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清银币是极 具收藏价值和升值空间

 新用户36705257 2020-09-29

  用形制来鉴定大清银币的真伪,就会有很大的片面性了。埋藏在地下的大清银币,出土的数量、形制并真正到了考古所和博物馆是极其有限的。由于发掘工作的局限,并无人知道还有多少大清银币、多少我们未知其形制的大清银币被埋藏在地下。用已知的形制去判别也许是无限的未知本身也不合逻辑,更何况我们每个人的见识更加有限。

  用左手食指顶住一块大清银币中 央,让大清银币和地面平行。用右手拿另一块大清银币,用大清银币边缘去轻磕左手大清银币钱廓。这时就可以听到悠扬的嗡嗡声,就是大清银币在外力敲击下由于产生共振而形成的荡音。

  银色,即是大清银币呈现出的金属色彩。真大清银币的银色白色中透着滋润,光泽柔和,颜色中透出一种自然沁色。假大清银币虽是白银制造,但是由于金属成分的配方,它的银色和老大清银币有着差异,一般是白里透着青,光泽较强,颜色生硬刺眼,用行话说:就是带“贼光”。大清银币的边齿有两大作用:防伪和防止盗取金属。在大清银币的鉴定中,边齿是非常重要的一环。现代高仿大清银币的一个共同的致命弱点就是边齿过不了关。

  俗称"洋钱"、"花边钱"或"大洋",是银铸币的通称,是世界上银本位制国家的主要流通货币,大约在16世纪,大清银币流入我国。1890年(光绪16年)官方开始正式铸造大清银币,民国时期建立银本位货币制度以后,也以大清银币作为主要流通币。大清银币是近代币收藏的重要币种之一。

  二十九年,清政 府曾下令划一银元,但未贯彻。宣统二年(1910)清政 府将铸币权统一于中 央,规定以圆(元)为单位,每元重七钱二分,定名为“大清银币”,由湖北、南京两个造币厂铸造,预定于十月发行。辛亥革命爆发后,所有已铸成的银币均充作军饷,故终清一代,只有各省自铸的银元,而无成色、重量都符合标准的全国统一铸造的银币。辛亥革命后,北洋政 府铸造的镌有袁世凯头像的银元和国民政 府铸造的镌有孙中山头像的银元,是自铸银元中流通最广的两种。进入民国后,仍维持着银两、银元并行的货币制度,直到1933年实行废两改元,银元才成为单一的主币。1935年实行纸币政策,不准行使银元,并用“法币”收兑银元(见币制改革)。以后银元虽间或有在市场上出现,或被个人窖藏,但银元作为主币的时代已宣告终结。 光绪二十三年(公元1897年),吉林机器局开始铸行“吉林省造光绪元宝”银元。从光绪二十五年起,吉林银元的币文增加了甲子纪年,相继有己亥、庚子、辛丑、壬寅、癸卯、甲辰、乙巳、丙午、丁未、戊申。中 心图案有万年青、太极图等多种版别,光绪三十四年,又出现两种新版别,一种是中 央满文“大清”,另一种正面中 央有阿拉伯数字,一元是“11”,二角是“2”,一角是“1”。

  2010年北京诚轩秋拍以448万元拍出的宣统三年大清银币壹圆“GIORGI”签字版试铸样币,迄今仍是内陆成 交价最 高的清代银币。签字者是时任天津造币总厂总雕刻师的意大利人路易奇·乔治(LuigiGiorgi),据说是乔治签字版铸造年份最早的一种中国钱币,存世仅两枚。乔治设计、雕刻过共和纪念银币、共和纪念十文铜币、民国三年袁世凯七分脸、民国三年袁世凯侧面像、民国五年壹分及五厘铜币、洪宪纪元拾圆金币等民国币。

  在中国的传统大清银币鉴定中,真伪第 一,珍 稀度第 二,品相第三。真伪鉴定占据了大清银币鉴定活动的主要内容,并成为一门专门的学问。一句话,形、声、重,三手抓,三手都要硬,亲就保准当不了“冤大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