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太行出游】杜林梅:西藏日记(七)

 棣华堂 2020-09-29

西藏日记(七)

2016年7月13日  晴

原计划今天赶往敦煌,因没有预约到15日的莫高窟参观票,所以决定在格尔木多待一天。

今天大概是此行最懒散的时光了,离家多日几乎每天都有紧张的行程,难得今天没有那么多的路要赶,大家在酒店睡到自然醒,然后又在酒店附近的超市和特产店自由购物,牦牛肉干、格尔木枸杞、青稞酒、奶酪干,每个人都置办得满满当当。

格尔木市区位于柴达木盆地中南部昆仑河冲积平原上,平均海拔2780米,属高原大陆性气候。因东临西宁、北接敦煌、南通拉萨,地理位置十分重要,目前已发展为青藏高原上位居西宁、拉萨之后的第三大城市。这里温差很大,早上穿着长衣长裤都颇感凉意,到中午太阳明晃晃晒得人发慌。下午五时,阳光依旧很逼人,我们决定到格尔木有名的胡杨林保护区看看。胡杨是沙漠强者,是最有故事的树。一千年的绽放,两千年的坚守,三千年的不朽,能在40度的高温里灿烂,能在零下40度的严寒里挺拔,被世人称为“英雄树”,是令人敬畏的生命奇迹。

出市区50公里便是胡杨自然管护区。这里是青海唯一,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胡杨林。阳光灼灼,胡杨林南靠巍巍昆仑山脉,北面是茫茫戈壁盐滩,在苍茫的沙漠和焦阳中,顽强地撑起一片绿洲。远远望去,林木并不是很繁密的样子,据称这里的胡杨林曾经十分茂盛,绵延数十里,然而它们战胜了风沙、寒冷和干旱,却没有能力躲过盗伐者的利斧和大群牛羊的践踏,不得已才不得不进行人力管护。胡杨林最美的景象是在十月,那时胡杨林的浓绿会便成烈焰般的金黄。可惜我们没能看到它最华丽的绽放,带着小小的遗憾和期待,我们以胡杨作背景留影纪念。

格尔木公路两旁农田植物大致有两种,一为青稞,二是枸杞。正是枸杞成熟的季节,红色的枸杞小灯笼似的挂在枝间甚是可爱。在一块地边停下车,两位在路旁小河沟里洗衣的女人上来和我们拉话,原来她们就是这块地的主人。听口音是河南人,问及,她们是来自河南周口的姑嫂俩,在此已生活多年。在遥远的青海与河南人相遇,我们倒是有了一种见到老乡的感觉。有人提出想到地间采摘点新鲜枸杞尝个鲜,女子于是边领着我们顺河沿往地里走,边打电话叫来两个男子,是女子的丈夫和父亲。原来这是来自河南的一个大家庭,家中幼年的孩子都留在老家上学读书,成年人外出在这里承包了约20亩的沙地种植枸杞,每年承包费约60万元,还真不是个小数目!女子说,这还不包括雇人采摘、松土、拔除邪茎、施药浇水等费用,算算每年又得6、7万元的开支。好品种的枸杞一年有四个收获期,等最后一茬枸杞收获完毕,这个家庭便集体迁徙回周口老家,次年春天再回来。

“忍辱负重河南人,自尊自强河南人,能拼会赢河南人,不畏艰险河南人”,著名豫剧大师小香玉一曲《河南人》唱出了河南人那种不屈不挠的精神品质。是的,为了生活,顽强的河南人常以群体形象奔波在全国各地,正如人们形容的那样,“在中国哪里有人烟,哪里就有河南人”,这也是我们山西人由衷佩服的地方。

 







2016年7月14日 晴

今天,我们将奔向莫高窟,奔向举世瞩目的敦煌。

从格尔木到敦煌,察尔汗盐湖是游客们必到的地方。

出格尔木市区不久,绿色植物逐渐稀少,土地呈现出戈壁沙荒漠的形态。驱车大约60公里,就来到浩瀚无边的盐田之中。湖区由若干个盐池整齐排列,池边一圈圈银白色的盐质结晶体,为盐池镶起洁白的花边。晴空下,整个湖区晶莹剔透、逐浪层层,只是放眼看去,湖边无草,水中无鱼,天空无鸟,天地间恣意着无边的沉静与寂寞。盐湖,以一种死寂的形态滋养着人类生命的鲜活。

据介绍,察尔汗盐湖是柴达木盆地最低洼和最核心的地带。几亿年前,柴达木曾是万顷汪洋大海,经过数次海陆变迁,柴达木变成了盆地。柴达木有百多个大大小小的湖泊,其中察尔汗盐湖总面积为5856平方公里,是中国第一、世界第二大盐湖,盐资源总储量多达600多亿吨,也是中国钾镁盐的主要产地。更让大家称奇的是一段从达布逊湖上穿过的公路,因这条路是悬浮的,全由盐晶厚达十几米的盐盖在湖面上构成的天然盐桥,盐桥(路)将盐湖从中间劈成两半,旁无护栏,下无桥墩,整个路面平滑光洁,坦荡笔直。因盐桥全长32公里,折合市制可达万丈,所以人们称其为“万丈盐桥”。

离开察尔汗湖驶上青海高速,便进入了无边的荒凉之境。空旷的世界里是连绵无垠的荒野和黄褐色山体,地无片草,天无飞鸟,几百里看不到村庄和人烟。荒漠,沙丘,偶尔闪过沙漠中独有的植物骆驼草,多以焦黄的姿态点缀着一望无垠的荒野,在这样的世界里天地万物和所有的生命都是静止的。远远的有两只羸弱的骆驼呆立在沙漠深处,静静地目视着远方。它们是什么关系,它们从何处来将要去往哪里?

今天的沙漠午餐令人难忘。没有一丝的绿荫和遮挡物,大家把汽车排成一列,在空间撑起阳伞搭起凉棚支起了“沙漠自助灶”。风起处尘土飞扬,但这丝毫不影响大家愉快用餐的情绪。午餐过后继续前行,沙漠中的公路笔直平坦,越野汽车飞驶在大路上,时速很快,可是由于沙漠太过辽阔且千里同景,丝毫感觉不到速度之快。

距离敦煌市30公里处,我们折道转向驶往河西走廊的西起点—著名的玉门关遗址,用现代的方式去感受这片土地的繁华过往。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的《凉州词》使天下人尽知玉门关。西汉时期,汉武帝开辟河西,又积极采取外交手段,派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通了一条从西安通往中亚、直至欧洲的交通要道,即著名的古丝绸之路。作为通往西域各地的门户,玉门关距今已有2千多年的历史。战事频仍,守关士兵成年累月在这里顽强抵御匈奴入侵,远离亲人,思念家园。黄沙漫漫,春光迟迟,玉门关寻不到一丝春的讯息。“春风不度玉门关”道了了此地的荒凉和孤独,同时诗人也暗喻安居于繁华帝都的最高统治者不体恤民情,置远出玉门关戍守边境的士兵于不顾的无情现实。

今天的玉门关已是一片千年风霜剥蚀过的废墟。阳光炙烤着大地,空气燥热难耐,玉门关景区(敦煌地质公园)入口处兀立在无边的沙海中,让人望而却步。“听塞外羌笛古角铮鸣,看大漠孤烟长河落日”,今人已无法体味那种幽远美好的意景。驼铃悠悠,人喊马嘶,商队络绎,使者往来,塞外边陲曾经的繁华与热闹,湮没消逝在岁月深处。带着怀古和祭拜之情,我们和许多游客一样只是在这里蜇了个弯,留影纪念,没有再往前行。

临近敦煌,古丝绸之路的痕迹随处可见,烽火台、沙山、古城等不时闯入眼中,不知不觉中,我们已踩着古丝绸之路度过了特殊的一天。未到市区,但一片绿树掩映的城池在戈壁荒滩中十分醒目,停车远远欣赏,只见亭台楼宇,古色古香,原来是敦煌影视基地。据说,《新龙门客栈》、《海市蜃楼》等影视剧都在这里取景拍摄。

进入敦煌市区已是傍晚,但天色亮如午后。这个沙漠中的城市绿色盎然,仔细观察这里树木的长势总是不及内陆城市丛笼茂盛,显得有些倔强,还有些委屈。敦煌,作为丝绸之路上的重镇,因世界文化遗产莫高窟而名震天下,处处彰显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从古色古香的街灯到随处可见的各种飞天雕塑,从人行道上有序排开的雕刻石板画,到商家挂出的琳琅满目的精美艺术品,无不打着这个城市独有的烙印。

沙洲,许是今天的人们对敦煌的美称,竟是这样贴切和美好。街道巷铺多以沙洲冠名,比如敦煌有名的美食聚集地叫“沙洲美食城”,最有名的美食大约就是“沙洲驴肉黄面”了,到处都是它的醒目招牌。美食城旁边又是沙洲市场工艺品一条街,华灯齐放,流芳溢彩。在现代文明充斥的喧嚣里,民间木刻版画艺人们在安静地创作,大漠骆驼、佛像、反弹琵琶的敦煌飞天,在他们灵巧的刻刀下一切都栩栩如生,展示着这个城市特有的文化和与众不同的气质。身边熙攘的人群和来自世界各地的声息,仿佛都与他们无关。

今夜,宿敦煌市金龙大酒店。

图片源于网络

杜林梅:长期战斗在文艺一线,擅长诗歌散文等创作。

【太行出游】杜丽梅:西藏日记(一)

【太行出游】杜林梅:西藏日记(二)

【太行出游】杜林梅:西藏日记(三)

【太行出游】杜林梅:西藏日记(四)【太行出游】杜林梅:西藏日记(五)

【太行出游】杜林梅:西藏日记(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