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有“万代诸侯吉祥地”之称的华林寺,缘何被认为是“悔岗”

 真友书屋 2020-09-30

据《桐庐县志》记载:

华林寺兴建于唐朝,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元朝末年,华林寺曾毁于兵乱。明朝洪武年间,该寺重新兴建;明成化四年(1468),因寺破旧,僧人景泰予以重修。清朝光绪年间,寺院的上殿坍塌,僧人良修重修。至建国初,华林寺尚存天王殿、大雄宝殿、上厅、下厅、斗阁、香泉亭等建筑。后,这座江南名刹被逐步拆除。

1997年,释默悟法师在凤川镇政府与诸佛教弟子的支持下,重建华林寺。新建的华林寺,规模巨大,气势恢宏。

华林寺不仅因其所处独特的地理位置为世入所瞩目,更以它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而远场。明代刘基在他的《虎镇山记》一文中,就曾对它的地理位置作过这样的描述:

“南望则三峰插天,列戟于后;而华林香水垂手可挹。东眺,则两水滢回,溪流涓涓;狮山如吼,亭山屹立,野花与草树,杂发点缀。北览,则近若梅山松林,其烟村云树与苍松翠竹,天然画图。更远望对岸,叠嶂重峦,云蒸霞蔚。西顾,则平畴绿野,一望千顷,铁岭、马鞍、鸡笼诸山,形勢起伏,跌落顿挫,宛如城郭。”

据考证,刘基的这篇文章就是站在华林寺前的大庙山上写的。而香泉山,恰恰就是刘基上文中说到的“南望则三峰插天”中的羊角峰。

华林寺背坐香泉山,右侧狮山,修竹遮天;左边象山,茂林蔽日。两山相互呼应,应和了民间神秘流传的“狮象护卫”之说。狮、象两山的对峙处,形成一道天然的山隘。其间宽度不过10多米。华林寺新建的山门殿就坐落在这儿。山门殷的左侧,一株生机勃勃的千年古樟高高耸立。

据传,华林寺所在的地理位置,为一方“万代诸侯”风水宝地,远古时曾是凤凰常来栖息的地方。当年,孙权的祖母因相信这一说法,要把自己过世后的坟墓建在这儿。后来,孙权的父亲孙坚,因贪图东面天子岗的“一朝天子”风水,又将母亲转葬到天子岗去了。结果,只有孙权的一朝天子,而无孙家的万代诸侯。于是这儿便成了“悔岗”。孙权做了东吴的国王后,担心这儿的风水荫着了别人,会对自己不利,就在这儿立了一块碑,禁止他人埋葬。据附近一些老农说,他们以前还曾看到过这块禁碑。如今华林寺新建的大雄宝殿已在这儿巍然耸立。里面供着一尊高5米多、重25吨的缅甸汉白玉释迦牟尼大佛,安坐在传说中的“万代诸侯”风水的眼上。

关于香泉山的来历,民国《桐庐县志·轶事部》记载说,这儿很早就有关于“游僧照水,自描十六幅半水墨罗汉图”的传说。《重葺香泉亭记》上说:

“华林寺内香泉亭乃桐庐江南名胜,为先时名宿俞培奄、李秋舫、李厚轩诸公游览处,今题名犹存”。

文中也提到昔人以画罗汉余墨泼而潴为泉的说法。唐朝建寺时,因见香泉山修竹参天,古木繁茂,犹如华盖,遮天蔽日,献取名“华林寺”。“文革”前,寺内原有“华盖林表”“宝刹重辉”等匾额。因这儿原有的建筑风格有点与杭州的天竺山寺庙相似,于是有人又把这里称作“小天竺”。

元末,途经这里的刘基,看了这里的风水,也相信这里曾有栖凤之说。他在这里寓居时写下的“凤翙高冈”大匾就是见证。传说明洪武年间华林寺重修时,大雄宝殿正匾最终还是请在京城做官的刘基题写的。

抗战期间,日寇侵犯桐庐,到凤川华林寺路口,见华林寺林木繁茂,深不可测,怕中埋伏而不敢入内。可叹华林寺满山遍地的参天古木,最终竟前赴后继地倒在了“大跃进”时代大炼钢铁的熊熊烈火之中。

至“文革”后期,华林寺终成一片废墟。整个香泉山上仅剩一株奄奄一息的千年古樟和一段10多米长的残基。

明 石花缸

磉磴

1997年3月,云游桐庐山水的释默悟法师来到凤川香泉山华林寺遗址。见此地山势奇特,特别是象山、狮山对峙的山门非常罕见,释默悟法师的心中突然感到有佛的感应,他发愿重建华林寺。

1997年7月,桐庐县民族宗教事务局委派释默悟法师为兴建华林寺的负责人。11月10日,经杭州市民族宗教事务局批准,华林寺的重建工作紧锣密鼓地开展起来。到2004年,华林寺大雄宝殿开光,短短的7年时间,华林寺的诸多建筑物相继建成,崭新的华林寺终又重新屹立在香泉山上。

如今的华林寺成为桐庐的著名寺庙。这里人气旺、香火盛,成为信仰佛教的群众开展宗教活动和弘扬中国佛教传统文化的场所,是佛教徒们朝拜的圣地。尤其是一年一度江南时节期间,香港、合湾和各地赶来的香客,更是络绎不绝。

七律·华林寺
胡泉森


黄杨尖下郁葱茏,华林新刹一望中。
名传三国吉祥地,寺创五代禅关钟。
弥勒依然笑开怀,香泉不改旧时淙。
毕竟佛法说慈悲,为善修德人心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