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棣花堂·民俗】冯玉庆:庙会崇安寺

 棣华堂 2020-09-29

庙会崇安寺

历史悠久的陵川县城每年有几个较大的庙会,而最有靓点的庙会就数每年正月崇安寺的庙会了。崇安寺的庙会从除夕夜开始拉开序幕,一直延续到正月十八结束。其大致可分为几个阶段,从除夕开始到正月初十,基本是祈福为主的活动,从正月十一进入世贸易集市活动,此时,各种摆摊的会进入区域开始营业,从正月十三开始进入观灯和社火表演阶段。

除夕撞老钟是崇安寺庙会一大靓点,旧时撞钟一般由寺院主持主法,由县令、乡绅及德高望重人士参与撞钟。将近子时,寺院山门打开,主持和宾客烧所谓的头炉香后,便到钟楼里撞钟。那时候的崇安寺居高临下,俯瞰全城,周边没有高大建筑物遮挡,悠扬洪亮的108下钟声传入一城四关的千家万户,听到钟声的人们便成群结队到崇安寺烧香。除夕夜的烧香会持续到凌晨三点。

凌晨五点时,会迎来第二波烧香高峰。此时的崇安寺内熙熙攘攘,摩肩接踵,香烟缭绕,佛乐高扬,人们的脸上绽放着喜悦的色彩,到处是恭喜的打招呼声,一片祥和融洽的场面。进入庙内的香客,会将一些红布条拴在寺院内的树枝及栏杆上,寺院也会将一些吉祥物及供品分发给香客。

早饭过后,由僧俗两众簇拥的弥勒佛,便开始巡城赐福了,出行时的队伍中以避邪的狮子为前导,佛教的笙管铙钹器乐组成的团队吹奏的佛乐随后,紧跟着是幢幡宝盖,接着便是由黄绸装饰成的八抬大轿,一尊一米大小的弥勒佛像安放在轿内,身旁有五个手持大元宝的儿童跟随,寓意五福临门。后面还有装扮成十八罗汉的僧人伴行。

队伍经八斋庙,从北城门进入,经过城隍庙,小十字街到县衙,从东城门处折回向西,经过四牌楼到太清观、关帝庙,然后从南城门出城,返回崇安寺。佛像所到之处,街道两旁的商铺都会设香案礼拜,会将一些香火钱扔到坐有弥勒佛像的轿内。

接下来的几天内,会有一些人家把命相中认为命硬的孩子带到寺院,祭拜给寺院内的佛菩萨及罗汉等认干爹,以祈求保佑,还有的会祭拜给寺内大铁钟或山门前的石狮子等。也有一些人会找主持祭拜,住持一般就是授个皈依,将其收为佛教在家弟子。一些小商贩看中商机,在大年初一就在崇安寺前摆摊卖琉璃咯嘣、吹糖人或买花生糖果等。

初十过后,崇安寺外的商贩就会多起来,卖吃的,玩的便占下了位子,开始招揽人群。各种小吃,各种玩物及各种游戏也会竞相亮相。摆西洋景的,甚至剃头的等都会出现在崇安寺外,成了全县城最热闹最聚人气的地方。

此后几天里,乡下各村的民间故事都会到崇安寺来表演。正月十四从西溪请来的奶奶也会在崇安寺朝拜后再进入城内。

到了十三,各家各户都会来崇安寺献灯。在民众心里认为,佛前供灯会保佑全家一年平安无事,大吉大利。于是,各种精心制作的花灯便会主动地送到崇安寺来。一到晚上,崇安寺内外,到处都是悬挂着千姿百态的灯笼,崇安寺观灯也就从正月十三晚上拉开序幕。

正月十四到崇安寺耍龙也是主要活动之一,整条龙要从崇安寺山门进入,经过几个大殿,从寺院出来后在寺院外开始耍龙。不但白天,到了晚上也会到崇安寺耍龙。

在这几天,不但县城周边的人,还有各乡村的人都会到崇安寺来赶庙会,还有晋城、长治及河南附近的商贩都会聚集在这里。赶庙会大多是亲朋好友、左邻右舍的人成帮结伙地前来。乡下的农民也大多利用走亲访友等机会到这里赶庙会,四乡八镇聚集来的人,要吃、要住、要买东西、要看热闹,就为庙会提供了广阔的商机。经营各种饮食小吃的、卖鞋帽布娃娃的、抽签算卦的、卖丸散膏丹的、打把式卖艺的、卖日用杂货的、唱大鼓拉洋片的、卖民间工艺品的等等各类生意人、手艺人、江湖人都从四面八方赶来,使庙会成为陵川民间经济文化活动的大舞台。如此一来,使得庙会之前有序幕,之后有余波,中间有高潮,无论是官的民的、买的卖的、虔诚的悠闲的,都能自得其乐,满意而归。这种庙会一直持续到陵川解放后才消失了。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陵川佛教进入崇安寺塑像后,逐步恢复了崇安寺庙会的一些内容,每年春节到元宵节,都会接待几万人的祈福活动。此活动持续了30多年,从2015年开始,随着崇安寺的维修,这些活动被迫停止,成了县城居民的一大遗憾。相信,随着国家提倡的传统文化事业的复兴,崇安寺庙会一定还会成为陵川的一个民俗靓点,会成为人们祈福求吉祥的一方净土。

冯玉庆:陵川传统文化研究会会长,陵川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原晋城市佛教协会常务副会长。擅长民俗、诗词、庙文化、佛道教研究专家。多年从事地方传统文化保护开发挖掘工作。多年从事陵川崇安寺文化研究工作,有巨大发现和贡献。是我县最杰出的文化学者之一。

冯玉庆太行民生    四夫女人

【太行民俗】冯玉庆:陵川奇异风俗(一)

【太行人物】冯玉庆:连翘花开  她在丛中笑

【太行传说】冯玉庆 心田赶福地

【太行特产】冯玉庆 剥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