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屡禁不止,它在朋友圈、微博肆意泛滥

 影探 2020-09-30

经常去电影院的影迷,一定遇到过下面的情况。

片名一出来,有的人立马掏出手机,瞄着大银幕咔嚓几下。

看到精彩的桥段、构图精美的镜头,他们举着手机,录一小段小视频。

至于电影在讲啥,估计都没注意。

拍完照、录完视频,他们立刻or等到散场再发一条微博、朋友圈。

优美的文字,配上电影照、影票照、吃饭照。

告诉圈里的朋友,XX影院,今天到此一游。

屡禁不止,它在朋友圈、微博肆意泛滥

如果看的是《夺冠》,选择慷慨激昂的抒情体。

举着手机,挥洒着热泪。

感叹祖国的伟大、女排精神的勇气。

屡禁不止,它在朋友圈、微博肆意泛滥

如果看的是《小妇人》《南方车站的聚会》,选择追星体。

不管影厅多安静,内心总是迷妹附体。

羡慕着甜茶的甜,胡歌的颜。

屡禁不止,它在朋友圈、微博肆意泛滥

如果看的是《盗梦空间》《哈利波特》,选择怀旧体。

哪里管它3D不3D,靠着超感知徕卡四摄和50倍数字变焦,挑战不可能。

此生补票,爷回青…感叹着时光如苍狗,岁月如流水。

屡禁不止,它在朋友圈、微博肆意泛滥

这种现象,就是我们经常说的

即,在观看电影的时候,用手机、相机把大银幕的画面拍下来、录下来。

几乎每一个影厅、每一场电影,都零零星星地冒出几个屏摄的观众。

它一直被视为不文明的观影行为,但总是屡禁不止。

>>>>屏摄,不分阶级、种族、性别

不知从何时起,看电影变成了一种有等级秩序的鄙视链

举几个例子。

看文艺片的瞧不起看爆米花的,看商业片的反过来diss看文艺片的,跑电影节的瞧不上普通观众,看欧美的瞧不起看国产的,看蓝光的瞧不上看标清的…

有意思的是,屏摄偏偏治这种极端的鄙视链

它打破了等级秩序,让鄙视链上的人,不分阶级、种族、性别,纷纷沦陷。

屡禁不止,它在朋友圈、微博肆意泛滥

一般的观点是,由于迷情情结比较重,电影节观众的观影素质会比普通大众影迷高一点。

但,屏摄偏偏打你脸。

在它面前,不分高低优势,该屏摄的还是屏摄。

上海国际电影节,影评人magasa曾抱怨。

电影刚开场五分钟,四周就白花花一片的闪光灯,咔嚓咔嚓的快门声快赶上明星红毯走秀了。

屡禁不止,它在朋友圈、微博肆意泛滥

平遥国际影展,日本恐怖电影《犬鸣村》遭到影迷屏摄。

事后,这位影迷还在主创见面会上向导演清水崇展示自己录下的片段

后果可想而知,导演一脸不快,半开玩笑地说。

“如果你带视频回家,也许今晚就会带你去犬鸣村。”

屡禁不止,它在朋友圈、微博肆意泛滥

为了抵制这种行为,平遥国际影展迅速发布了《关于杜绝屏摄与盗版行为的声明》。

影展创始人贾樟柯还发话。

“希望大家不要对着电影屏幕拍摄。电影工作者与制片公司的劳动需要得到尊重,谢谢大家理解。”

屡禁不止,它在朋友圈、微博肆意泛滥

除了自认为素质高的迷影观众在屏摄,某些出演过电影的明星偶像也好不到哪里去。

余姓男星,在看《爱在午夜降临前》(港译名,《情约半生》)的时候,屏摄发脸书。

感慨,“上一次一个人看电影,已经是很久之前的事了!”

屡禁不止,它在朋友圈、微博肆意泛滥

某跑男明星,同时也是一位拍过文明观影宣传片的人。

屏摄《狮子王》,发微博回忆自己童年。

屡禁不止,它在朋友圈、微博肆意泛滥

某国民媳妇,在电影资料馆看黑泽明代表作《红胡子》。

屏摄几张照片,一番感慨黑白电影的魅力。

屡禁不止,它在朋友圈、微博肆意泛滥

瞧瞧,影迷、明星、普通观众,都有意无意地中枪。

在屏摄面前,我们没有了优越感。

文明观影几个字都快羞掉了。

>>>>屏摄,无法调和的对立

关于屏摄该不该禁止,一直都分为两派。

一部分认为,禁止屏摄是上纲上线,假清高。

另一部分认为,屏摄是不文明的观影行为,更违反了法律。

这两种观点,水火不容,无法协调。

为了不给杠精机会,我从网络上汇总整理了一部分关于屏摄的看法。

有理or无理,让我们一起评判。

屡禁不止,它在朋友圈、微博肆意泛滥
屡禁不止,它在朋友圈、微博肆意泛滥

支持与反对的对立

第一个争议点:屏摄行为是否可以帮忙宣传电影。

支持者认为,屏摄对电影票房的正面影响力很大。

在朋友圈发表对电影的看法,可以吸引身边的朋友走进电影院。

口口相传的口碑可以额外为电影增加曝光率,既做了免费宣传,还增加了电影票房,百利而无一害。

他们反过来质疑,看一部电影,连屏摄都不允许,完全就是损害电影。

屡禁不止,它在朋友圈、微博肆意泛滥

反对者认为,宣传电影是屏摄的一个借口。

一部电影的口碑传播,朋友圈的确可以发挥很大的作用,但是屏摄却没有多大的影响力。

作为电影宣传方,他们制作的预告片、幕后花絮、新闻通稿、电影剧照、海报等等,都是可以使用的素材。

如果真喜欢这部电影,想发朋友圈帮忙宣传电影,完全可以使用这些官方素材,或者拍电影票照片,何必去拍一些分辨率极差的现场照?

模糊的屏摄照片,谈什么吸引力。

屡禁不止,它在朋友圈、微博肆意泛滥

第二个争议点:禁止屏摄是否矫枉过正。

支持者认为,屏摄只是一种私人、非盈利的行为。

拍照片、短视频的目的是在朋友圈、微博里炫耀一下,根本没有去想拍盗版赚钱牟利。

这种到此一游的留念打卡,只要没有用于商业用途,大可不必上纲上线。

如果怕泄露,那么,干脆连预告片、片段都不要播出来了。

屡禁不止,它在朋友圈、微博肆意泛滥
屡禁不止,它在朋友圈、微博肆意泛滥

反对者认为,不管是否盈利,只要屏摄,那就是侵权。

暂且不谈法律,光在道德层面上,就是对电影创作者的不尊重。

一些屏摄还开着闪光灯、手机亮度调到最高,影响其他人观影,干扰了观影秩序

因此,禁止屏摄是合情合理,谈不上矫枉过正。

屡禁不止,它在朋友圈、微博肆意泛滥

第三个争议点:不懂法是否可以成为屏摄的借口。

支持者认为,国内观众对屏摄一词陌生。

一方面,不知道哪些部分不可以屏摄,另一方面不清楚它违反了哪一条法律。

讨论度之所以这么高,都是装B文青腔搞得鬼

其次,人无完人,犯点法没啥

人家做什么是人家自由,拍个片头片尾还要管,纯属闲的。

屡禁不止,它在朋友圈、微博肆意泛滥

反对者则认为,侵权就是侵权,违法就是违法,屏摄不应逃脱法律的约束

不知法还故意去犯法,不应该值得提倡。

这种法盲的自由论,不仅没有树立正确的版权意识,反而还洋洋得意,搞人身攻击,实在卑鄙。

屡禁不止,它在朋友圈、微博肆意泛滥

>>>>禁止屏摄,应该成为一种共识

屏摄这件事,很多人都已经习以为常,认为这都不是啥大事儿。

当被提醒触犯法律的时候,才真正意识到,这还真是一件违法的事情。

某一年的香港电影节。

一位内陆自媒体记者在观看电影《法国光影百年史》的时候,掏出手机屏摄。

这个举动立刻引发了一场舆论风波。

作为一名电影记者,竟然不知道禁止屏摄的规定,还反驳自己只是屏摄而不是盗录。

殊不知,屏摄就是盗录,这都是违法的。

香港地区《防止盗用版权条例》规定:

“任何人士无合法授权或合理解释而在公众娱乐场所,例如电影院、戏院或音乐厅,使有任何摄录器材(包括手机),即属犯罪。

初犯5000港币,再犯,可能被判处监禁3个月及罚款港币5万元。”

最终,这位记者被取消了采访资格。

屡禁不止,它在朋友圈、微博肆意泛滥

中国台湾一位观众,在电影院看《海底总动员2》的时候,用脸书现场直播了15分钟。

后来,这段直播视频在网络疯传。

直到被警察找上门,他才知道因一时觉得好玩闯下了大祸。

屡禁不止,它在朋友圈、微博肆意泛滥

无独有偶。

某位内陆游客在金门看电影的时候,拍了几段视频发到了朋友圈。

工作人员发现之后,按照《著作权法》删除视频,并予以警告、罚款。

屡禁不止,它在朋友圈、微博肆意泛滥

在内陆,我们的《电影产业促进法》明确规定:

“未经权利人许可,任何人不得对正在放映中的电影进行录音录像。发现录音录像者,电影院工作人员有权予以制止,并要求其删除;对拒不听从的,有权要求其离场。”

只不过,这条规定对屏摄来说,现在形同虚设。

知道的人不把屏摄当回事,不知道的人还以为屏摄不违法。

本应法律的分内之事,就变成了道德舆论的锅。

身为观众,大多数情况,我们都是能忍则忍。

即便有人开着闪光灯,也很少有人出来制止。

于是,这种容忍演变为一种默契——

如果你要屏摄,请不要开闪光灯。

当然,如果遇到一些较真严肃的人,或许会提醒几句,试图制止一下。

屡禁不止,它在朋友圈、微博肆意泛滥

渐渐地。

禁止屏摄的提醒,只形式性地存在于影票背面的“观影须知”、以及观影前的宣传片里。

“请勿盗录屏幕,拍摄照片;

请勿接听电话,大声交谈、喧哗;

请勿使用手机、闪光灯强光等设备”

看到这些条条框框,我们变得不走心,不走肾。

它们俨然变成了摆设。

《百老汇影城观影宣传片》

为了营造良好的观影环境,禁止屏摄需要成为一种共识。

禁止它,并不意味着,站在道德制高点,趾高气扬地鄙夷低素质。

只因为,电影院属于一个公共场所。

回想一下,不文明的观影行为已经太多太多了。

打着闪光灯找座位的,讨论剧情的,整理包包发出噪音的,打电话沟通百亿商业并购案的,自家孩子哭哭闹闹的,黑灯瞎火剪指甲的,啃鸭脖吃粽子的…

看到这些触及道德的不文明行为,我们一次次沉默,最后习惯成了自然

同样,当面对违法的屏摄时,我们也开始变得静默了。

屡禁不止,它在朋友圈、微博肆意泛滥
屡禁不止,它在朋友圈、微博肆意泛滥

王尔德说。

“我犯了一个巨大的心理错误:

一直以为在小事上对你让步无关紧要,待到重大时刻到来时,我会重新行使卓越的意志力。然而现实并非如此,到了重大时刻,我却彻底丧失了意志力。

生活其实没有大事小事之分,所有事物都有着相同的价值。

为了不重蹈覆辙,我们不应该让步。

我们需要打破静默,站出来对屏摄说一个“不”字

屡禁不止,它在朋友圈、微博肆意泛滥

今后,在我们走进影厅之前,不妨看一看电影票背面的温馨提示,提醒自己。

“影厅内禁止摄影、录像及录影。

影院内禁止吸烟。

放映时请将移动电话调至静音状态。

为看维护影院观影环境,请勿携带果壳类及异味食品进入影厅。”

都说,每一部电影是一场梦。

多么希望,从今往后。

电影院是一个真正做梦的地方,而不是一个经常被惊醒的菜市场。

屡禁不止,它在朋友圈、微博肆意泛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