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把逍遥游的每一段都连贯起来,就能清楚的明白庄子的思路

 心慧文化 2020-09-28
如果是已经熟悉了庄子逍遥游的读者网友们,再来看这一篇文章,相信会有不一样的感觉;如果有读者网友对逍遥游还不是很熟悉,也没有关系,就请先看看我们以前的几篇文章,等到对逍遥游的每一段文字意思都比较了解之后,再来看这一篇文章,相信会有“更上一层楼”的感觉。

从“北冥有鱼”到“去以六月息者也”,字面上写的是大鱼化成了更大的大鹏鸟,硕大的大鹏鸟又用了六个月的时间飞住南冥天池,那天地又有多大啊?只能说是无比的广大了。我们读了这个故事,就能感觉到脑海中的意境越来越大,庄子就用这样的写作方法,在讲故意的同时,把我们读者的心量也扩大了。


从“野马(象)也,尘埃也”到“亦若是则已矣”,讲的是我们所看到的现实世界,只是从人的眼光来看到的样子,因为人的眼光是很小的,如果能够以大鹏鸟的境界那么大的眼光,再来看这个现实世界,则又是另外一种样子了。表示小眼光看事物,只是瞎子摸象,只有用大眼光来看事物,才能看清真相。

从“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到“而后乃今将图南”,表示大了才能办大事,只有很大的眼光、心量、境界,才能有大的成就。庄子的“野马”和“水之积”这两段,都表示大总比小好。


从“蜩与学鸠”到“之二虫又何知”,表示小眼光小心量只知道很小范围内的事,只有大眼光大心量才能明白大事。这是连贯前面的意思,继续说明小不如大,大总比小好。

从“小知不及大知”到“不亦悲乎”,还是继续讲小的不如大的好,用小眼光来看事物是可怜又可悲的。


从“汤之问棘也是已”到“此小大之辩也”,是继续用寓言故事来讲述小不如大,大总比小好,至于什么才是大?什么才是小?庄子写到这里为止,只仅仅是提出了一个概念,大和小具体指的是什么,将在后面的文章中说明。

从“故夫知效一官”到“圣人无名”,这是庄子给人列出了从小到大的六个等级,排列起来分别为:小乡官,国君,宋荣子,比宋荣子更高的人,列子,圣人,圣人才是最高最大的。庄子前面所说的大,原来是指圣人的大心量、大境界、大智慧,圣人的修养已经达到了道的境界,而道是先天地而生的,是天地之母,道是最大的,所以圣人才是最大的。而我们普通人,连一个最低层的小乡官都不是,也就没被庄子列入六个等级之内,不亦悲乎?


从“尧让天下于许由”到“孰肯以物为事”,庄子例举了许由、姑射山神女就是修养已经达到了道的境界的人物,同时又借用连叔的口,批评我们凡夫俗子就像睁眼瞎一样,睁着眼睛却看不到道的存在。

从“宋人资章甫而适越”到“杳然丧其天下焉”,这两小段是庄子继续说我们凡夫俗子,就像是无知的宋人一样,不知道天地之外还有个道,也不知道人也可以修养到道的境界。就连人间的圣人尧见了姑射山四子,都会觉得有没有天下已经无所谓了,可见道的境界是多么的高大上,又是多么的深不可测。


从“惠子谓庄子曰”到全篇结束的这最后两段,都是庄子对“学道无用论”的批判,庄子强调了道是肯定有用的,有了大道就一定能有大用,而且只有大道才能真正的有用,一些小打小闹的小聪明,到头来才是一点用处都没有。庄子还批评了有些人,没有领悟到道的大用,只是把道当成了一种方法,就像现在有很多人,把柔弱、不争当成了做人做事的方法在用,这样也是不对的。

庄子的文章尽管写的“汪洋恣肆,瑰丽诡谲,意出尘外”,如果能够透过这些寓言故事的表面,把握住这些故事背后的含义,再把庄子逍遥游的内容连贯起来,就可以很清楚的明白庄子的思路了。


如果用一段话来概念逍遥游的内容,就是大总比小好,大了才能有大用,天地间最大的就是道,如果能修养到道的境界,就能有非常大的作用。同时还告诫我们,在人世间还有个道,人也可以修养到道的境界,道是肯定有用的。

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逍遥游的内容,就是大道有大用。

至于,大道到底有些什么样的用?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如何才能修养到道的境界?请继续阅读庄子的齐物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