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太行记忆】窦林徳:告别蒸汽机车

 棣华堂 2020-09-29

告别蒸汽机车

在我十二,三岁时,独自常站在老家大门口外的打麦场边,目送着南来北往一趟趟由蒸汽机车牵引着的一列列货运,客运火车,因当时由蒸汽机车牵引着的缘故,所以,在当时被当地人俗称为蒸汽火车,在村对面铺设的太焦铁咯线,由于地理条件的原因,从河南焦作方向上来的火车因为处于爬坡状态,在当时,蒸汽机车依靠烧煤而产生动力,牵引着不足三十节的货运车皮也显的十分地吃力,像似老牛拉重车喘着粗气,看上去特别累似的,如果遇上冬季下了雪,道轨上有雪,火车走起来因为打滑,显得更是有些力不从心了。

蒸汽机车运行,靠的是火车司机不停地往火中送煤,只有这样,火烧旺了,锅炉才能产生大的蒸汽来驱动火车产生牵引力,因此,从新乡,焦作往太原方向行进时,火车司机要不间断地添煤。当返回时成了下行状态,火车由于惯性条件,火车司机自然就不再需要持续给煤于机车了。

当时,操作蒸汽火车需要三位司机,两边负责观察瞭望的则为正司机,他们俩重点操纵机车的行驶,另一位为副司机,也叫司炉工,他具体负责给机车锅炉上煤,按照当时铁路上那不成文的规定,在司炉工岗位上要连续工作三年以上,才可以熬成正司机。

蒸汽火车最早起源于十九世纪,动力来源于用煤燃烧锅炉而产生的蒸汽,最初是由英国人乔治,斯蒂芬森于1814年研制成功的,生产出来的首台机车被命名为"旅行者号",经过后期的实际试运行而获得成功。

蒸汽火车的诞生,从而使人类迈入了全新的"火车时代",并以此扩大到世界各国和地区。

蒸汽火车问世至今己有近180年的发展历史,它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两个层面,一方面是人类对牵引力与功率的认识过程与发展,重点表现为动轮轴数与辅助轮轴数的增加,以及锅炉和气缸容积的加大,另一方面则是热效率与机械效率的发展,表现为炉床面积和锅炉受热面积的增大,从而促使蒸汽压力和温度的提高,废热的有机利用和蒸汽机的改进,以及滚动轴承的广泛采用等。

中国自1872年有了第一条"淞沪铁路"窄轨后,英制的"先导号"蒸汽机车以总质量1420公斤,时速24-32公里当时的标志,开辟了我国运用蒸汽火车运输的先河。到1952年我国开始自行研制生产的"解放号"蒸汽火车,之后,四方,大连,唐山,大同等机车车辆厂应芸而生,陆续生产出了近万台蒸汽机车,以此而成为了中国铁路运输中主要的牵引动力,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与人们出行做出了历史性巨大的贡献。

随着社会科学技术进步和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快速推进,从1988年开始,蒸汽火车就像一位饱尽风霜,两鬓苍苍的中老年人一样,自觉自趣地悄然从铁路运输一线退了下来,取而代之的后来发展起来的内燃机车,电力机车。

到进入二十一世纪初,蒸汽火车时代正式地告别了历史,成为了人们永久的遥想和回忆。

蒸汽机车热效率低,能耗量大,环境污染严重,操作维护也相对烦琐和困难。

"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

随后发展起来的电力机车所牵引的列车,以环保,节能,先进与快捷的姿态,已成为当代中国铁路运输中的核心主力军。

时过境迁,岁月流逝,虽然已年已花甲,步入夕阳的我,再也看不到,听不到儿时蒸汽火车那轰隆隆的声音,与浓浓烟雾,或是老牛般的呻气声,但它偶尔还会在我夜梦中隐隐的浮现。

图片源于网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