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钉板打石赵码脑

 秋天的牛 2020-09-29

钉板打石赵码脑

上世纪五十年代后期,绍兴有个名人,大家都爱叫他:钉板打石赵码脑。赵码脑这个名字,只是三个同音字组成。60多年过去了,没有文字记载可以考证:他究竟姓什么?叫什么?

他或许真的姓,也有可能姓;但笔者认为:姓是百家姓氏中的第一姓,总比那白脸曹操的姓要好得多,权且就当他真的姓吧。

他或许叫做麻恼,有可能出生的时候,家里正有麻烦事,一家人正在烦恼;他也或许叫做磨闹,有可能出生的时候,家里正在磨五谷米粉,闹得慌。但笔者认为:这位名人扬名在绍兴大江桥船码头,是个卖武膏药的头脑,还是叫他码脑最为妥贴。

姓加上码脑,就有了本文章的主角:赵码脑。

那时候的大江桥船埠码头,位于大、小江桥之间。从河踏步上来,有一块近200平方米的石板道地,与肖山街接壤。笔者就是在这块石板道地上,有幸先后二次观摩过绍兴名人赵码脑的成名作表演-----钉板打石。

赵码脑在当时的绍兴,是一位武术名家。

但凡练武之人,一般均懂得一些骨病伤痛的医治之法,采晒有一些消肿止痛的草药,通过碾炒自制后,以膏药或散剂的形式出售,用以养家糊口。赵码脑虽为武术名家,走的也是这条路。

他手下有三、四个徒弟,每星期至少二天,他和徒弟们会到大江桥船埠码头的这块石板道地上来,圈个场子,耍几路刀棍拳术,卖一些膏药散剂。每场表演的压轴戏,都是赵码脑本人的拿手绝活-----钉板打石。但凡他们的表演一开始,围观的人群就里三层、外三层地围得水泄不通。他们的表演可以说是当时绍兴人的最爱。

大概是1958年吧,我那年正好十岁。这一天上午,住在肖山街探花台门里的我,和隔壁邻居一起,结伴上街去游玩。沿着肖山街一路向西,不一会儿就到了江桥头。

江桥头是当时绍兴最繁华的地段,人来人往好不热闹。我和同去的小伙伴,在人缝中钻来钻去,探寻着好看、好玩的所在。忽然,听得有人在喊:赵码脑表演马上就要开始了,大家快去看!

喊声在街面上迥荡的同时,已有不少路人向大江桥船埠码头的那块石板道地上赶去;我们两个小孩当然不会拉下,立即马上象猴窜似地从人缝中挤了过去,占住了一个圈内第一层人群的最佳位置。

圈子已经扳笼,但显得小了一点,圈子的直径大约只有8-9米;

一个徒弟顺着圈子内沿的人群边走边喊:退一退,退一退。可是却没有一个人听他的,说真的,每个人都恨不能再挤点上前。

另一个徒弟一看,来软的不行,就来硬的吧。只见他从一只箱子中取出一根长鞭子,往圈子中间的空中连抽了几下,发出啪啪的响声,挺吓人的;接着,他把鞭子的稍头对向了圈子边的人群,举手欲抽,鞭子对面的人群哗地往后退去;这位徒弟在圈子内沿着人群走了一圈,场子足足大了一半。表演可以开始了。

开场白是老一套,由赵码脑亲自上场,无非是说些:借块宝地、卖艺献技、治疗伤痛、销卖药剂、乞望照顾、养家糊口等等一些常规话语,大家都不爱听,耳朵边顺风吹过,只希望快快开始切入正题。

表演正式开始。所谓表演,当然是武功武术。前面的表演由赵码脑的几个徒弟们扛大头,表现的武术功夫由浅入深、由简进难,大约表现了五、六套节目吧:有拳术表现、单刀表现、双刀表现、单枪斗双刀、舞鞭、等等。这些表现,大家看是看了,但都没有看到心里去。

有句老话,叫做好戏都在后头。大家真正祈盼想看的是:赵码脑本人的拿手绝活-----钉板打石。

徒弟们的表演结束了,该是这场表演的压轴戏了吧。正当大家昂首等待赵码脑师傅上场的时候,一个徒弟拿起一面铜锣敲了起来,边敲边走边说:各位施主、行行好!家中有老有小,养家糊口不容易,大家帮个忙,给点钱吧。另有一个徒弟拿着一面翻转的铜锣,跟在前面一个徒弟的后面,向围观的人群点头哈腰,连声道着谢谢。人群中稀稀落落地有人把一些零碎小币丢进他的铜锣里。走了两圈后,没人丢钱了,眼看就要冷场,压轴戏开始了。

几个徒弟抬出一些表现的道具:有一条宽约40公分的长板橙;有一块40公分左右见方的木板,木板上每相隔3-4公分,钉上了三寸长的铁钉,看上去密密麻麻,全部钉出了木板,木板放在地上,铁钉的尖端朝着天;旁边还放了一块50公分×70公分左右、约有1寸半厚的大石板;大石板旁边还放着两把大铁锤。

徒弟们把表演道具摆放到圈子中间后,赵码脑师傅出场了。只见他双手抱拳,分向东、西、南、北 四方作揖后,就地打了几下拳脚,活动了一下筋骨,就开始吸气收腹紧腰带。经过几次收腹,腰带已收紧到极止。

这时的赵码脑师傅已经不再说话。只见他稳步走到那长条橙边,仰天躺了上去。一个徒弟从地上拿起了那块钉满了钉子的木板,把已经全部钉出板外面的钉子尖头朝下,放到赵码脑师傅的胸脯上,轻轻地调整着木板的摆放位置。一会儿功夫,赵师傅用眼神示意:可以了。

另二个徒弟俯身抬起那块大石板,轻轻地摆放到赵码脑师傅胸脯上面的木板上。

激动人心的一幕开始了:只见一个徒弟用手扶住石板;两个徒弟分站长条橙的左右,手持铁锤向石板上砸去。你一锤、我一锤、你再一锤、我又一锤,四五锤下去了,石板还不肯断掉。看得圈子周围的观众,心都快跳出来了。

有的观众希望两个徒弟的铁锤敲下去的力度放大一点,好快快把石板敲断;而有的观众却希望徒弟的铁锤敲下去的力度小一点,防止赵码脑师傅一口气屏不住,钉子钉进胸脯里。要说这两个徒弟,确实也真是两难啊!

看这时候的赵师傅,脸色已涨得通红,眼看就快要撑不住了。就在此时,记不清是第几锤下去,只听得哗啦一声,石板断了。观众一片叫好声中,三个徒弟很快地掸清爽赵码脑师傅身上的碎石屑,从橙子上把他扶起了身;赵码脑师傅长长地舒出一口气,脸色渐渐恢复正常。围观的人们看着他胸脯上白白的、也有红红的,一点一点的钉子印痕,还沉浸在刚才的惊险之中:倘若表演出点意外,钉子钉进胸脯中,后果真是不堪设想;真不知赵师傅的这口气是怎样给他屏住的?

人们无不佩服:赵师傅,真功夫! 人们个个感叹:想要养家糊口,直须性命相博!

表现全程结束,又是一轮敲锣讨钱,也许是这场压轴戏表演货真价实感动人吧,这一轮收到的钱要比前一轮多得多。

接下来,是赵码脑师傅现场为病人推拿治疗老腰伤,被治疗的一些病人疗效都很明显,不知是真是假?也不知道60多年前是不是已经有了医托?几个徒弟则开始售卖膏药和散剂,膏药三角钱一个,散剂二角钱一包;一些老客户伤病员等的就是这一刻,看不起医院,买点江湖草药、膏药散剂也很顶用。

赵码脑师傅的表演场子,我先后看过二次,影象深刻,至今犹记心头。

但是,将军难免阵上亡。听说第二年上半年,赵码脑师傅在一次表演中,因为胸脯上的那块石板质地太硬,两位徒弟久砸不碎,赵码脑师傅一口气屏不住,导致气功被破,钉子被钉入肺部,当场就被急送医院。从此一世英名被毁,江湖再无赵码脑。

再以后,大江桥船埠码头的石板道地上,又倔起一位新的江湖人物,和赵码脑师傅一样,也是打拳卖武膏药的,绰号:小绍兴,大概祖藉是杭州人吧,人们都叫他:杭州小绍兴。据说他也有武功真才实学,可惜我没有看过他的表演。

绍兴赵码脑、杭州小绍兴,是咱们绍兴上世纪50年代未、60年代初的江湖名人,是我童年时心目中的英雄好汉。

QQ图片20160331062623

秋天的牛

                                                        2020928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