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略说六度波罗蜜

 摩诃般若波羅蜜 2020-09-29

六度波罗蜜

六度, “度”梵语是“Pāramitā 波罗蜜多”,字义是“到彼岸”,就是从烦恼的此岸度到觉悟的彼岸。六度就是六个到彼岸的方法。 

布   施

一、施度(檀波罗蜜或檀那波罗蜜)
菩萨由修布施,能对治悭吝贪爱烦恼,能施与众生利乐。佛经里有佛陀以身饲虎的故事,世尊为饿虎而舍身慈悲无相布施,得到布施的满相。
布施有三种:
①财布施,以金银、财宝、饮食、衣服、医药等物惠施众生,这叫外财布施;以体力脑力,施舍他人,这叫内财布施。
财布施时要随着自己的能力。做了就不要考虑被骗,不要纠结,只要当时是清净心就可以,不执著,三轮体空,无我相,无布施相,但现在社会上不如法的也有,要有智慧来分辨。
②法布施,以自己所学,领悟的佛法真理,向世人宣说,使众生同沾法雨,转迷成悟;将佛经印送给人看;或将自己礼诵修持功德回向众生,对迷茫的人给他以智慧,这都是法布施。但不能执著,应以一颗纯净无染的心布施。
③无畏布施,对疾病者,施与医药;对迷路者,指明方向;对冤仇者,调解道歉;对受灾者,解救危难等等,凡促使世界和平,社会安宁的,都叫无畏施。  一定不能着相。

持   戒

二、戒度(尸波罗蜜或尸罗波罗蜜)
包括出家、在家、大乘、小乘一切戒法和善法,谓菩萨由修一切戒法和善法,能断身口意一切恶业。
严守戒律,始能塑出端庄法相,持戒才能使身口意清净,不犯恶业。当守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其它奢华歌舞,令人目迷神乱,香烟等亦当禁戒,以维身心清静。 
持戒非常重要,持戒的根本在于不损恼众生,不损恼众生当然最重要的是我们的心里面没有损恼众生的念头。不持戒的话心不清净,老是做一些让众生烦恼的事情,众生就会来找你的麻烦,他会让你安宁吗?
持过戒的人是非常小心的,任何时候都会观察自己的所做所为是不是会让别人生烦恼,这个在戒律上其实都有讲到的。你做出来的事别人会不会动念头啊,只要会动念头,就表示损恼了众生,这个细节就多了去了。戒律还得入乡随俗,跟风俗还有关系。这条戒律在这个地方可以,在另一个地方就不可以,这都属于戒律的范畴。你的言行举止让众生起烦恼了,你说的话让别人生气,让别人起了分别念,动了别人的心,这都是不行的。 

忍   辱

三、忍度(羼提波罗蜜)
谓菩萨由修忍辱,能忍受一切有情骂辱击打及外界一切寒热饥渴等之大行,即能断除瞋恚烦恼。
在《大智度论》中龙树菩萨开示有二种忍:生忍、法忍。
生忍:生忍就是菩萨处于众生中,面对一切众生以种种恶害加诸于我,心不起瞋恚;众生以种种恭敬供养于我,心也不生欢喜;因此,生忍又称为众生忍。正如龙树菩萨说:【菩萨住众生忍中,忍一切众生加恶事,行大慈悲。】菩萨对于一切众生,就如同慈母爱子一般,不瞋也不恼。总归来说,生忍就是能忍一切众生所加利、衰、毁、誉、称、讥、苦、乐,也就是古人常说的——八风吹不动;所以生忍是比较属于忍耐方面的意涵。
法忍:龙树菩萨在《大智度论》中说:“甚深法中,心无罣碍,是名法忍。”能于世尊所说的无名相法、无语言法,不惊惧、不怖畏、信受不疑,能安住而依教奉行受学的人,就是于这个法有法忍。 
 

精   进

四、精进度(毗梨耶波罗蜜)
谓菩萨精励身心,精修一切大行,能对治懈怠,成就一切善法。
修诸善行,必不懈退,常劝策励。若初学者,多诸业障,或为世务所缠,或为病缘所迫,益宜勇猛精进,书夜六时礼拜诸佛,供养、赞叹、忏悔、劝请、随喜、回向无上菩提,发大誓愿,无有休息,令恶障消灭,善根增长。

禅   定

五、禅度(禅波罗蜜、禅度波罗蜜或禅那波罗蜜)
止观双运名禅,亦名静虑、三昧、三摩地、定。谓思维真理,定止散乱,心一境性,调伏眼耳等诸根,会趣寂静妙境。有四禅、八定及一切三昧等。
众生是心性散乱,妄想纷飞,心猿意马,到处宾士,刹那刹那,念念不停,菩萨修行禅定,能够度脱散乱之心。禅定意译为静虑,就是寂照的意思,万念归一,专注于净,断一切烦恼,因定生慧。 

智   慧

六、慧度(般若波罗蜜)
谓通达诸法体性本空之智。及断除烦恼证得真性之慧,能对治愚痴无知(无明)。
智慧又分为世间智和出世间智。
世间智,是世智辩聪。现在科学进步,哲学进步,还有一切的学问,这都是世间的学问;他能把没有道理的,辩论出道理来,这叫世间的智慧。
出世间智,就是出世间的智慧,是勤求佛道,念兹在兹的,不断地研究佛法。甚至于睡觉,也思惟佛法;作梦,也思惟佛法;任何病痛的时候,也思惟佛法,这才是真正的修出世的智慧。
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