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丈夫沈从文两次为同一女子高青子背叛发妻张兆和,在他抑郁自尽时,妻子选择决绝离去

 qiangk4kzk8us4 2020-09-28

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痴心一片终修成正果

1902年,沈从文在湖南湘西的凤凰县出生。1928年,沈从文与丁玲等人合办了《红黑》杂志社,他开始在文学界崭露头角。

1929年,27岁的沈从文受到好友胡适邀请,前往中国公学任教。在这里,沈从文遇见了他的命中注定。

那天,是他第一次正式上台讲课。当他看见教室里挤满了学生,他怯场了。他手足无措地站了十分钟,然后语无伦次地用了十分钟把所有内容都讲完。

'十分钟授课'的争议尚未彻底平息,沈从文就又变成了全校的谈资。这一次,他简直是'懒蛤蟆想吃天鹅肉':他居然追求起了苏州鼎鼎有名的张家三小姐——张兆和。与出身贫苦的沈从文相比,两人可谓是云泥之别。

可爱情,就是如此势不可挡。一次偶然,沈从文遇见了在学校操场上边走边吹口琴的张兆和。那年的张兆和才18岁,青春又率直,深深地吸引住了沈从文。

从那次邂逅后,沈从文就对张兆和展开了狂热追求。面对沈从文的满腔热情,张兆和没有丝毫动容。可沈从文从不肯放弃。

后来,在猛烈而持续的情书攻势下,在家人的全力撮合下,张兆和最终接受了沈从文。1933年9月9日,沈从文与张兆和喜结连理。

柴米油盐是岁月无情刀

许是受到文人与生俱来的自尊心理影响,两人成婚时,沈从文没有接受张兆和的嫁妆。由此,婚后的张兆和直接面对的,就是满眼的柴米油盐、鸡毛蒜皮。

她从之前被人服侍的千金小姐转变为了要照顾一家老小的家庭主妇。生活的琐碎让她措手不及。

沈从文惊讶地发现,昔日的女神不再完美了。他感到疑惑与不解。冰冷的现实生活很快将浪漫与温情的爱之火苗浇息。天差地别的成长背景,相差甚远的受教经历,都是横在他们之间的鸿沟。

张兆和喜欢昆曲,沈从文则爱傩戏;张兆和饱读诗书,能画一手好丹青。可沈从文虽发表过一些文章,但还没在文坛站稳脚跟,连标点符号都用得不太好;张兆和主张理性消费,沈从文却有收藏古董的爱好。

他需要的是温柔解语花

沈从文开始陷入矛盾与痛苦中。1935年,他遇见了'解语花'高青子。漂亮温柔的高青子喜欢写小说,十分仰慕沈从文。还借小说内容表达对沈从文的倾慕之情。

在与张兆和的爱情中,沈从文其实一直处于弱势。对于张兆和,他始终都是卑微仰视的姿态。此时将沈从文视为偶像的高青子,也在虔诚地仰望着他。

孤独的沈从文屈服了,他无法拒绝这个能与他产生精神共鸣的'解语花'。

张兆和对沈、高二人的交往并不知情,是看了小说才有所察觉。沈从文只好坦白自己对高青子的情愫。一气之下,趁着过年,张兆和带着孩子回了老家。沈从文每天给张兆和写一封长信,劝她回来。

那段时间,沈从文无比困扰。他常常去找林徽因诉苦。在林徽因的耐心开导下,沈从文下定决心:同高青子划清界限,与张兆和重归于好。

何如当初不相识

1937年,抗战爆发,沈从文随西南联大迁移前往昆明。张兆和则留在北平,照顾孩子和看顾沈从文的众多作品。这段时间他们依旧保持通信,可信中只有无休无止的争执。最后张兆和妥协了,带着孩子与沈从文团聚。

沈从文在西南联大教书时,再次与高青子重逢,二人再次旧情复燃。得知此事后,张兆和直接收拾好行装,另寻他处居住。

1942年,在这场情感纠葛中,高青子选择了安静退出。她明白,自己只是沈从文生命中的过客,与他不可能有美好的结局。

1949年,当众人都在迎接新时代时,沈从文却停滞不前、拒绝改变。与周围人的格格不入使得沈从文患上了抑郁症,并一度住进了精神病院。在绝望之下,沈从文曾两度自尽。

第一次,他试图用电结束自己的生命;第二次他用刀片割断手上的动脉血管,幸好又被救了回来。

张兆和对沈从文自尽这件事感到十分失望,在她看来:这属于自绝于党和人民的行为,是沈从文懦弱的表现。她一言不发地决绝离开,动身去了华北大学深造。

她终于明白了他

1988年5月,沈从文心脏病复发,结束了曲折的一生。而他在弥留之际的最后一句话是:'三姐,我对不起你。'

后来,张兆和开始着手整理沈从文的遗稿。通过这些稿子,她感受到了以前从未体会过的沈从文的心情,开始对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张兆和感慨万千:'这一生,从文究竟是幸福还是不幸?我很难下定结论。我一开始不完全理解他,直到现在,才真正懂得他的为人,懂得他这一生矛盾与重压。他不是完人,却是个善良的好人。'

沈从文那些被深埋于心的深情与自卑,孤独与热情,张兆和终于都有所了解。

或许我们无法评判沈、张二人的婚姻是否幸福,可我们能确定的是,对于沈从文来说,他从不后悔对张兆和的深情爱恋。为了爱情,沈从文可以坚持不懈,遇百折而不挠。

爱情是美好的,可现实却无比残酷的。爱上一个人也许只需一眼,了解一个人却需要穷尽一生。即便耗费一生,也可能无法全部了解。

我们总是这样:为得不到的喜欢而耿耿于怀,为得到的不珍惜而怅然若失,在一起时心存犹疑,分开后无比怀念。

或许真正的爱情,不存在彼此合适不适合这一说法。因为爱,总会驱使着自身为对方改变和让步,倘若两人都足够爱对方,两人会越发相似,直至趋于同一。如果两人无法磨合,只有一个原因,就是因为爱得不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