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瑜廷:中秋节史话

 刘沟村图书馆 2020-09-29
无论走多远,家乡总是我们最温暖的牵挂

Hometown Sheqi

给在外打拼的家乡游子一个寄放心灵归宿的地方

  乡土文学   

中秋节史话



作者 | 王瑜廷 王榕

原创 | 乡土赊旗(ID:gh_06d145e3125e)

农历八月十五,是我国传统的中秋佳节。在农历中,一年四季,每季又分孟、仲、季三个部分,八月十五在秋季之中,故曰仲秋,也即中秋。此时秋高气爽。若皓月当空,银辉洒地,会让人感到月儿格外明亮,格外圆,格外可爱。因而,民间以月而言,称之为月夕、追月节、拜月节、八月节。
明亮的圆月象征团圆,象征和谐,象征美好。她寄托人们的吉祥的愿景,幻化成为神话传说,演绎许多真情故事。人们祈愿生活像中秋之月那样圆满,亲人时时像中秋之月那样团圆,所以又称为“团圆节”。
中秋节历史悠久。《周礼》中,有“中秋”一词的记载。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士族和文人依样模仿,中秋时节,对着天上又亮又圆一轮明月观赏祭拜,寄托情怀。传至民间,形成习俗。到了唐代,中秋节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有“八月十五中秋节”的记述。宋代这个节日更为盛行。明、清时,已成为我国春节以后与元宵、端午节齐名的主要节日之一。 
中秋节习俗主要有拜月(或祭月)、赏月和由此衍生的饮食文化现象,如吃月饼、喝桂花酒等。
拜月《礼记》记载有“秋暮夕月”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李子、葡萄等时令水果,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
拜月流传有“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相传,远古时候天上有十个太阳,同时出来晒得庄稼枯死,民不聊生,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力大无穷,他同情受苦的百姓,登上昆仑山顶,运足神力,拉开神弓,一气射下九个多太阳。最后一个太阳藏在一棵马齿苋下,躲过一劫(太阳为答谢马齿苋,一直到现在马齿苋晒不死)。后羿找到这个太阳,令其按时起落,为民造福。后羿因此受到百姓的尊敬和爱戴。后羿的妻子名叫嫦娥,非常美丽和善良。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巧遇由此经过的王母娘娘,王母赐给后羿一包仙丹,服下此丹,即能升天成仙。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把仙丹交给嫦娥珍藏。嫦娥将丹藏进梳妆台的百宝匣里,不料被徒弟蓬蒙看见了。一天,后羿率众徒外出狩猎,心怀鬼胎的蓬蒙假装生病,留了下来。后羿率众人走后,蓬蒙手持宝剑闯入内宅,威逼嫦娥交出仙丹。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对手,危急之时她当机立断,转身打开百宝匣,拿出仙丹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吞下仙丹,惶悚中她抓了身边的小白兔(玉兔),身子立时飘离地面、冲出窗口,向天上飞去。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嫦娥日夜思念丈夫,思念人间,便让玉兔捣药,准备吃药再返回人间来。每到中秋之夜,她总要走出广寒宫遥望人间,所以,中秋夜的月亮显得分外明亮。
后羿回来得知妻子升天,也是悲痛欲绝,时常仰望着夜空呼唤爱妻。八月十五这天,他看到月亮格外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一旁的玉兔手持杵棒在搉捣。后羿怀着对嫦娥的念想,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嫦娥平时最爱吃的蜜食鲜果,对着月宫里的嫦娥祭拜。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事情后,也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
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不过,自古以来,“男不拜月,女不祭灶”。这是因为灶神为男,月神为女,“男女授受不亲”,拜月都是女子的活动。中秋晚上,主妇陈瓜果、素菜于月下,遥望明月祭拜,祈愿全家和睦、平安幸福。
赏月 我国自古就有中秋节赏月的习俗。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宋代,中秋赏月之风更盛,据《东京梦华录》记载:“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每逢这一日,京城的所有店家、酒楼都要重新装饰门面,牌楼上扎绸挂彩,出售新鲜佳果和精制食品,夜市热闹非凡,百姓们多登上楼台,一些富户人家在自己的楼台亭阁上赏月,并摆上食品或安排家宴,团圆子女,共同赏月叙谈。
明、清时,中秋节赏月风俗依旧,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风俗。
中秋时节,空气干燥,尘埃稀少,透明度大大增强。时令在秋分前后,月亮轨道离地球最近,太阳光直射月球,月光如银如霜,异常爽净,人们常说“月到中秋分外明”、“一年明月今宵多”,加之嫦娥在人们心目中美丽、温柔、恬静、可爱的形象,可以寄托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所以,赏月的习俗经久不衰。 
赏月产生许多流传千古的诗词佳句。唐李朴《中秋》“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刘禹锡《八月十五夜玩月》“天将今夜月,一遍洗寰瀛。暑退九霄净,秋澄万景清……”宋苏东坡《水调歌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台湾民谣《月夜思乡》“星稀月冷逸银河,万籁无声自啸歌;何处关山家万里,夜来枨触客愁多。”等等。
赏月引发人们情思,“每逢佳节倍思亲”,看到中秋圆圆的明月,就会念想异乡奔波劳作的亲人。如今,人们期盼祖国早日统一,期盼早日与台湾同胞团圆。
吃月饼 月饼最初是用来供奉月神的祭品,“月饼”一词,最早见于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那时,它只是一种饼形食品。
中秋吃月饼还有一个动人的故事。元末,中原广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统治阶级的残酷压迫,纷纷造反。朱元璋联合各路反抗力量准备起义。但朝廷官兵搜查的十分严密,传递消息十分困难。军师刘伯温便想出一计,命令属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义”的纸条藏入饼子里面,再派人分头传送到各地起义军中,通知他们在八月十五日晚上统一行动。起义的那天,各路义军一齐响应,很快攻下元大都,起义成功了。朱元璋非常高兴,传下口谕,让全体将士与民同乐,并将秘密传递信息的“月饼”作为节令糕点赏赐众人。以后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在民间流传开来。
月饼最初是在家庭制作的,清袁枚在《随园食单》中就记载有月饼的做法。到了近代,有了专门制作月饼的作坊,月饼的制作越越来越精细。馅料考究,枣泥、五仁、豆沙等;外型美观,用模子精工制作,外面还印有各种精美的图案和吉祥语,如“嫦娥奔月”、“银河夜月”、“三潭印月”“五福临门”等。味道鲜美,酥甜爽口,“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人们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以饼之圆兆人生之圆满,用月饼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和祈盼丰收的心愿。 
现在人过中秋节,更多地融入了尊老敬贤、联络感情的意义。节前,亲朋好友互相看望,月饼成为馈赠亲友的必备礼品,配以石榴、苹果、柿子、核桃、梨、栗、荔等,浓浓的节日氛围,充盈着幸福和欢笑。
喝桂花酒 相传月亮上的广寒宫前的桂树生长繁茂,有五百多丈高,下边有一个人常在砍伐它,但是每次砍下去之后,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拢了。几千年来,就这样随砍随合,桂树永远也不能被砍光。据说这个砍树的人名叫吴刚,又叫吴权,是汉朝西河人,曾跟随仙人修道到了天界。因事惹怒太阳神炎帝,把吴刚发配到月亮,命令他砍伐这不死之树,以示惩罚。吴刚的妻子同情丈夫的遭遇,命她的3个儿子飞上月亮,陪伴吴刚,1个变成蟾蜍,1个变成玉兔,1个变成了蛇(见《山海经》)。因此,人们又把月宫称为“蟾宫”,月亮喻为“玉兔”。
月中桂树是名贵之木,兆吉祥富贵。古时秋闱大比正好在八月,蟾宫折桂寓意金榜题名。八月是收获的季节,春种秋收,兆事业成功。八月是桂花飘香的季节,桂花泡酒定是别有风味。
如今,我们国家步入小康社会,人民生活水平极大提高,文化空前繁荣,中秋节既记录历史发展,又表现时代进步。中秋之夜,笙歌院落,一派祥和,家家团圆,尽享天伦,友人相聚,谈天说地,或尝美食,或唠家常,或拜月赏月,或品酒吟诗,才是一幅新时代最新最美的图画。

(全文完)

作者简介

王瑜廷,男,社旗县朱集王新庄村人,大学文化。工作单位:朱集乡中、泌阳县教育局、泌阳县史志办、泌阳县文广旅局。为鄂豫边革命纪念馆的首任馆长;《红色鄂豫边》杂志主编,是驻马店市创办县级老区宣传刊物第一人。先后编写了《泌阳民俗》、《红色焦竹园》、《红土地》、《白云山》、《铜山风景名胜》、《老区村史》、《泌阳民间故事撷萃》等书;还主编《宛东毗河王氏族谱》,参与编修《泌阳县志》,积极进行红色文化宣传。

王榕:王瑜廷女儿,郑大毕业,驻马店烟草系统工作,热爱史资料辑录

和传统文化学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