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过华北平原 从来没有想过在华北平原上飞奔,高铁帮我实现了这个理想。郑州是起点又是终点,华北平原是什么呢?回来很长时间,还是找不到准确的切入点,来整理下这场经历。再说经历了的东西,随着时间流逝一般会更加模糊,华北平原的经历却反复反反复复的浮现在脑海深处。如此这般,如此这般。像是遇到一个绝代佳人,一个披着神秘面纱的绝代佳人。在她绝代风华的无穷魅力中飞驰而过时候,闪烁到记忆深处一些面纱后面别样的风采。 当初去洱海,飞机快到大理时候,从窗户上看洱海就是高原上一颗璀璨的明珠。随着飞机的下落,洱海就像明珠里走出一个娇羞的处女,到处洋溢着青春明媚……坐上农家的渔船在洱海上听着原始渔歌,穿过崇圣寺三塔的倒影,遥望着海鸥高飞处的点苍山……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一个稚气未脱娇羞处女好像正在思考着什么,怎么忍心惊扰她最最纯真的思绪。 初冬的华北平原就像一个套着绿裙子少女,在高铁的窗户外,她正在轻吟低唱。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谁造就了这种“千年孤独”?有人笑称大山养育男子汉的威猛,绿水养育女人的秀丽,千里平原铺垫出无限的孤独。华北平原注定是孤独的,这种孤独还夹带着沉重,甚至有些压抑,就这么一览无余,造物主真是太偏心。曾遇到一位在晋城工作的河北闺女。她说,在平原,只有孤独还是孤独。说到晋城,到处是山,山和山又各有千秋,这地方美极了。以前地理书上碧玉般的平原神秘感,在高铁上,正一点一点被孤独冲散。平原,还是平原,只有平原,唯有平原。看一眼,好像就知道了全部,就这么直接简单,就这么平淡无奇。无论怎样寻找,找到的都是孤独。 当然,孤独不一定全是坏事,会让人更懂得珍惜。华北平原养育的人们,一定是有着特殊的情调。凡是孤独的地方,会有人性的华彩。刘大哥讲话理太偏,平原上的河南女人告诉你什么叫豪情万丈。很小的时候就听说河南的女子威猛,拿把镰刀一天可以割好几亩麦子。所以河南男人很幸福,“要不”坐享其成,“要不”可以干出大事业。比如说岳飞,在一个伟大平原母亲培养下茁壮成长。更牛的“要不”可以这样做,放心大胆的把家里交给家人去周游世界。比如说老子西出函谷周游列国。不太好的“要不”可以当个侠客,比如墨子每天除暴安良。最差的“要不”可以这样做悟道俗世,比如庄子逍遥化蝶。活着为什么不出去看看?前提是有一个河南女人。在全国各地旅游的多是河南人,号称中国的吉普赛人。 高铁在孤独的华北平原上飞驰,天地变得无限宽广又无限简单,想起“逐鹿中原”。被逼献出了“七星刀”的曹操,遇到威猛的平原女人。政治家马上领悟到高大上的是平原之魂。不能在女人面前也抬不起头来。所以散尽家资,从头再来;扎实平原,豪取天下。喊多少政治口号就是为了战胜自己在平原女人面前的自卑。所以,华北平原铸就的更是一种王者胸怀。那么这是怎样的“王者胸怀”?考古学家在华北平原上发现不少商代遗址,这是中华文明最早的实物证据,国人有什么性格就要从认识华北平原上开始。平原有什么呢?仔细深思一下华北平原,就会得出八个字“方方正正四平八稳”。这是国人的基本准则和理想,也是支撑整个民族进步的原动力。比如乘坐的高铁,正带着这种理想走向世界走向未来。 高铁的窗外“邯郸”两个字逐渐清晰,真有一种想下去好好多住些天的冲动。邯郸学步,单是简单的“走路”,就在两千年前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花很长时间还学不会,说明这水不是一般的深……当然走路之外,邯郸人把平城生活演绎出更多的“华彩”。令人有些意外的是,邯郸人还尚武。长期面对游牧民族的侵扰,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建立起“精神长城”的自信。无论是五胡乱华还是五代十国,河北人的尚武精神维护了汉民族的尊严。失去河北的控制,盛唐转安为危。如果有时间,就一定要抽个功夫好好的到邯郸住些日子。争取发明一个新的邯郸成语,再学些河北功夫。 驶出邯郸后,强烈的感受到孤独外的一种苍凉。好像看到身心疲惫的林冲用一杆枪挑着一葫芦酒,在华北平原上漫无边际的走着。无论怎样高大上的建筑,都像是插在平原上的针头和药瓶。这不再是孤独,更是一种伤害。也许是我杞人忧天吧,真不希望再有人破坏这块黄绿色碧玉的风采。五千年来或者几万年前或者更早。依靠着华北平原的母亲——黄河,精心打造出这块黄绿色碧玉并且精心维护着。她虽然脾气有些刚烈,都是为了给这块土地上生活的人们筋骨更加强壮一些。可是工业革命后,高举“征服自然”旗帜的一些人正在背弃“天人合一”的生存之道,正在抛弃“方方正正四平八稳”的理想信念。使得我们的文明面临巨大挑战,保卫华北平原,保护绿水青山才是我们的当务之急。 特别感谢张峻极博士为本刊的题词 平原有什么呢?仔细深思一下华北平原,就会得出八个字“方方正正四平八稳”。这是国人的基本准则和理想,也是支撑整个民族进步的原动力。比如乘坐的高铁,正带着这种理想走向世界走向未来。 扫描下方二维码点击我要报名即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