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左德浩 | 卧龙岗的诗和远方

 刘沟村图书馆 2020-09-29

远方是一幅画,远方是一首歌,远方可以消解所有的遗憾和忧虑,远方总有一种诗意的美。

卧龙岗也是如此,其实不仅卧龙岗未来的远方很美。在我们的心目中,卧龙岗悠长的过去也很美。

卧龙岗,居住过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完美的人。卧龙岗,发生过一些人民群众满怀期待的故事和传说。卧龙岗,在一个璀璨王朝即将落幕时,留给我们一抹灿烂的晚霞。卧龙岗,用故事弥补了“人生在世不称意”的遗憾。卧龙岗,又让很多曾经走过和正在走过的人,弥补了人生的遗憾和不如意。

卧龙岗,距离东汉曾经第二重要的城市——光武帝刘秀的龙兴之地近在咫尺。卧龙岗,却又与当时的南阳城保持着近乎完美的距离,已经远离了城市的喧嚣,“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卧龙岗,介于江湖和庙堂之间,隐迹山林,却可以左手繁华,右手寂寞。

卧龙岗,宜于诸葛亮这样隐居求志的有志青年居住。卧龙岗似乎也不拒绝后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陶渊明等隐居之辈。卧龙岗,在后来还居住过很多庸碌无名之辈。卧龙岗,也因为凭吊怀古或保家卫国、旅游踏青、察勘民情走来过许多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史学家……

这让卧龙岗的历史越来越厚重,卧龙岗的传说越来越有味。南阳城孕育了卧龙岗,卧龙岗又滋养了整个南阳城。

躬耕在卧龙岗的青年诸葛亮,“玉在椟中求善价,钗隐匣中待时飞”,像极了渭水垂钓等待机遇的姜子牙,只是,他比姜子牙更幸运;否则,以他短暂的人生,等不来荐拔自己的周文王。三顾草庐的刘玄德,像极了渭水访贤的周文王,他根红苗正,素来英雄,信义布于四海,却在与诸侯的混战中四处流浪,没有立足之地。

这两个人,一个在期待明主,一个在寻求智囊。草庐一对,恰似电光石化的化学放应,两个人都产生了久旱逢甘霖般的向往与渴慕。从此,鱼跃龙门,龙出生天,等待建功立业展雄才,等待一场开天辟地的大事业的到来。

穿梭在卧龙岗的古柏林木之间,满眼古迹,满腔幽思,想起了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想起了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想起了曹操的“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想起了五千年中华历史多少盛衰荣辱,想起了多少英雄豪杰终究成了历史的过客,想起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终于开始认识生命的虚无,思考人生的意义。

千百年过去了,三国的烽烟离我们越来越远,诸葛亮也离我们越来越远了。但是,穿过历史走来的诸葛亮却越来越高大,越来越丰满,似乎他没有走出龙岗,走向新野,穿过荆襄,南下衡岳,走向蜀中,埋葬在定军山;而是千百年之后魂兮归来,复耕龙岗,在今天复建“诸葛躬耕地,南阳卧龙岗”时就这样含笑看着我们,以一种智者的眼光深邃地看着我们,高深莫测,默默无语。

历史发展到今天,南阳人再一次认识到诸葛亮的价值,卧龙岗的价值,南阳城的历史再一次显示出自己的厚重与悠长。

千百年来,南阳城是一座驿站,迎接南来北往的人,也包括诸葛亮。千百年来,卧龙岗是一座丰碑,矗立在人们的心目中。千百年来,诸葛亮是完美人格和道德、功业的化身,“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发挥着功业示范和道德教化的作用。

于是,黄权来了,李白来了,白居易来了,岳飞来了,大明的驸马都尉来了,大清的南阳知府顾嘉蘅来了,国民党的元老于右任来了,新中国党和国家的领导人也来了。历史上,曾有无数人在卧龙岗来来往往,络绎不绝。以后的以后,还会有更多的人在卧龙岗,在诸葛躬耕地来来往往。

刘禹锡说,“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短短八十多字的《陋室铭》,言近旨远,词约义丰。从遥远地方走来的诸葛亮,寄予了多少人的期待,抚平了多少人的忧伤,填平了现实中一些无法逾越的沟壑,把多少人送到向往的诗和远方。

初心不改,信念永恒。失意时,坚持理想;得志时,保持操守。富贵不移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现实,永远不完美,我们还得向着完美的目标去生活。诸葛亮,照亮了那段铁马金戈、战乱频仍的岁月,也带给我们无限的遐思。

这种遐思,恒久地飘荡在卧龙岗的上空。

【作者简介】左德浩,微信名饮茶洗心,生于1975年5月,中小学高级教师,河南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河南省社会体育一级指导员,南阳市优秀教师,南阳市中小学优秀班主任,南阳市教育系统优秀通讯员,卧龙区教育系统十佳通讯员,任职于南阳市第十一小学,喜欢读书思考,行走红尘,静观人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