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怎样写好八句都是景的五律

 湖南周慎 2020-09-30


广告

诗词格律

作者:王力

京东
广告

诗词格律(国民阅读经典)

作者:王力 著

当当

本讲义非纯粹原创,是根据其他讲义结合自己理解整理而成,请酌情参考,此讲义一定有许多瑕疵需要高人指点,所以非常欢迎各友群同步转发交流、提供 反馈信息。

我们都知道,五律不适合抒情,七律不适合纯写景。如果多耽沉于山水之乐,不妨以五律写之;若想就社会现实或由景及人的思考,莫若七律应之。

大家可以看看古代的诗,但凡写田园诗、山水诗的大都是五律。五个字好写景,如果 你用七个字写景, 里面名词肯定罗列。

而抒情的诗五个字又不够用那么就选择写七律。当然七律及其他体裁古诗词的写景也同样适用本次讲义。

在我们写的时候,要有具体的景点,不然空洞无物可写了。我们写的时候可以有人文的东西,也可以没有人文的东西 ,如果你没有人文的东西在里面

那你的五律要写的飘逸、清爽,就要有思维的收回放出的变换,要有虚有实的结合、要有情景的搭配

景中暗暗含情,为情写景,这情包括的内容很宽泛,心 情、人情、对大自然的陶醉之情 、对风花雪月的感慨之情 。。。等等。八句 景中要想把这些都表达出来很不容易,因为不是明显的景转情,而是要暗暗的 含情,却又不可无情

桃花源一般的田园生活,其实,那也是现实社会之中, 但作者的精神却已超脱于现实,诚如陶渊明所说:虽“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这个难度较大,但却是每位学五律诗的人必须过的一关,因为五律基本是 写景色的多,所以大家要学会八句都是景的写法,是因为五律本身就是写景的 ,当然难度也是有的,但如果你们掌握了今天的内容,可以说那都不叫事。

现在教给大家一个方法来写那就是结合以下手法来写好写景的五律:“收放结合”“虚实相间”“通感” 大家课后好好体会一下 《虚实 收放 通感》这几个名词的意思,如果你写诗用了这几个技巧,你的诗会有很大的提高。

虽说是八句都写景,但也不绝对,我们所有的诗词作品只要是涉及到写景的,此法都可以参照,当然我们都知道一切景语皆情语的道理,所以归根结底写景的目的也还是为了抒情,总而言之无外乎一个情景搭配,这是重点。

【一】利用通感的手法,使意象鲜明逼真

什么叫通感?

通感修辞格又叫“移觉”就是在描述客观事物时,用形象的语言使感觉转移,将人的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不同感觉互相沟通、交错,彼此挪移转换,将本来表示甲感觉的词语移用来表示乙感觉,使意象更为活泼、新奇的一种修辞格。

在通感中,颜色似乎会有温度,声音似乎会有形象,冷暖似乎会有重量,如说 “光亮”也说“响亮”,仿佛视觉和听觉相通,如“热闹”和“冷静”,感觉和听觉相通。如果掌握了“通感”,会大大提高诗词的质量,说白了,“通感 ”就是在诗中 嗅觉、听觉 、触觉、光感。。。。等等互相转换,使得诗词有声音、有颜色、生动可读,说白了就是能够使你的作品看起来牛逼闪闪、写景不单调,传情更深刻。

当然这种手法在写情的时候也同样可以灵活借鉴,不过也并非所有的意象组合都能构成意境。如白朴的《秋思》:“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鸥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绿叶黄花。”共并列了十二个意象,虽也鲜明生动地 呈现出绚丽的秋色图,但是在景物描写上,只有视觉,没有移觉,在情景搭配 上,也没有饱满深挚的情感,缺乏“情与景”“情与理趣”的自然融合,就无法构成“诱发”人想象的“审美空间”,缺乏情境,当然就难以感人了。

例题: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我们看这首,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新雨后,是不是视觉所见?那我们归于视觉系,而新雨后的那种空气中散发的清新之气,是否又通于嗅觉?天气晚 来秋,不但是视觉,秋的那种凉爽感受,又是触觉作用的结果,视觉通于触觉,明月松间照,视觉系,明月、清泉又有颜色的转换,一个照是静态,一个流 ,又属于动态,流水叮咚,从视觉到听觉,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不光使人从视觉、嗅觉上感觉清美,又从听觉上感到悦耳,还有移觉

再看下一例:“累累乎端如贯珠”,,状如声音的圆转像珠子,这个圆转的声音,一个接一个联起来,所以称“贯珠”这就是听觉通于视觉了,这种听觉上的感受好像在眼前能够看的到具体的形状一样,从听觉引起人的视觉与触觉,也就是音乐不光使人感到悦耳,“声入心通”,引起人的感情所以会通于视觉与触觉。这样写,不光写出音乐之美,也写出音乐感动人的力量,写出音乐的作用,通过这一连串的通感作用,从而激起人的感情共鸣

例子:

《香随翠笼擎偏重,色照银盘泻未停。》

---这里就用了通感

 香就是嗅觉,翠就是视觉放在一个句子里转换读者的感官。

例题:青玉案  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

   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花千树,星如雨,玉壶转,鱼龙舞,是什么?视觉,香满路是嗅觉,凤箫声动 ,是听觉,从视觉到触觉到听觉,构成了一副盛况空前的元宵夜景。

我再举些古诗词里面的句子,供大家参考: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大家读诗的时候,可以注意一下古人用的通感,关于通感,大家都明白了么?

总结一下,通感就是感官互换,刚才发的例诗,都有一个共同点,是什么 ?都有听觉、视觉的转换,通灵的感觉。可以把视觉用听觉来表现出来,还可 以把听觉用视觉表现出来。还可以把感觉用视觉、听觉一起表现出来。也或者使用视觉、听觉、触觉的转换,这就是通感。

【二】以景物和思维的收放来吸引读者的目光和内心、提高作品的韵味

收放是为了步步吸引读者的目光,吸引读者的内心。所谓放:像放飞风筝一样,从眼前,到远处(思维放出去或者目光放出去)收: 反之。收放没有 固定的地方,哪句收?哪句放 ?没有规定,我们所体会的收放分为两类:

一类是思维的收放 

一类是景物的收放 重要的是要把这两类结合起来融为一体。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收,青山、白水,目光收在当前的景色里。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此地,眼前收,一为别,思维上的小放,万里征, 思维往远放。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视野远放出去=浮云,横着放,落日,竖着放。你的思维眼界放飞了,但是你还是站在原地没动。还在观察当前的景物。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斑马鸣,听觉,引起读者共鸣=放,此处有景物的收放,也有思维的收放。这里虽然说的是景其实是含有内心的情绪感受。换句话说,景不可只在一个地方打转转,思维也不可只停留在一个地方。

有人说学这个收放嘎哈?那么我来告诉你:

有人把诗写成:第一句写眼前的人或景,第二句写窗前的人或景 ,第三句跳一小步园子里的人或景,第四句回到某个地方。这就显得没有变化单调呆板, 并排写景,就好像看黑白照片一样寡淡,跟收放不沾边,那么我们就知道了,有明显收放的诗词,视野、境界相对来说会比较开阔,对比鲜明,个性和空间感都比较强,能够调动读者的感官配合从而激起读者的共鸣。

说说对仗,对仗的时候要注意,虚对实最好,比如这里此地一为别,是实景描写,孤蓬万里征,是虚写,因为这个孤蓬万里征是作者想象出来的,离别的友人如远飞的蓬草一样孤单,是想象的画面,并非是实景描述,另外对仗的时候 ,尽量要词组上做到虚实相对,比如老杜的: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亲朋 ,亲戚和朋友,实词,老病,衰老,疾病,虚词。这就是虚实相对,不要鸟对鸟,树对树。这就涉及到了我们下一个要讲的知识点,词组的虚实应用

喜茫茫空阔无边,叹滚滚英雄何在?空阔对英雄,虚对实

【三】化虚为实,化实为虚,都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不以虚为虚,而以实为 虚,化景物为情思。

何谓虚?虚,即空虚,空无所有;

何谓实?实,即真实,实在。

人们常说诗之妙,在于情景交融,虚实相生。

所谓“虚实”,是由人的感官来界定的,主要指视觉,所以人们常说“眼见为 实”,也就是看得见的东西称它是实的,看不见的东西称它是虚的,也就是“ 意”虚,而“象”实,“象”是看得见的,所以是实的。

只说“意”容易流于抽象,有概念化之嫌;只写“象”呢,就是容易流于形式 ,有空疏化之病。所以,意象的创造,往往是实中有虚,化虚为实。宋朝范晞 文《对床夜话》引周伯弜《四虚序》说:“不以虚为虚,而以实为虚,化景物 为情思。”意思就是说以景传情,以象达意。

虚实结合也是一种心境物化,心境物化是将无形的看不见的摸不着的心理状态,用有形的摸得着的景物状态来表现。比如表现时间的感觉,表现内心的感情, 采用心境物化的手法,就收到很好的艺术效果。

例题1:作者:了了

喝火令   你在哪里

醉里轻抬手,唉声不许来,酒瓶排队上窗台,许是见人烦恼,瓶晃冒裙钗。

记忆如何洗?欢颜遇你开,想卿来世入吾怀,许你温情,许你两无猜,许你个开心果,莫把泪珠栽。

这个是我在一个群里偶然看到的一位诗友的作品,没有看他的格律和其他要求 ,在这里咱们单就从他的手法上来说一下虚实的应用。

酒瓶排队上窗台,这句就是用实来写虚的感情,把虚的感情用酒瓶排队上窗台来写活了。如果你直接说借酒消愁,是不是就显得俗了?抽刀断水水更流,借酒消愁愁更愁。

这个我们都知道

我们说第一个用借酒消愁写愁的人是天才,第二个是庸才,那么第三个那就是蠢材了。酒瓶排队上窗台,其实就是借酒消愁的意思,但是作者很聪明,没有直说,而是用具体的物象来传达这层意思,是不是比直说要含蓄的多?既传达了作者的感情,表现手法又比较新奇。

接着看,记忆如何洗,记忆这种东西比较抽象,看不见摸不着,如何洗?这里就把记忆这种东西具像化物质化了,以虚写实。

莫把泪珠栽,泪珠能栽吗?一说栽我们就想到种植,栽就是为了长出更多这样的东西,我们知道小猫种鱼的故事,类似的还有种相思:有人说合肥:(当初不合种相思,肥水东流无尽期)这都是比较成功的虚实转换的作品

栽泪珠,这里把实转为虚,泪珠是实的,看的见摸得着,栽泪珠这一行为却是出自于虚的想象,这种虚实结合的手法尤有变化之妙。

“漏尽谁知烛影里,几多离恨落灯花。”这是我一首七律的尾联,落灯花是化 用司马光的:“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也是虚实相生的,把离恨形象化、数量化为可以起落的东西,给人立体感,离恨落灯花,把虚的感情可视化,从感觉到视觉的相通,又是通感,如果这种感情我们不卖关子直说: 漏尽谁知烛影里,一腔离恨枉嗟呀。便减了余味了,当然了,俺说话也一直都很申奥。看看,感动的阿狸没打招呼就哭着跑了

人们的感情,像忧、愁、怨、恨,按照唯物主义的解释,这些情绪都不是心造的幻影,而是客观社会生活在人的大脑里的反映;但是这些东西并不直接作用于人们的感官,眼、耳、鼻、舌、身没法感知它,是无形的。

那怎么来表现呢?

可以从情绪引起的反应来表现,比如说“紧锁双眉”,便是说“愁”; 就是由愁能引起这个眉,皱着眉头,比如说“咬牙切齿”,便是 说“恨”,这些是从感情外露的形态来表现的,就是所谓“表情”的一种意象 

还有一种感情“物化”的意象,像曹植的《释愁文》这么说,把“愁”说成是 一种莫名其妙的东西,他说:“愁之为物,唯惚唯恍。不召自来,推之弗往。 寻之不知其际,握之不盈一掌。寂寂长夜,或群或党。去来无方,乱我精爽。  他把愁这一种东西说成是可以推可以握,可以来可以去,能多能少,成了一种可以触摸的东西了。

那么虚实结合在古诗词中有何重要作用? 

关于虚实的重要作用,清朝唐彪在《读书作文谱》中说得很精辟:“文章非实 不足以阐发义理,非虚不足以摇曳神情,故虚实常宜相济也。” 鉴于诗词篇 幅十分短小,容量有限,诗人谋求虚实结合,虚实相生,趣味、诗韵俱存,是 使其内涵丰富,外延无边。

我们来总结下关于实对虚的方法。

如果你前句写杜鹃,那么相对的地方就不要写月季了; 如果你前句写柳树, 相对的地方就不要写松树了。 这样写是没有变化的,而且是平淡了。当然古诗也有这样写的,我们要尽量避免杜鹃和月季都是花,选择一种代表就可以 了,那么既然是杜鹃实写,那么后一句可以选择虚写,或者是虚实相间的写, 如果我们想有意的锻炼虚实或者收放气势通感,我告诉大家一个小窍门,可以 从对联入手,这样逐渐培养起自己掌控文字的能力,比如人家给你一个上联:

三五潭鱼吹静水,

万千花气逼寒烟。--/当时明月

这个上联总体上看是实写,上联写实景所见,深潭中看到有三五悠闲的鱼儿在 吹水冒泡,那么你下联怎么接呢?那么这个下联不妨转入虚景上去:万千花气 逼寒烟,花气是个什么东西?看不见摸不着,但是可以感受的到,花气逼寒烟 ,而且还“万千”,给数量化了,这就很形象,好像这个花气有了质感和重量,像风一样扑面而来,读者看了以后就会感到有扑面的花气袭人的感觉在笼罩 着一层轻烟,这就调动了读者的想象力了,而不是平铺直叙的去告诉读者怎样 怎样。这是反应在对联上的虚实。

再看下一个:

柳间莺呖呖=Z

心上梦空空=空空

如果上联是写景的,我们不妨为我所用、借景抒情来一个流水对,柳间莺呖呖 ,呖呖lì lì形容鸟类清脆的叫声。上联写景,心上梦空空,抒情,下联自然而然的转入到情感中去,这么好的风光,有柳有欢快鸣叫的春莺,我却快乐不起来,心里空空落落,这就很好利用了上联的资源来衬托感情,上联明媚, 情调欢快,下联凄凉落寞,形成一种反衬,以乐景写哀

柳间莺,柳,肯定是 绿柳,莺也肯定是有色彩的,这里都属于直观感受-视觉,呖呖,是听觉,心 上空空,是感觉,由所见所闻进而影响所思,形成一种对比、反衬,这是反应 在对联上的虚实与情景搭配。

如果在律诗中,这样的起句则属于兴起,先写景,然后再把感情吐鲁出来,上 情下景是我们初学者常用和比较提倡的写作手法。

叶漏秋阳凉碎影=

山空鸟影剩哀啼 空空如也

上联实写,似乎使我们看到了秋叶中稀疏的阳光照射的碎影,碎影,传达的应 该是初秋的,叶子还没有落光的季节景象,这个凉字暗含了作者想要表达的感 情,碎影本无感觉,他不会感知这种凉意,这种凉意自然来自于作者本身的感 官刺激,我们看下联,山空鸟影,有上联秋的铺垫,那么山空就有的承接了因为秋凉,所以鸟儿比较少见了,但是能够听得到他们的鸣叫,注意哀字 ,鸟也无所谓哀愁,也是作者把这种感情移动到动物身上来表现自己的感情, 我们可以想象,在微凉的阳光斑驳的秋意里,聆听着山鸟的凄鸣,作者会是一 种什么样的情怀?落寞,凄凉,间或有些许无奈的感觉,这个虽然没有明说, 可是字里行间的情感是不是就出来了?这些都是延伸到诗境之外的想象,有了 暗含的感情,那么诗境含蓄的余味就从自然而然中流露出来了。这就是化虚为实的写法,把虚的无形的感情寄托在有形的物体上来写。

苏轼曾对自己的一生作了这样的总结:'心如槁灰之木,身似不系之舟,问汝平生事业,黄州、惠州、儋州。'心如槁灰之木,身似不系之舟,心是一种虚的存在,是一个人的思想状态,所以说他是虚的,槁灰之木是具像的存在,但是通过乙事物(槁灰之木)使人想起甲事物(心),这就是比喻,用实体来虚写感情的,总体来说还是属于虚写,化虚为实,化实为虚,都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

我们分辨一句诗是实写还是虚写,要看他的总体意境,如果是亲眼所见,那么一般都是实写,如果是心理活动,虽然他也会用到一些实词来作用,但是他想表达的意思是属于情感的或者是想象的,那么就是虚写。我们看看这个: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这个有放歌有纵酒有还乡,是实写还是虚写? 虚写,为什么?因为这个是老杜想象出来的场景,他把想象实景化了,虽然是在言事,但是并不是真正发生的实景描写,而是一种意淫。

在我们对联的时候,最好是和上联岔开,上联是因,那么下联就写果,上景,下情,上虚,下就写实,上联收,下联就放出去,这样写出变化来,就不会使人感觉单调乏味,能够充分调动作者的想象力和感官感受,就比较容易激起共鸣。

例题:有桂聆山鸟,

      依栏响细涓。---天空

这幅对联是出自诗友天空的《五律 空山古寺》,我们看看上联,有桂树或者桂花在聆听山鸟歌唱,一片祥和清幽的景象,上联是用拟人的手法写景,桂为实,鸟声为虚,是虚实相间。下联依靠着栏杆,有细细的涓水流过,这幅联虽出自五律,但是单单拆开来,也是一副很好的对联,许多古人的名作,拈出来就可以独立成句。

咱们看这个上下联,上联虚实相交,下联实写,有情吗?好像没有,当我们依靠这栏杆,看到这么美好的景象,听到这么悦耳的声音,我们的心情能不舒服愉悦吗?这个情是存在的,这就是虚实相交的妙处,有景有情,情景交融。

我们大家还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写出有意义的下联,写诗也要和做生意一 样,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上联没有的,下联去补充(虚实、收放、气势、听 觉、视觉、嗅觉、感觉),上联不明显的,下联去强调,上联挖坑,下联补洞 ,总之要写出变化。

大家还可以从气势上入手来对一对:有桂聆山鸟=听钟落九天。钟声响彻九天 ,向高放,向远放,当我们听到深沉的钟声从九天传来,是不是又给人一种比较庄严肃穆隐隐激荡胸怀的气势感?

一副对联如果你肯细细琢磨,那么写诗可以说是不费吹灰了,许多人忽略了对联的重要性,那是因为他们从来没有在对联上肯仔细用心,有谁把诗词的技巧、虚实、收放、通感用心的在对联里发挥过?写作品不用心还总想出好句,那你就是吃饺子只吃馅不吃皮,又贪又滑。

如果写诗对仗,只知道机械的对对联,却不刻意去提升他们的质量,往往只会流于形式,却没有作品的实质和内涵。一副对联都没有耐心去深想,就更不要说一首诗了,写诗尤其需要耐心,我们要记住一句话,一首诗一副对联都是你的名片,千万不要随随便便把这张名片放出去,这张名片体现的是你的水平, 就好比是你的第二张脸,一定要化好妆捯饬妥了再出去。有句话说的好,长的丑不是你的错,出去吓唬人就不对了,作品也应该如此。

另外一个,得了好联,要记得留起来,干什么用呢?留着做诗眼,如果哪天我们写作业,可以翻出来,这就派上用场了,根据我们拥有的一联,接着再往四周扩展,然后成为一首诗,或绝或律或词,总有用得到的时候。记着,是金子放到哪里都会闪光的。

有的诗友写诗,缺乏实际生活,使用过多的虚写,写出来的作品缺乏实景,虚 辞过多,好像是出家之人,又好像有满腹苦水,这就是不注意情景搭配。如果通篇都是在抒情,那么就会给人一种无病呻吟的感觉,掌握这些,就需要我们熟练掌握虚实结合的妙处。

其实以上几种常见手法的作用总的来说无非是情景而已,只是情景搭配的方式、程度、技巧不太一样罢了。总之,若有景无情,只是图画; 有情无景,亦唯记事耳!“写景宜于显,显则轮廓分明,写情宜于隐,隐则含 蓄渊永”。是以能够情景交融之诗,方足以称之为好诗。

大家下课后 找些五律来读,很多都是八句写景的,然后看看古人是咋写的  大家要自己学会品味诗词的用意和手法,不要讲的时候你看的明白,不讲的你 就不会辨别了,这叫什么?事后诸葛亮,这就是懒,鉴别经验不足。

诗词作品关于写景这一关必须过,要把他当作甲鱼的臀部--规定来执行。

诗词作品无非一个情、景,而五律就是为写景的居多,因此要学会写景,

切记:尤其是八句都写实景,要去收放思维和虚实结合。可以从景物和思维上 进行收放、虚实,当你注意了这种交错的时候,文章就显得疏密有致生动活泼 ,也不会给人一种堆叠的感觉,写景切忌单调,视线死盯在眼前所见上,要注 意恰当融入通感,再灵活掌握比兴等手法来写。

人间只见皮囊老,不信诗心有暮年,相信大家都能够写出自己和别人都满意的 作品,愿我们写出来的作品都能够像高枝上的石榴,龇牙咧嘴的勾引人。

作者:秋霞圃书院 编 / 李凯 编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