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时珍一生谨慎,却独赞一方!治脑梗后遗偏瘫,值得研究

 神的机器 2020-09-28

今天这篇文说,我想跟你聊一味粪便类中药。

一听这个,有人就觉得恶心了——你们中医也真是的,动不动拿粪便当药材,搞得大家都恶心。

其实,我说的这味药,虽然是粪便,但是人家干净着呢。这就是蚕沙,即蚕蛾科昆虫家蚕蛾幼虫的干燥粪便。蚕从小吃什么?就是叶子。人家排出的粪便,源于叶子。你说人家干不干净?

这个东西入药,已经很久了,最初从《名医别录》开始。它性味甘、辛、温,入脾经、肝经和胃经。

我之所以对这个药记忆深刻,源于我学习中药的时候,老师和我们讲的一番话。他告诉我们,明代李时珍著书立说,一辈子谨慎,却偏偏对这个蚕沙倍加肯定。李时珍还把蚕沙治病的一张偏方记录在《本草纲目》中了。

原文就是:“半身不遂,蚕沙二硕,以二袋盛之,蒸熟,更互熨患处。仍以羊肚,粳米煮粥,日食一枚,十日即止”。李时珍认为,这个办法实则源于《千金方》。

这翻译过来,就是取蚕沙500克,用两个袋子分别装好,蒸热乎,挨个拿过来熨烫患处,以能耐受的温度为宜。一个熨烫,另一个及时加热,凉了就更换药袋。与此同时呢,用羊肚一枚和粳米一起煮粥,每天吃一次,吃10天。

李时珍对这个偏方里头的蚕沙大加夸赞。他说:“蚕属火,其性燥,燥能胜风去湿,故蚕沙主疗风湿之病”。

不过,倒是清代的医家赵学敏,在《本草纲目拾遗》里头,对蚕沙做了更详细的药性注脚。原文是:“炒黄,袋盛浸酒,祛风,缓诸节不遂,皮肤顽痹,腹内宿冷,冷血、淤血、腰脚冷痛;炒令热,袋盛热熨之,主偏风筋骨瘫痪,手足不遂,及腰脚软,皮肤顽痹”。

那么,所有这些,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这蚕沙,中医认为祛风。而脑梗后遗症半身不遂,中医多以风论治。这就是所谓“中风”的来历。中医不知道它是脑血管病变导致的,而认为是人中了风邪。

有了风邪,就得祛风。所以古人用味辛,能祛风胜湿的药材。其中的白僵蚕,就是比较合理的选择。它性味甘、辛而温啊,既可以祛风,还能除湿。《中华药海》就此,总结蚕沙可以“活血散风”,这就进一步明确了其合理性。

不过,也不是所有的脑梗后遗偏瘫,都适合用蚕沙。

我个人认为,从药性的角度分析,适合这么做的应该是证属气虚血瘀的人。这类脑梗后遗偏瘫患者,主要表现就是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吃力,肢体可能麻木,偶尔心悸便溏,头晕目眩,面白乏力,流口水,舌质黯淡,手脚有些肿胀,脉沉细,苔薄白。

这时候,用蚕沙比较好。与此同时,加上羊肚内服,更好。因为羊肚本身主“虚劳羸瘦”,是治疗虚证的常用药食两用之品。

我把这个写出来,供我的读者参考、学习。实事求是地说,现在对中风后遗症的康复治疗,已经有很好的办法了。尤其是对肢体功能的训练,从理论到实践,已经相当完备。如果调理及时,会取得不错的效果。但是蚕沙外用的办法,作为古人记载的效方之一,完全可以作为辅助疗法来尝试。毕竟,它源于古人质朴的临床经验。若没有验效,是不会为李时珍这样的大家所青睐的。

好了。就说这么多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