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2011-2019年高考历史全国卷真题解析(中国古代文化部分)
2020-09-28 | 阅:  转:  |  分享 
  
第五部分:中国古代文化周朝的文化(2015年全国2卷)24.古代儒家学者批评现实政治,往往称颂夏、商、周“三代”之美,甚至希望君主像尧、舜一
样圣明。这表明了儒者()A.不能适应现实政治???????????????????????????B.反对进行社会变革C.理
想化的政治诉求???????????????????????????D.以复古为政治目标解析:【答案】CA:儒学是中国古代主流文
化,是符合现实政治需要的正统思想,故A错B:材料未体现儒家思想是否反对社会变革,故B错C:材料反映儒学家要求统治者向古代圣贤一样以
道德治国,体现的是一种理想化的政治要求,故C正确;D:儒家学者只是希望统治者实现仁政、德治,而不是希望恢复先代的政治制度,故D错。
(2016年全国3卷)周代青铜器上的铭文与商代相比,字数越来越多,语句也愈加格式化。这些铭文大都记述个人业绩,追颂祖先功德,希冀子
孙保用。这表明西周时A.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文字体系B.形成了重视历史传承的风尚C.未能充分发挥文书功能D.青铜器的功用发生重大历
史改变解析:【答案】BA:商周时期都是铭文,故A错B:商周铭文都体现重视历史传承的风尚,故B正确C:铭文已经发挥出文书功能。故C错
D:材料并未体现出青铜器功用的改变。?故D错24(2017年全国3卷).图4是西周与战国两个时期相同文字的不同写法,反映出字形发生
了变化,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文字的频繁使用?????B.书写材料的不同C.各国变法的实施?????D
.“书同文”的推行解析:【答案】AA:材料中文字演变的特点是由繁到简,是为了方便交流,故A正确B:书写材料的变化并非字体由繁到简的
原因,故B错C:各国变法与材料无关。故C错D:书同文是秦统一以后实行的,故D错24(2018年全国1卷).《墨子》中有关于“圆”“
直线”“正方形”“倍”的定义,对杠杆原理、声音传播、小孔成像等也有论述,还有机械制造方面的记载。这反映出,《墨子》()A.汇
集了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B.形成了完整的科学体系C.包含了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D.体现了贵族阶层
的旨趣解析:【答案】CA:墨子属于墨家,并未吸收百家思想,故A错B:中国古代传统科技并未形成完整的科学体系,故B错C:材料中墨子记
载内容与古代农业,手工业相关。源于生活实践,故C正确D:墨子代表小生产者的利。?故D错秦朝的文化(2014年全国2卷)25.秦朝法
律规定,私拿养子财物以偷盗罪论处,私拿亲子财物无罪;西晋时规定,私拿养子财物同样无罪。这一变化表明,西晋时A.养子亲子权利相同B
.血缘亲情逐渐淡化C.宗族利益受到保护D.儒家伦理得到强化解析:【答案】DA:材料未体现养子亲子的权利,故A错B:血缘亲情是
否淡化未体现,故B错C:宗族利益在材料里边未体现。?故C错D:材料讲述了家族制下父权的强化,即儒家伦理得到强化。故D正确汉代的文
化(2016年全国1卷)24.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汉代崇尚儒学,尊《尚书》等五部书为经典,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却不在五经之中
,对此合理的解释是A.五经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B.汉代儒学背离了孔子的儒学思想C.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D.儒学传统
由于秦始皇焚书而断绝解析:【答案】CA:说法与材料不符,故A错B:汉代儒学思想是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儒学思想,故B错C:汉崇尚的五经
先于孔子的论语。故C正确D:儒学传统断绝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故D错(2016年全国2卷)24.图3为三国曹魏《三体石经》的残片,经
文中的每个字均用先秦古文,小篆等三种字体刻写。这三种字体反映了?A.当时统一文字的努力B.汉字演变的历史过程C.当
时字体流行的实际情况D.汉字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解析:【答案】BA:文字统一在秦朝时期已经实现,故A错B:根据材料可知顺序是大篆
、小篆、隶书,故B正确C:当时字体流行的实际情况应该是由隶书转化为楷书。故C错D:汉字体系在秦朝已经实现。?故D错25(2019年
全国2卷).西汉初期,道家学说兼采阴阳、儒、墨、名、法各家学说的精髓;后来董仲舒的儒家学说也吸收阴阳五行、法、道等各种思想。促成当
时学术思想上呈现这种特征的主要因素是A.王国势力强大B.百家争鸣局面的延续C.现实统治需要D.兼收并蓄的文化政策解析:【答案】CA
:材料中思想的变化与王国势力并无直接关系,故A错B:董仲舒新儒学本质上属于文化专制,故B错C:道家和董仲舒吸收其他思想,都是为了能
适应当时的统治。故C正确D:新儒学具有强烈的排它性。?故D错唐代的文化(2014年全国1卷)25.唐高祖李渊自认为是老子后裔,规定
老子地位在孔子之上,佛教位居第三:武则天时明令佛教位在道教之上:后来唐武帝“灭佛”。这反映出唐代A.皇帝的好恶决定宗教兴亡B.道
教的社会影响最大C.懦学的政治地位最为稳固D.佛教的社会基础薄弱解析:【答案】CA:说法太绝对,故A错B:由材料可知道教的地位不
断变化,影响最大的说法与材料不符.故B错C:通过材料可儒学不像佛教道教随着统治者的喜好变化,故C正确D:材料未体现佛教的社会基础。
?故D错(2016年全国3卷)唐太宗对南朝后期竞相模仿萧子云书法的风气表示不屑,认为其“仅得成书,无丈夫之气”,只有王羲之的书法才
“尽善尽美”,于是连西州(今吐鲁番)幼童习字的范本都是王羲之书帖。王羲之在中国书法史地位的确立,是因为A.皇帝好恶决定社会对艺术的
评判B.王羲之的艺术成就不可超越C.艺术水平与时代选择的共同作用D.朝代更替影响艺术评判标准解析:【答案】
CA;社会对艺术的评判由社会来决定,而非皇帝,故A错B:王羲之的艺术成就高只是一个方面,说法不够全面,故B错C:除了艺术水平高,到
唐代符合唐代社会的需要才确立。故C正确D:材料没有涉及到朝代更替。?故D错宋朝的文化(2012年全国卷)许仙与白娘子自由相恋因法海
和尚作梗终成悲剧,菩萨化身的济公游戏人间维持正义。这些在宋代杭州流传的故事,反映出当时A.对僧人爱憎交加的社会心态B.民间思想借
助戏剧广泛传播C.中国文化的地域性浓厚D.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解析:【答案】DA材料并未体现人们对僧人的态度,故A错B:材料反映
的是戏曲故事迎合人们的需求,选项属于因果倒置,故B错C:材料只有杭州地方,并不能体现地域差异。故C错D:材料所讲两则故事流传,说明
符合人们的心理需求。?故D正确(2012年全国卷)理学家王阳明说:“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工以利器,商以通货,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
及者而业焉,以求尽其心,其归要在于有益生人(民)之道,则一而已??四民异业而同道。”在此,王阳明A.重申传统的“四民“秩序”B
.主张重新整合社会阶层C.关注的核心问题是百姓生计D.阐发的根本问题是正心诚意解析:【答案】DA:材料只是体现四民分工不同,并
未体现等级高低,故A错B:材料并未体现对社会阶层整合之意,故B错C:材料并没有体现对那一阶层的关注。故C错D:材料认为四民虽职
业不同,但都是为了人民的生存而服务,所以从理的角度来说没有差异,是同一的。?故D正确(2013年全国1卷)25.自汉至唐,儒学被奉
为“周(公)孔之道”,宋代以后儒学多被称作“孔孟之道”,促成这一变化的是?A.宗法血缘制度逐渐瓦解??????B.仁
政理念深入人心?C.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D.陆王心学日益兴起解析:【答案】CA:说法与材料中的变化无关,
故A错B:仁政理念深入人心是在汉代以后,故B错C:孟子思想中的道德观被程朱演绎成“天理”而大加推崇,从而使理学适应了统治者强化君主
专制的需要成为统治思想,随着理学统治地位的确立,孟子的地位被抬高。故C正确D:陆王心学中的王阳明是明代的,与材料时间不符。?故D错
(2014年全国1卷)26.人性是先秦以来一直讨论的问题。基于对人性的新认识,宋明理学家主张“存天理,灭人欲”,他们认为人性A.本
质是善B.本质为恶C.非善非恶D.本善习远解析:【答案】DA:人性本善是孟子的观点。故A错B:性本恶是荀子的观点,故B错
C:非善非恶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故C错D:宋明理学家认为人生来具有“美德”但是后天的利欲让人们迷失了方向,所以才提倡“存天理,灭人欲
”。?故D正确(2016年全国1卷)26.史载,宋太祖某日闷闷不乐,有人问他原因,他说:尔谓帝王可容易行事耶偶有误失,史官必书之,
我所以不乐也。此事反映了A.重史传统影响君主个人行为B.宋代史官所撰史书全都真实可信C.史官与君主间存在尖锐矛盾D.宋太祖不愿
史书记录其真实言行解析:【答案】AA:材料体现宋太祖怕自己的行为偶有失误,就会被载入史册,所以不高兴。故A正确B:全都真实可信的说
法过于绝对,故B错C:材料并未体现二者矛盾。故C错D:不愿史书记录其真实言行的说法过于绝对。?故D错26(2019年全国2卷).程
颢诗云:“闲来无事不从容,睡觉东窗日已红。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
是豪雄。”其体现的主旨是A.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B.人与万事万物皆同理C张扬自我的人生态度D.无为而治的思想理念解析:【答案】
】BA: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属于庄子的思想,故A错B:材料中程颢认为万物与人同道,及程朱理学的天理思想,故B正确C:材料未体现出张扬自
我的人生态度。故C错D:无为而治属于老子的思想。?故D错明清的文化(2011年全国卷)26.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使朝廷之
上,闾阎之细,渐摩濡染,莫不有诗书宽大之气,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与这一论
述的精神实质最为接近的是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B.民为邦本C.天下为公??????????D.民贵君轻解析:【答案】CA:材
料并未体现人民对国家和社会责任,故A错B:材料也没有体现人民是国家的根本,故B错C:材料体现了一个国家的是非并非由天子而应该由
学校来决定。故C正确D:材料并未体现君主和人民贵贱的问题。?故D错(2013年全国2卷)28.“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
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京剧艺术中人物的脸谱A.真实再现了客观历史B.固化了大众的历史认知C.正确评断了
历史人物D.提升了历史人物的价值解析:【答案】BA:不管以何种形式来反映历史,都不一定客观真实,更何况京剧本身就是一种艺术,故A
错B:材料体现了京剧艺术通过不同的肤色来代表不同的历史人物形象,故B正确C:材料体现的是京剧艺术中的历史人物形象,并不一定正确。故
C错D:通过艺术可以提升,也可以贬低历史人物的价值。?故D错(2013年全国2卷)27.清代有学者说:“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
来,又多一教,曰小说……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
这表明A.小说成为一种新的宗教传播载体B.小说的兴起冲击了封建等级观念C.市民阶层扩大推动世俗文化发展D.世俗文化整合了社会的
价值观念解析:【答案】DA:材料中小说并非宗教,故A错B:材料并未体现出小说对等级观念的冲击,故B错C:材料说的是社会各阶层对
小说的态度,而非市民对文化的推动。故C错D:正是由于小说迎合了社会各阶层的需求,所以受到他们的青睐。?故D正确(2015年全国1卷
)27.表1??河南、江苏两地科举考试状元人数表?唐宋明清河南151621江苏781749表1呈现的变化反映了A.理学的影响力不断
扩大????????????B.经济发展促进文化兴盛C.中原地区经济急剧衰退????????
???D.政治重心南移趋势明显解析:【答案】BA:理学起源于宋朝,故A错B:材料体现随着经济重心南移,文化重心南移的过
程,故B正确C:中原地区经济急剧衰退材料并未体现,也不符合史实?。故C错D:唐到清政治重心大都在北方。?故D错27(2018年全
国2卷).昆曲在明朝万历年间被视为“官腔”,到清代被誉为“雅乐”“盛世元音”,宫廷重要活动常有昆曲演出,江南地区“郡邑大夫宴款不敢
不用”,甚至“演戏必请昆班,以示府城中庙会之高雅”。这些史实表明,昆曲在明清时期的流行是因为A.陆王心学广泛传播
B.吸收了京剧的戏曲元素C.社会等级观念弱化D.符合士大夫的文化品味解析:【答案
】DA:昆曲与陆王心学无关,故A错B:京剧产生于清朝,故B错C:材料未体现社会等级观念的变化。故C错D:根据材料中“官腔”“雅乐”
“郡邑大夫”等信息可以看出,昆曲主要在士大夫中流行。?故D正确26(2018年全国3卷).我国第一部药学专书《神农本草经》大约成书
于汉代,《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制定的药典,宋代颁行了多部官修本草,明代李时珍撰成药物学集大成之作《本草纲目》,由朝廷颁行。
这些史实说明,我国古代药学的发展A.源于大一统的政治体制B.得益于国家力量的支持C.是商品经济繁荣的结果D.受到了宋明理学
的推动解析:【答案】BA:材料并未体现政治体制对医学的影响,故A错B:材料反映的是国家对药学发展的支持,故B正确C:商品经济繁荣在
唐宋以后,与材料中的汉代医学发展不符。故C错D:宋明理学于材料中汉唐医学发展不符。?故D错27(2018年全国3卷).明朝中期以后
,京城及江南地区,雕印出版个人著作之风盛行,有人谑称:“老童(生)、低秀(才),胸无墨、眼无丁者,无不刻一文稿以为交游酒食之资。”
士大夫间也流行将书籍作为礼物。这种现象可以说明当时A.学术文化水平迅速提升B.士人的地位显著提高C.经世致用思想影响广泛D.崇尚文化的氛围浓厚解析:【答案】DA:材料“胸无墨、眼无丁者”,不能体现出学术文化水平的迅速提升,故A错B:材料未反映士人地位的变化,故B错C:材料讲述个人著作之风盛行,而未体现其经世致用思想。故C错D:材料中各种人群以书为荣,体现出了对文化的崇尚。?故D正确25(2019年全国3卷).在今新疆和甘肃地区保存的佛教早期造像很多衣衫单薄,甚至裸身,面部表情生动;时代较晚的洛阳龙门石窟中,造像大都表情庄严,服饰亦趋整齐。引起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经济发展水平B.绘画技术进步C.政治权力干预D.儒家思想影响解析:【答案】DA:经济发展水平与材料无关,故A错B:绘画技术与材料中衣着表情无关,故B错C:政治权力不是其变化的主因。故C错D:材料中衣着表情的变化体现出的是伦理道德,礼义廉耻。?故D正确
献花(0)
+1
(本文系高建龙的个...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