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南宋有一位奇才,一生混迹江湖,二十出头就写出传世佳作

 cyzq 2020-09-29

       生在南宋时期的姜夔是著名的音乐家、散文家、词人、诗人,他为人作风十分另类,是一个不折不扣的鬼才。

       因为小时候读了很多杜牧的诗歌,所以对唐朝的繁华十分的向往。于是在二十二岁那年,他只身来到了扬州。和想象中大城市的感觉不同,当时的扬州刚经历战乱所以显得破败不堪十分萧条,和小时候看过的杜牧的诗歌大不相同。


       自己的幻想和憧憬被现实无情的到之后,姜夔当场就作出了一首《扬州慢》,这厥由情而生的《扬州慢》在后来的一百多年间成为了姜夔的代表作,他被选进了高中教材里被许多学子拜读学习。

       《扬州慢》的思想感情让人完全不知道这是一个年轻人的悲叹,倒像是一个老成的中年人在对着昔日繁华的衰败都城悲伤的喃喃自语,可当时姜夔也不过是不惑之年。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岁月从来不会对任何一个人温柔,无数人生老病死对于命运而言也没什么不同,如果不是姜夔留下了那么多传世佳作,估计他也和万千普通人一样被别人所遗忘。


       姜夔这个人一生平平无奇,没有做官没有发财,甚至居无定所。他有一个不幸的童年,很早的时候父亲离世,他只能靠着长姐长大。后来他开始四处漂流,也可能是因为小时候看了杜牧的诗词,所以后来他到过的地方也和杜牧有所相关。

       但是他终究不是唐朝人士,在宋朝的时候,外敌来袭,战火接连不断,当时的扬州内部空虚。终究现实还是与书中不相同,曾经的繁华已经凋落,物是人非罢了。


       有人说姜夔这个人没有爱国情怀,但是细细品味《扬州慢》其中的内涵。每个人不同,感情表达的方式也不同,不是所有人都会像辛弃疾那般果敢,投笔从戎一马当先奔赴战场。

       也并不是和陆游那样满腔热血做一个激进的诗骂投降派。姜夔只是默默的看着衰败的景象谴责着战争,谴责着敌人,他的作品就和他的人一般这么的安静舒缓却也不失去最浓厚的情感。

       辛弃疾和姜夔两人视对方为难得的知己,虽然他们两人并没有因为彼此之间的风格不同而有所隔阂,相反辛弃疾非常欣赏姜夔这种格调,那么为什么现代的人反而要觉得姜夔是不爱国的呢?


       姜夔并没有另类到被时代抛弃,相反到最后他还是被时代所接纳。他的父辈上确实有做官的,也有很多人考取功名想要光宗耀祖,在那个看中权利阶级的年代,读书人的面前只有一条路那就是科考,可是这是一条独木桥并不是所有人都可以成龙成风。

        在南宋有很多“科举的弃儿”他们没有办法做官也不可以另谋生路于是只能靠给达官贵人贩卖自己的作品糊口,他们被称为江湖游士,而姜夔就是其中的一员。姜夔曾多次执着于他的音乐作品,实际上是非常渴望科举可以为他带来名气,但是他一直没有考上。


       虽然没有考取功名可他没有和杜甫一样那样被人忽视,在南宋他还是可以找到欣赏他的“雇主”。他比杜甫要幸运一点点,南宋那些被科举抛弃的人们作为游士被时代所接纳了。

       姜夔遇到了欣赏他的肖德藻,他感慨自己写诗四十余年终于有一个懂诗的人可以和他一起谈论。他把姜夔带回湖州一起生活,并且把自己的侄女嫁给了他。

       跟着肖德藻,姜夔又认识了很多别的有名之士,比如辛弃疾、朱熹、陆游,虽然他们都比姜夔要大上二三十岁,可是却非常欣赏这个年纪轻轻的后生仔。

       就这样在湖州定居了数十年之后,肖德藻因为年老就和自己的儿子离开了,而姜夔也去了杭州定居,就这样遇上了挚友张鉴,并且和他一起相依为命。


       后来张鉴意外离世,就剩下了姜夔一个人孤苦无依的漂泊,最后因病去世。离世的时候他最大的儿子也不过十岁,他有三个早夭的孩子,没有后人有能力帮他受理尸骨,只有他的挚友帮他了却了后事。

       姜夔离世时只有六十七岁,在很多人眼里他像一个失败者,可是他留下了一百八十首诗词和八十首厥词传世让后人一直所将他记在心中。他的性格、经历都非常像杜甫,在杜甫弃官之后也是靠着亲戚朋友接济度过了十多年,带着家人到处漂泊,最后病死在一条船上.

       姜夔和杜甫两个都是不同时代最纯净的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