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共读书7本,继续保持较快的节奏,其中有3本读于国庆长假期间。读的书也比较杂,涉及历史、互联网及电商,还有文艺作品。但也有一些共同点,大多关于历史,小到一个村的历史,大到一个时代的历史。所以借用这个月读过的一本书名作为概括。各书简评如下: 1.《历史的温度2:细节里的故事、彷徨和信念》,张玮著,中信出版社出版。 因为读了这个系列的第一本,感觉大好,赶紧就开了第二本,继续一口气读完。这一本主要还是讲了民国、二战与体坛的往事,既有对事件的追踪,也有一些奇闻逸事的记述,特别是作为资深体育记者,对奥运会的一些历史故事讲得可以说动了真感情。 2.《民国往事》,萨沙编,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 民国热是出版界这些年的一个重要现象,大约追寻前朝总是一个历史传统。本书对张作霖等民国军阀、张爱玲等民国人物、临城劫车案等民国重大事件的记述,让人对民国往事多了一些丰满的感觉。 有意思的是,对临城劫车案这样轰动中外的大劫案,《历史的温度2:细节里的故事、彷徨和信念》也有记述,但更生动一些。 3.《泥土:文明的侵蚀》,(美)戴维·R.蒙哥马利著,陆小璇译,译林出版社出版。 准确地说,这是一本农业生态学著作,但为什么老外写的学术书可以让人读得津津有味?作为土壤学概念,泥土是枯燥的,而这本书却充满了故事性,娓娓道来。 对比一下,我们的学术书却往往板着脸孔,枯燥乏味!就像周国平感叹的,是谁让哲学如此晦涩?本书对泥土的重要性提升到很高的层次,即人类文明的根本在泥土,没有泥土就没有农业,也就没有人类;今天对泥土的侵蚀就是在侵蚀人类生存的根本。这个观点值得深思和关注。 4.《小村大道——军埔农民电商之路》,张东升著,花城出版社出版。 读淘宝村方面的书,这绝对不是第一本。虽然早在一年前,作者就曾告诉我,要写一本以揭阳军埔村为对象的农村电商文学作品,但收到作品后还是感到了震撼,当生动的文字与感人的故事融合时,对阅读者的冲击还是明显的,那些淘宝村发生的电商创业者们的故事,在文学家的笔下更加生动真切。可以说,也只有在文学的视野里,真实的农村电商才这样有血有肉! 5.《安吴商妇》,李文德、王芳闻著,太白文艺出版社。 电视剧《那年花开月正圆》没有看,国庆节在安吴堡带家人溜达时就买了这本电视剧改编原作来读。总体而言,这是关于一个智慧超群却又恪守封建妇道的商界才女的传奇故事,尽管女主角很努力,也做出了一番让人钦佩不已的业绩,但风雨飘摇的清朝末年,已经不可能再为陕商的崛起提供任何机会了,所以对于最终的结局只能是一声叹息。 6.《奔腾年代:互联网与中国1995—2018》,郭万盛著,中信出版社出版。 中国互联网这20多年的发展恰如书名,而作者又是《人民日报》内参部记者,长期关注研究中国互联网发展,在参照大量资料基础上的匠心剪裁与梳理,既不失史实的严谨,更多了一些文学的感染力,读来让人心潮澎湃。在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读上这样一本,对于关注互联网的人士而言,更是有意义的。 7.《玩转社群:方法、技巧一本通》,李改霞著,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 社群这个词这两年很热,网上一搜索,满屏都,可见大家已经急切到什么程度。但看了本书之后,感觉对社群的概念化梳理,反倒不如案例讲解或者是实战解读那么清晰明了。加之互联网演化很快,初期的社群在网上主要是兴趣爱好讨论、知识学习、信息沟通等,但很快就延伸到与众筹、与电商、与线下实体经济活动相结合,社群其实也进入了新零售的时代。所以,还是要在实践多体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