伟、陈红等当红演员同年登上《大众电影》的封面,一度到达声名顶点。

他演过的片子中,能叫上名字的也有不少,《银蛇谋杀案》、《陕北大嫂》、《黑雪》、《周末情人》都是其中的名作,他还跟周迅合演过《苏州河》,虽然说被有些人评价为演什么戏都是一种状态,喜欢端着,但其实他对演戏有自己的理解。

他认为“真实”的才是美的,正因如此,他演戏特别用力。

除了电影,他还热衷于话剧,和张杨导演合作过的《蜘蛛女之吻》让人记住了他“自我”的呈现方式。其投入的表演,让自己感觉到了极大的压力,而演完之后也让他体会到了极大的空落感。

正是在那个时候,他染上了毒瘾,而且一度不能自拔。

或许就是因为他活得太认真,太用力,太较真了吧,所以才显得格外悲凉。但不管怎样,他用自己的方式让人们记住了他。

黑格尔说:存在即合理。

而莎士比亚在《哈姆雷特》开篇也提到“生存还是死亡,这是个问题”。

贾宏声的存在,或许本身并不能带给我们愉悦感,他用疼痛向我们诠释了血淋淋的现实,但谁能否认这样的人生就是错呢?

逝者已去,思考都留给了活着的人。

无论如何,愿他在另一个世界一切安好。

文/皮皮电影编辑部:驿路奇奇

©原创丨文章著作权:皮皮电影(ppdianying)

未经授权请勿进行任何形式的转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