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庄子:知足就是福气,多了就是祸害

 琢磨君专栏 2020-09-28

文章作者:琢磨君(弘扬传统文化精髓,传播国学经典智慧)

如何做一个逍遥自在、身心健康又富足的人?

庄子在《逍遥游》中谈到了“有”和“无”这两个概念,可以帮助我们找到答案!

他先说:列子乘风而行,飘然自得,驾轻就熟。十五天以后返回;他对于求福的事,没有拼命去追求。这样虽然免了步行,还是“有所待”,即有所凭借的。

但是,顺应天地万物的本性,驾驭着六气的变化,遨游于无穷的境地,是要做到无所凭借,即“无所待”。

所以说,庄子认为“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修养最高的人能任顺自然、忘掉自己,修养达到神化不测境界的人无意于求功,有道德学问的圣人无意于求名。

其实,这番话点透了幸福的真谛:真幸福并不是建立在外物之上,也不是给人炫耀之后得意、自满,转而空虚;真幸福是建立在智慧之上的境界,是一种心灵富足的感受。

如何做到无己、无功、无名呢?就要放下心中强烈的“小我”意识,放下虚荣心,放下“我执”,懂得顺应自然的大道而行动,摆脱名利的束缚,不被万相迷惑,就佛家所说的“无相”。

一个人,若是真正能够做到这样,才能领悟庄子所说的“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估计有些朋友看到这里,不禁要反问:圣贤也是人,他们就不吃不喝吗?他们难道没有物质需求吗?这个问题问得很好!

因为即便是老子、庄子、孔子这样的圣人,他们也都曾经当过官吏,吃过皇粮,为了碎银几两,他们也是需要先求生存再谈发展、再谈理想。老子做个周王朝的图书管理员,孔子当过仓库管理员,庄子早年也担任过宋国地方的小吏漆园吏。

那么,我们作为凡夫俗子,如何平衡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呢?如何做个逍遥的人呢?

庄子在《杂篇·盗跖》中通过“知和”的口说道:“平为福,有余为害者,物莫不然,而财其甚者也。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均平,差不多,就是真正的幸福、福气;如果有余了,过多了,便成了祸害。物质多了,莫不是这样,而财物多了,就更为突出了。

一般来说,老百姓都喜欢“年年有余”,为什么在庄子看来,“有余”反而是祸患呢?这里还要回到文章开头所说的“有所待”,因为有所待,有恃无恐,人就会变得言行骄狂,继而招致祸患。

正如老子《道德经》中所写:“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金玉堆满房屋,谁也不能长久守住。富贵而又骄纵,定会给自己带来祸害。所以说,大富大贵并不是好事,反而容易物极必反,演变成祸患。

庄子所说的“平”,蕴含着平凡、平安、知足的意思,就是告诫人们要知足常乐;在满足基本物质需求以后,要让身心不那么疲惫,对于欲望要适可而止。或许,这就是我们现代人经常所说的“钱够花就好”、“小富即安”、“小资生活”。

古语云:功名官爵,货财声色,皆谓之欲,俱可以杀身。因此,我们还需要记住老祖宗留下的另外一种俗语——“一不积财,二不积怨,睡也安然,走也方便”。

现代社会,物欲横流,不知足的人很多,得到了3000的工资,还要5000,还要1万,还要3、5万;得到了房子、车子、老婆、孩子、位子,依旧是互相攀比,总感觉自己不开心,反正就是永不知足。这样生活,攀比又虚弱,只是活给他人看,自己却身心疲惫,也难以得到真正的快乐。

老子告诫人们:“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人懂得满足,就不会受到屈辱;懂得适可而止,就不会遇见危险;这样才可以保持住长久的平安。庄子告诫人们:“平为福,有余为害者”。

其实,他们都是在表达一个意思:知足就是福气,多了就是祸害!朋友们,您觉得呢?我们该如何做个逍遥的人呢?庄子的那句话——平为福,有余为害者,值得我们借鉴!

琢磨君——弘扬传统文化精髓,传播国学经典智慧。

每天学习一点,每天进步一点!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