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果创作方愿与平台共担成本,行业的春天就来了丨专访“迷雾剧场”总制片人戴莹

 望月圆7lvvkwju 2020-09-29

文、排版丨三木

编辑丨QQ

又是迷雾剧场。

6月16日《隐秘的角落》开播,9月16日《沉默的真相》开播,爱奇艺时隔整整3个月,再一次“抬高了国产悬疑剧的天花板”,也用延续了一整个夏天的热度,打响迷雾剧场的品牌。

2017年的《无证之罪》率先开启了网络平台在悬疑短剧集上的大胆尝试。今年年初的《唐人街探案》背靠“唐探IP”,凭借高口碑出圈;六月正式上线的“迷雾剧场”集中爆发,一口气推出五部风格各异的悬疑短剧集,在剧集“剧场化”竞争中抢占先机。

为什么是“迷雾剧场”?为什么是爱奇艺?我们与爱奇艺副总裁、自制剧开发中心总经理戴莹从紫金陈的“推理之王”三部曲说起。

01

用户想看的,是与现实生活有关联感的内容

麻辣鱼紫金陈的“推理之王三部曲”(《无证之罪》《坏小孩》《长夜难明》),爱奇艺这边是打包购买的吗?

戴莹:我们是先买了《坏小孩》和《长夜难明》这两本。之后《无证之罪》的合作伙伴带着项目来说想要跟我们合作改编。我们当时就想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们是可以进行系列开发的。再加上《无证之罪》是由三爷(韩三平)团队去制作,他来担任监制,在当时整个互联网网剧的市场里面,也是一个非常强的和有标志性的作品。所以我们迅速敲定了《无证之罪》的合作。然后在《无证之罪》上线的同时,我们就已经开始同步开发《坏小孩》和《长夜难明》这两本小说了。

麻辣鱼:那个时候有想着要以剧场形式推出吗?

戴莹:在开发《坏小孩》和《长夜难明》,也就是《隐秘的角落》和《沉默的真相》这两个作品的时候,是想着一定要让他们去做联动,并且希望他们在排播层面也会有联动。事实上,在内容上,我们有意地将三个作品中的一些关键性的人物做了串联。比如《隐秘的角落》的一个小孩改编为严良,然后结尾处给他加了一场戏:告诉大家说他未来想当一个警察。《沉默的真相》饰演张超的宁理在《无证之罪》中饰演李丰田,所以他会对严良说“我知道你就是当年破了雪人大案的警察”,这其实是一个极强的关联和致敬。

麻辣鱼:那您觉得像《隐秘的角落》和《沉默的真相》这两部作品,它们的改编效果为什么可以这么好?

戴莹:紫金陈的小说本身的基底是非常好的,首先《坏小孩》在视角层面上就有一个非常大的创新,我们以前所看的类型片是没有从孩子的视角切入讲述的,这也是它的突破点。其实对于网生内容来说,爱奇艺会不断地去复盘和总结经验,然后发现互联网这几年的裂变和发展,最核心的还是不断地创新,创新过后才会有极大的成功的可能性。之前很多爆款都是这样的,大家没见过的题材和类型成为爆款的机率就会更大一些。

爱奇艺的创新基因是非常强的,我们从《无证之罪》到今年的《唐人街探案》《余欢水》,再到迷雾剧场,其实每一个作品都有极强的创新的价值和模式的探讨。同时,爱奇艺也给到内容创作团队一个极强的试错空间,允许内容团队在创新的过程当中去试错,这个是为什么爱奇艺能做出迷雾剧场最重要的一点。

而《长夜难明》整个故事的构架是非常完整和独特的,也跟我们经常看到的美剧、韩剧的故事结构非常相像。它有一个很好的类型片的基底,同时作为现实题材,内容的厚重度也是够的。这两部作品某种意义上都展现了与我们当下现实生活有关联感的内容,所以,用户的代入感也会比较强。

同时,这两部作品是爱奇艺自有的IP,从整个团队的选择、搭建以及演员的选择,到后期过程,跟团队一起去商量怎么更好地去修改这个节奏,以及包括上线前后物料的设计在内的宣传上的所有步骤,爱奇艺在全流程中介入和参与的都比较多,在转化层面的可控度更高一些。

02

创作过程中,没有戏剧化的冲突故事

麻辣鱼:具体在创作阶段,跟承制方、导演、编剧有冲突的时候怎么调整?

戴莹:我们都是商量着来,肯定是有冲突的。

麻辣鱼:您能举个例子吗?比如最新的《沉默的真相》。

戴莹:《沉默的真相》在后期剪辑过程当中,我们在开场戏的节奏、剪辑上研判了很久。因为导演剪辑出来的第一个版本,我们看后觉得是有一些细节的空间可以做调整的,在交流的过程中,他也非常清楚地知道,我们提出的想法和建议完全是为了项目好,所以不算真正的冲突,都是在为项目好的基础上去做迭代和优化的事情。最后很快地确定了对第一集整个结构做的一些微调。

麻辣鱼:您刚才说剪辑的节奏感能再具体一点吗?是让节奏更快吗,还是删掉一些没有枝节的内容?

戴莹:是让节奏更快的,也会让第一集的重点更聚焦于在我们想要核心展现的这个案件和主线人物层面上,所以就是一些支线人物和一些我们觉得可以去忽略的过场戏,或者说原本要展现的那一段如果没有特别核心的内容的话,我们会去做精简和调整。

麻辣鱼:除了您刚才说的剪辑方面的碰撞,其它方面比如说在剧本创作或者价值观设定、人物设定上,这些会有一些碰撞的地方吗?因为在优秀的剧本中都会遇到这个问题。

戴莹:这个在初期的时候,之所以会选择这个团队去做这个项目,就是因为他们给我们提供的改编方案我们是认可的,我们在整个节奏和调性上达成共识以后,才开始了合作。其实就是充分信任团队,让他们去做创作。我们会从更细节的地方去探讨如何让项目更加优化,比如事件传播载体选择纸媒的合理性,再比如加入张晓倩以及九宫格照片的概念,去加快整个剧集的节奏感。

麻辣鱼:那么当制片人和年轻导演之间出现怎样的碰撞时,您会参与进来?

戴莹:说实话,我基本上是支持他们做任何事情,我不会作为一个去调节他们情绪的人或者他们矛盾的人。因为大家都是很成熟的人,他们都不会面对这样的境地,他们也都很珍惜这个机会,所以我们这个团队是非常团结的,也没有你想听的那种故事:比如他们俩打起来了,所以我要冲上去,没有这样的事情。我们都是拧成一股绳,想要去解决更多的问题。

制片人和导演核心的冲突就是导演想要再多拍一些,制片人说不行,预算我们要控制,这就是唯一的撕扯。导演说我想要那个,制片人我尽量给你,但是可能有难度,基本上都是这些细枝末节的东西,但是大家都知道共同的目标是什么,所以就没有什么核心的冲突。

我想强调的是,爱奇艺是一个特别给予年轻团队机会的平台,这是爱奇艺的一个基因表现。从刘畅(《最好的我们》)、田里(《河神》)再到今天的辛爽、陈奕甫等等,太多的新导演都在爱奇艺的平台,为什么?一个是有赖于我们的专业判断,我们之所以能选择这些导演,并且能够得到一定的收效,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我们从专业的角度去看他们之前拍摄的短片,认为他们能够很好地去驾驭我们现在所要去拍摄的这个长篇的内容,这一切都是在专业判断基础上的。

同时我们也特别地珍惜跟这些年轻团队一起成长,因为他们的第一部作品如果在爱奇艺的话,他跟爱奇艺的情感是非常不一样的,而且我们也见证了他们特别坚定、坚持去做内容的一刻,这也是我们感到与有荣焉的地方。

03

迷雾剧场释放的信号:大家对好剧趋之若鹜

麻辣鱼:迷雾剧场这个阶段的五部作品都已经播出,从大众的话题效应来看,是不是像《隐秘的角落》《沉默的真相》这样社会派推理的成功率更高?

戴莹:其实国内网生这一代的用户,他们看了大量的美剧和日剧,对于常规的类型化作品早就已经习惯了。当他们看过大量的作品以后,会特别希望能够看到属于本土化的类型化作品。那么他们想看的是什么,他们想看的实际上并不是跟美剧一样的节奏,而是发生在他们生活中,能够感受到的故事,这也是这些作品最大的魅力。就是你刚才提到的,它能让我们的用户有极强的代入感、共鸣感、认同感,同时又具备一个标准化类型片的节奏和叙事,这可能就是这些作品达到现在的话题效果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同时,我觉得现在我们整体社会的戾气是特别重的,你今天想让一个人批评你特别容易,但是你想让一个人理解你很难,所以我们也是希望我们的作品,虽然展现了人性的复杂、社会的复杂,但我们也希望能够展现人性光辉、阳光、温暖的一面,这个是很重要的。所以无论是《隐秘的角落》中三个孩子的友情,还是《沉默的真相》里的“火锅兄弟”,他们之间的友情是特别温暖人心的,这个社会中还有一直坚持正义的人、不放弃的人,这都是非常大的人性的魅力,也是我们的作品必须要传达出来的内涵。

麻辣鱼:这就是符合大众审美规律的创作吗?

戴莹:大众审美没有什么规律可言,因为我们的用户在不断地迭代,我们在创作这个端口上不要去想到一定会有什么样的规律可以追寻,我们就去追寻我们做这个作品核心想表达什么,我们这部作品是否真的能让我们的用户产生极强的共鸣,这部作品真正出来以后,能不能对这个社会真的留下点什么。如果能从这些角度去创作一个作品的话,可能它的成功率更高,比我们去找寻这个规律可能要更高一些。

麻辣鱼:但每出一部作品,一定会释放一些信号说明现在的观众喜欢什么样的作品?

戴莹:迷雾剧场这次推出来,能有这么好的市场反响,用户端的反响、行业端的反响,其实有一个非常明确的信号,大家对于有品质的好剧是趋之若鹜的。迷雾剧场现在不只是单部剧的效应,通过一系列的运营以后,迷雾剧场已经长在了用户的心里,他们会觉得迷雾剧场代表着品质,代表着类型化的作品,我觉得这个是非常重要的信号。就是未来我们再去做内容,无论你是做类型片也好,还是做一个生活流的东西也好,你都要追求品质,因为我们的用户已经迭代到这一步了,他们希望看到好内容。

同时,观众们也愿意为好内容买单,我们以往开启超前点播时,弹幕上会出现批评的声音,但是你去看《沉默的真相》,看《隐秘的角落》,它们付费集的弹幕全都在说18块钱你值得。这是市场给我们释放的一个特别友好的信号。接下来其实对于创作内容的人来说,你怎么能够更努力地做出好的内容,让用户认可你,并且愿意为了你的内容付费。如果真的有一天,越来越多的创作者对自己的内容足够有信心,然后说我愿意搏一下,我可以只有成本,或者我也愿意跟平台共担成本,我相信对所有做内容的人来说,真的就是春天来了,也真正能够走到一个良性的循环。

麻辣鱼:现在都在说短剧集是大势,对长剧集的市场会有一定程度的影响或挤压吗?

戴莹:我觉得不会,实际上是多了一种创作的样态,对于内容创作者来说创作空间更宽阔了,对于用户来说选择更多,都是好事。而且我觉得长剧和短剧不是核心的竞争,核心的竞争是它是否是一个好故事,如果是个好故事的话,长的剧集观众也愿意看,如果是个不好的故事,再短可能也没人看,这是最关键的。

麻辣鱼:短剧集是不是只能做悬疑题材了?还是您觉得其它的题材也有可能在短剧集上形成一定的规模?

戴莹:我觉得其它题材也会在短剧集形成一定的规模,它一定是多个题材开发,只要是好内容一定都会在这个短剧集里面有释放的空间。而且我觉得它其实打开了创作者一个创作的瓶颈,未来你的创作只要是你觉得6集就是合适的一个故事,你就可以写成6集,其实这个开口是很大的,所以什么类型都可以加入到这里面。

04

IP要找核心亮点,原创传播要把握调性

麻辣鱼:爱奇艺对原创和IP是一视同仁的态度,但是在开发和运营上的思路一定是有不同的,这两方面可以具体举例吗?

戴莹:IP向的内容,我们一定要清晰地认识到它核心的亮点是什么,在整个创作环节一定不要放弃它核心的亮点。比方说《坏小孩》孩子的视角,如果我把整个的视角换成成人,就不是当下的故事了。比方说《长夜难明》三个时空的故事结构,如果我为了大众好理解,去除掉一个、两个的时空,它也不是现在这个样子。把握住这一点之后,我们可以用其它辅助的手段和桥段,帮助大众更好理解这个故事,让类型化作品的节奏更加突出。当然原著小说里面的名场面,我们如何很好地去运用和保留下来,也是改编层面上非常重要的一点。

然后就是传播层面上,IP向的内容一定有粉丝基础,他们对于这部剧的看法和想法,我们也希望在前期就有一定的用户调研。整个项目真正拍摄完成了以后,也希望能够跟原著小说的粉丝去做互动,看到他们对于这个项目改编后的一个具体的反馈。然后再反推给项目,看是否还能去调整我们的成片。最后在整个上线宣发的过程当中,要借助于原著小说的力量,同时看看原有的这些喜爱这个作品的人,怎么能够跟我们发力,帮我们一起去传播。这些可能都是有原著的作品应该会用到的一些手段。

原创作品最核心的就是一上来你就要让人知道,你是一个什么调性的内容,你到底要讲什么样的故事,你的人物是谁,你的人物是什么个性,这些可能都是需要我们通过宣发去传递给用户的。因为你是一张白纸,所以你出来的所有物料都至关重要。而每一个物料都代表着你的定位是什么,这是一个比较大的区别。

麻辣鱼:我们注意到迷雾剧场在宣传策略采用了很娱乐化的内容,尤其是《隐秘的角落》的“爬山”、“我还有机会吗”这些梗,但之后的项目我们为什么没有延续这种方式呢?

戴莹:这个是可遇不可求的,因为很多东西是你的片子自带的一个元素,你没法硬做。就像《在劫难逃》的时候,我们有玩“赵彬彬陪你上天台”、“给你送盒饭”这些梗,但是像《隐秘的角落》这么强的一个开场内容不是每个剧都具备,所以到后面它就比较难做。

像《沉默的真相》整体是很沉重的,娱乐化的东西不多,虽然我们有基于江阳这个人物玩“眼泪像兰州拉面一样流下来”,但因为它不是“爬山”这么直接的一个东西,所以出圈也好、反馈也好,需要一段时间的沉淀和更多的用户玩起来,才会真正有一个很好的效果。

麻辣鱼:现在对于迷雾剧场来说,接下来要面对可能就是一个持续的好作品输出的问题,未来是不是就是可能不会像今年一样这么集中的播出了?

戴莹:为什么?不会的,你在担心作品的生产量是吗?

麻辣鱼:是的。

戴莹:我三年不止做了五部,所以明年大家还是可以一样期待,可以在迷雾剧场再看到几部作品。

THE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