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魏延安:这个世界有没有互联网思维?

 魏延安 2020-09-30


再好的东西,吃多了总是要倒胃口的,“互联网思维”这个词今天就面临这个窘境。



  

  大概是一批人用互联网思维忽悠过了头,甚至已经忽悠瘸了一批人,以至于互联网思维到底有没有现在反成了问题。一些人坚信是没有的,因为所见多是概念,少见实际内容。2015年“两会”,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讲了“互联网+”,一个月后,冠以“互联网+”之名的书籍就达30多部,互联网思维难道就那么快地普及了?



  

即便如此,我想互联网思维还是有的。
  首先,只要承认有思维,就应该承认有互联网思维,这是与传统思维相对的。这一两年看多了一些传统企业,认为成立了电商企业,自建了网上平台,就是“互联网+”了,结局往往是实效了了,甚至凄凄惨惨,让人不忍直视。于是就抱怨互联网思维害了他们,而实际上主要的原因还是新瓶装旧酒,新鞋走老路,不明白,更干不了。因而,业内直言,传统企业务必有了互联网的基因再说互联网的事。还有一些创业者,开个淘宝店,微信刷了几天屏,就以为也是“互联网+”了,实际差得远着呢。卖不出东西,没有人理会,还是思维上一知半解,与互联网对不上。


  

  也有一种说法,互联网就是一个工具。这个话也对,但并不能因此就否认互联网思维。用互联网的过程本身就是思维的过程。说互联网是工具,是从物质层面看;说互联网是思维,是从精神层面看;这两种说法也不矛盾。而且,到底要互联网这个工具干什么?怎么用好它?如何用得更好?这些都是互联网思维的范畴。从这个角度讲,要把互联网当工具用好,就得先解决互联网是什么、怎么用的思维问题。


  

  况且,我们也不得不承认,互联网确实带来了新的思维模式,并且变成了新的商业模式。比如说淘宝平台的免费策略,360公司的杀毒软件免费,这在传统企业中是不可想象的;再如小米手机那娴熟的粉丝经济与口碑营销模式,两样也是惊艳一时的。



  

  更重要的是,凡深入运用互联网的,都会感觉到,不仅仅是运用了互联网这么简单,而且到最后是要被互联网所改造的。电商从“B2C”演化为“C2B”模式,不仅仅是把传统的销售变为消费者定制,更是把整个生产供应体系相应改变了,直至形成一个新的体系。



  

  到今天为止,已经有太多产业与企业被互联网改造,海宁的皮革、德化的陶瓷、义乌的小商品等,都因为互联网化后产业模式改变了;作为传统企业的标杆,海尔在变,而且是脱胎换骨式的根本改变,甚至不留退路;格力、美的,还有一大波的传统企业跟着也在变,其先导都是思维上的革新!


  

  当然,前面说的这些可能还是太大了。那么对于普通的创业者而言,又如何面对互联网?我们可以本着用互联网之船,载人生理想之舟到彼岸的目的,但若仅拿在手上,依旧我行我素,不改变自己以与之相适应,也可能这“船”开不走,打转转,甚至可能侧翻。所以,还是要从学习开“互联网之船”做起,培养自己的互联网意识,在思维上可以熟练地运用“互联网+”,这是磨刀不误砍柴工式的基础性工作,是绝对值得的。


  

  那么,互联网思维的核心是什么?我看最重要的是以用户为中心的思维,不是你要卖给用户什么,而是用户需要什么,你再满足什么,目前讲的供给侧改革与此有类似之处。在满足用户的基础上,努力营建粉丝经济,赢得真实的影响力,像小米手机的案例总是为人津津乐道,核心是“米粉”的拥戴。至于网上流传的互联网九大思维等说法,“术”的层面要多一些,不可本末倒置。

  

  当然,我们要相信互联网思维,但也不能迷信。在一个互联网正在改变世界及我们自己的时代,应该用好互联网,享受思维的乐趣。

郑重声明

  作者对其所发表文章拥有版权等知识产权,受法律保护。   

  未经作者或作者委托法律顾问书面许可,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或理由对上述文章的任何部分进行使用、复制、修改、抄录,除注明文章原创作者的转发等传播行为外。   
  凡侵犯作者版权等知识产权的,作者必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作者法律顾问受作者委托,特此郑重法律声明!   
  作者法律顾问:刘律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