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陆游示儿:学终身,忧国民

 泰荣林黑皮 2020-09-28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这是大家耳熟能详的陆游《示儿》一诗,这首诗相当于陆游给儿子的遗嘱,表达了他至死念念不忘“北定中原”、统一祖国的深挚强烈的爱国激情。陆游是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也是中国历史上现存诗篇最多的诗人。陆游非常重视对子女的教育,在现存的九千多首诗中,有两百多首涉及教子。陆游以这种形式传递勤学俭朴、报国忧民等家风,影响子孙,代表作有《示儿》《冬夜读书示子聿》等。

      读书要持之以恒     

陆游的教子诗中有很多内容与读书学习有关。《冬夜读书示子聿》七言绝句组诗中,第一首头两句便是:“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这是借古人教导儿子,读书学习应当不遗余力,只有从小刻苦钻研,养成良好的习惯,并孜孜不倦、持之以恒,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最后才能有所成就。

第二首末两句是:“汝始弱龄吾已耄,要当致力各终身。”大意是,虽然儿子你还年轻,父亲我已经老了,但我们都一样需要努力,终身如此,死而后已。

第三首全诗如下:“宦途至老无余俸,贫悴还如筮仕初。赖有一筹胜富贵,小儿读遍旧藏书。”说的是,父亲我虽然做了一辈子官,但两袖清风,仍然同当年未做官时一样,一贫如洗。但我有一样东西留给你,却要远胜过富贵,那就是我的藏书。

第四首说:“世间万事有乘除,自笑羸然七十余。布被藜羹缘未尽,闭门更读数年书。”意思是说,我这一生见多了世间的风风雨雨,现在已是七十多老态龙钟的老头子了。虽然生活简朴,盖着布被,吃着粗食,但仍兴味不减,还要闭门再读上几年书。

陆游年轻时,经常整夜苦读。《老病追感壮岁读书之乐作短歌》云:“少年志力强,文史富三冬。但喜寒夜永,那知睡味浓。”三冬,指冬季的三个月。冬天寒夜漫漫,陆游一心向学,埋头文史之书中,完全忘记了寒冷,温暖的被窝对他根本没有吸引力。

晚年陆游撰有《书巢记》:“陆子既老且病,犹不置读书,名其室曰书巢。”客人问他为什么称自己的居室为“巢”,他说:我房内“俯仰四顾,无非书者”。后带客人观看,客人开始不能进来,进来后又不能出去,于是大笑说:确实像巢一样啊。客人离开后,陆游叹息说,“天下之事,闻者不如见者知之为详,见者不如居者知之为尽”,并写下这篇文字自警。

到了八十多岁高龄,陆游仍读书不辍,常至半夜,废寝忘食。当年他作有《读书至夜分感叹有赋》曰:“老人世间百念衰,惟好古书心未移。断碑残刻亦在椟,时时取玩忘朝饥。”次年陆游即辞别人世,但直到去世前,仍手不释卷,所作《病小愈喜晴》一诗提到“灯下观书觉眼明”。

      深厚的家学渊源      

陆游对教育的重视,源自陆家深厚的家学渊源。他的祖父陆佃,曾官至尚书右丞,转左丞(副宰相)。陆佃知识渊博,读了一辈子书,写了二百多卷著作,著有《埤雅》,专门解释鸟兽虫鱼草木等。此书写作历经四十年,陆佃为此耗费了毕生精力,不仅翻看了大量书籍,而且广泛求教。有所见闻,他还一定要亲自加以试验,证明可信,才写入书中。

陆游的父亲陆宰是有名的藏书家,终生嗜书如命,并子承父业,为陆佃的《春秋后传》作有《补遗》。南宋初年,因为北宋灭亡时朝廷藏书缺书较多,所以高宗下诏搜求民间藏书,就曾专门派人到陆家录“所藏书来上”,计一万三千余卷。

陆游母亲唐氏出自书香门第,是北宋以正直著称的名臣唐介(官至参知政事,即副相)的孙女。外祖母出自宋代望族晁氏,是出自苏轼之门,与黄庭坚、秦观、张耒并称“苏门四学士”的晁补之堂妹。母亲唐氏年幼时常在晁家居住,又因晁家与秦观往来颇密,唐氏在陆游出生前一晚,神奇地梦到了秦观(字少游)。由于这一机缘,陆宰给儿子起名陆游,字务观。

在教育子孙上,陆游很重视身教。他非常喜欢与儿孙一起读书。《上元夜作》云:“今年上元灯满城,十里东风度丝竹。蓬窗湿薪不御寒,独取残书伴儿读。”上元即元宵节,元宵节闹花灯,窗外东风送来丝竹的乐声,陆游却在陪儿子一起读书。《白发》曰:“自怜未废诗中业,父子蓬窗共一灯。”《诵书示子聿》云:“父子共读忘朝饥,此生有尽志不移。”

      教子孙忧国忧民      

作为终身学习的典范,陆游并非迂腐的只知读书的“书呆子”,他写了《示元敏》《送子龙赴吉州椽》《病中示儿辈》等多首诗歌,告诫子孙做到学以致用,报国忧民。

著名的诗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出自陆游的《冬夜读书示子聿》。这句诗强调了做学问的诀窍,那就是不能满足于书本上的学习,而是要躬行实践,在实践中加深理解。只有这样,才能把书本知识变成自己的实际本领。

陆游还曾在《示元敏》中写道:“学贵身行道,儒当世守经。心心慕绳检,字字讲声形。”他告诫儿孙,读书做学问,最可贵的是对所学的道理能够学以致用、身体力行,以达到指导自身行动的目的。

嘉泰二年,陆游的次子陆子龙赴吉州(今江西吉安县)任司理参军职。临别时,陆游写了一首名为《送子龙赴吉州椽》的送别诗,告诫儿子为官之道。陆游看到当时政治的腐败,体验到宦途的艰难,自己的报国壮志和收复失地的理想无法施展,对官场的黑暗,他有了较深刻的认识。在这首离别诗的一开头,他便说:“我老汝远行,知汝非得已。”尽管不得已,但既然要去赴任,就应当做一个廉洁清正的官。接着,他又说:你是吉州的官吏,喝的是吉州的水,就要为吉州百姓做好事。在金钱问题上,要公私分明,清白廉洁。平时要省吃俭用,用自己积攒下里的钱陪嫁女儿,用自己挣的钱请品德高尚的老师教导自己的儿子。我虽然已经老了,但一切尚可自理,吃饭问题你不用惦念,衣服、鞋子破了,出门虽然会被人嘲笑,但我却不在乎,回家后仍然可以心安理得地美美睡觉。

到了晚年,陆游久病,卧床不起,他把统一的希望,寄托在子孙身上。临终前,他在《病中示儿辈》中说,“有剑知谁与?无香可得留”,江山尚未统一,我心中不安,空有利剑,能传给谁去报国呢?我也没有遗产留给你们,唯一的愿望就是希望你们勤奋读书、为人谨慎。他还告诫儿子,要以那些恬不知耻的卖国贼为鉴,切不可学他们的样子。

陆游去世七十年后,崖山兵败,南宋亡国。“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这一天永远没有能够到来。但陆游的后人没有辜负他的期望。他的孙子陆元廷,为抗元奔走呼号,积劳成疾而死。曾孙陆传义,崖山兵败后绝食而亡。玄孙陆天骐参与了崖山之战,战败后宁死不屈,投海自尽。

陆游一生酷爱读书,忧国忧民,不仅践行了他自己诗中“学问无遗力”的诺言,还把这种思想传授教育给自己的子女。陆游的这种精神值得今天的我们学习借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