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市井杂记(旧)——枫泾河边的集市、无可奈何

 常熟记忆 2020-09-29

无可奈何20061015

    今天一大早,枫泾河边自由市场,又有人在驱赶小摊贩了。估计是近期有什么活动,自由市场有碍观瞻,暂时先要到新村里回避一下,等风头过去了再恢复原样。不去研究这个市场的形成原因、是否合理,单就现在的情况看,虽然没有合法的经营许可和管理,中间地段的摊点已经形成默认的势力范围,新来者休想摆到好地段。如果要强制取缔着个自由市场,说不定会闹出什么乱子来,因为现在的经营地盘,在潜意识中已被摊主视作个人财产了,到手的个人利益谁也不会放弃。于是,有关部门也只有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上面有要求时管几天,没事的时候就随它去了。

    情况类似的还有老县场夜市,主路上的摊位已经没有一个常熟本地人在经营了,小弄堂里的小摊子都是无证无照的。这样一个市场,可以说脏乱差都占齐了,与常熟国际花园城市的形象很不相称,加强管理势在必行。但是,怎么管?没法管,也没人去管!前些天听有关执法部门的人在抱怨,说现在很多外地人开的小店连证照都不领,罚款没有,取缔跟你玩命,于是只能暂时不去惹他们。殊不知,此风日积月累,后患无穷!如果现在老老实实做生意的眼见着吃亏了,也去纷纷效仿的话,那有关法律法规就真的成了天空中的云彩了。

    枫泾河边自由市场迟早会消失,等二棉地块的新菜场开业之后。但老县场夜市呢,这是一个根本没有必要存在的市场,得益的也只有收摊位费的单位,受损的是很多常熟普通市民,还有市容环境。现在老城区交通拥挤,夜市取缔之后,能分减轻方塔街颜港桥段的过往车辆压力。

枫泾河边的集市20061216

    早晨在枫泾河边自由市场去买菜,突然听见一声尖叫:“把钱还我!”那个阿姨是来买菜的,走着走着发现被两个外地小青年前后夹着挤到了路边。她感觉不对劲,又发现衣角一动,连忙伸手去摸衣服口袋,准备买菜的几十元钱已经不翼而飞。两个小偷得手后想溜,没想到被警觉的阿姨大喝一声给镇住了。旁边的人都停下来盯着他们,其中一人见情况不妙,极不情愿地从裤袋中掏出钱来,被阿姨一把夺了回来。

    我问阿姨为什么不大声喊捉贼,她说当时有点晕了,只想把钱要回来。幸好她知道那里不太平,每次去买菜都把皮夹留在家里,只带一点点钱。常在枫泾河边摆摊卖菜的人说那里小偷很多,有两人联手作案的,有穿风衣用长镊子夹人家钱的。大部分人就算看见小偷在作案也不会吱声,最多是被发现后把钱要回去就完事了。卖菜的说,那些小偷被扭送进去也没用,还要提心吊胆地防备他们报复。赏善罚恶已成往事,无语啊无语。

    颜港集贸市场改建为农工商超市后,原来的菜场摊主和近郊菜农没有了经营场所,而周边颜港、枫泾等小区又居住着上万百姓,一日三餐需要大量的蔬菜、副食品。有需求就有市场,于是他们就逐渐在颜港五区(明珠宾馆前)搭起了零时摊点。人多菜少生意兴隆,吸引过来的经营者也越来越多,以至于液化气站旁一间小门面的转让价被炒到了二十多万元。因为那段路才百来米,容量有限,于是摊位逐渐向枫泾河边转移。颜港新村后面河边来往车辆较多,于是去年,他们渡过河去,在枫泾新村前面安营扎寨。经过一年的发展,摊点越来越多、规模达到了顶峰,连绵两百多米,东到海虞南路、西到二棉门口,转过直桥,在颜港后面还有分市场。

    自由市场的存在,尤其是每天天不亮就开始人声鼎沸,严重影响了周围居民的正常生活和车辆进出,还有就是花坛内的卫生等等。居民们不断地向有关部门投诉,甚至在院墙上刷出了要求取缔的大标语。城管也动用了很多人力、物力进行整治,但是收效甚微,而且一旦管急了的话,连过来买菜的老头老太都会帮着摊主叫骂。于是买的卖的我行我素,一切照旧,只在市里有重大活动时稍微收敛一下。

    随着泰引线拆迁改造工程的启动,原二棉地块已经规划了新菜场,一年之后,枫泾河边这个熙熙攘攘的自由市场就会烟消云散、成为历史。因为经常要去买菜,我就用随身携带的数码相机偷偷地扫了些照片,不管怎么说,这是常熟百姓生活的真实写照。


……在这一个个为了同一个目标积极奔走、记录我们家园变迁过程的城市记忆拍摄者身上,我们看到了一条城市文脉在默默流淌,延续着中国文化的希望。我们有理由相信,不管是一百年后,还是几千年后,这些记录下的城市记忆,将成为绵长历史中的一个个路标,让我们的后人借此找到回家的路。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