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文艺思想史论丛》第一辑目录观后

 艺文博雅 2020-09-28

文/时胜勋

1984年,《中国文艺思想史论丛》创刊,原由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杨晦先生主编,后杨晦先生于1983年不幸去世,遗憾未能见到《论丛》问世,之后《论丛》改由《论丛》编委会编辑,编委会设置在北京大学中文系文艺理论教研室。

《论丛》虽只出3辑,但所发论文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在当时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在1980年代,学界编辑出版了有不少集刊,不过,由于各种原因,很多集刊都停办了,《论丛》也是如此。由于《论丛》是集刊,且年代久远,距今已经有30多年了,在今日网络检索系统中很难查询到。如果中国知网能对这些较为重要的且已经停刊的集刊进行整理收入,这对学术研究是有促进作用的。但是从目前看,这一想法还不太现实。在此特将3辑目录陆续发出,供感兴趣的朋友参考。
《中国文艺思想史论丛》第一辑于1984年5月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编辑工作主要由北京大学中文系吕德申先生负责,责任编辑为宋祥瑞先生,著名诗人冯至先生题写书名,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美术副编审范惠民先生设计封面。
《论丛》从提议创办到正式出版,历时两年有余。除了上述先生外,参加编委会的还有蒋孔阳先生(复旦大学)、张怀瑾先生(南开大学)以及北京大学的刘烜、张少康、曦钟(陈熙中)、黄书雄等先生。蒋孔阳先生曾是1954-1956年北京大学文艺理论进修班学员,当时班主任正是杨晦先生。这样来看,复旦大学中文系的文艺学与北京大学中文系的文艺学在学术脉络上还是有一定联系的。
第一辑共收论文18篇,基本按照历史顺序排列,从先秦到近代。在内容上,涉及美学思想、诗歌理论、小说理论、戏曲理论、书法理论、绘画理论、音乐理论等,所选论文侧重于文艺思想史,试图将哲学、美学与文艺打通,体现了中国文艺思想史的基本学科框架。当然,论文也并非都倾向于论,对文献研究也并不忽视,比如吕德申先生的《钟嵘<诗品>注释》,就很见功力。
在作者来源上,不限于北京大学,除杨晦先生、吕德申先生等之外,有不少来自外校的学者,比如复旦的蒋孔阳先生、黄霖先生,山大的牟世金先生,等等,甚至还收入了三篇日本学者的文章,此外,毕业于北大中文系的新生力量如郁沅、杨星映、张少康、吴书荫、王英志等(有本科生,也有研究生)也有论文收入,显示了《论丛》多元化、国际化以及推出新人的学术格局。


附录:《中国文艺思想史论丛》目录

深切悼念杨晦同志(本刋编委会)
关于中国早期文艺思想的几个问题(杨晦)
评孟轲“与民同乐”的音乐美学思想(蒋孔阳)
论《乐记》美学思想之两派(郁沅)
论曹丕的《典论·论文》([日本]岡村繁著,曦钟译)
从《文赋》到《神思》——六朝艺术构思论研究(牟世金)
《宋书·谢灵运传论》综说([日本]兴膳宏著,彭恩华译)
从方法论看《周易》对《文心雕龙》的影响——《文心雕龙》综合研究之二(马白)
钟嵘的诗歌理论(吕德申)
钟嵘《诗品》注释(吕德申注)
象外之象,景外之景——论司空图的《诗品》(张少康)
二十四诗品举例([日本]岩溪裳川、森槐南著,陈西中译、周一良校)
论苏东坡书法美学思想(周伟民)
试论邓椿的绘画美学思想(张蔷)
从《曲品》看吕天成的戏曲理论(吴书荫)
中国古代小说批评中的人物典型论(黄霖)
中国古典小说批评中的人物塑造理论初探(杨星映)
翁方纲“肌理说”探讨(王英志)
王国维《中国名画集序》注释(陈杏珍、刘烜)
编后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