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都挺好》这部电视剧火了,同时火的还有一个老戏骨——苏大强的扮演者倪大红,他的各类表情包已经在网上走红,大有盖过葛优躺的架势。 苏大强这个角色,用戏里的原话来说,“就是欠收拾”,只要不严加管理,总是幺蛾子不断。他没有钱的时候喊叫、闹腾,有了钱的时候又瞎折腾,结果搞网络理财赔了。 其情节和各类新闻报道的理财受骗都是类似的,刚开始以高回报为诱饵,初期返利还很积极,正当你心里乐滋滋的时候,突然就销声匿迹或者彻底停摆了。 互联网金融难道就这么不靠谱吗?那也不是。比如依托淘宝发展起来的支付宝、依托微信发展起来的财付通,都提供了大量的网上理财产品,迄今为至风险控制良好,规模还在迅速扩张。 但一对比资产回报率,也就明白是怎么回事儿了,以货币基金为主的宝宝类产品,一般年化收益率3%左右,保险理财类5%左右,信托类7%左右,而苏大强买的理财产品回报率高达20%,明显不正常。 正所谓高收益必然伴随高风险,苏大强也确实为自己所追求的高利率付出了高风险的代价。 做金融也是做生意,只是别的生意靠买卖商品来挣钱,而金融则以钱的交易来挣钱,一般是做的存贷差,存款利率总是要低一些,而贷款利率总是要高一些。 但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传统金融成本不断上升,于是网络金融风生水起,特别是各类融资性资金平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在初期这些p2p平台还只是做第三方,给有余钱的和缺钱的牵线搭桥,挣个服务费,后来发现挣服务费太难了,有的甚至在网上对接线下交易去了,平台只当了雷锋。 当年阿里巴巴做电子商务平台,为了解决收益问题,就是靠发明诚信通会员才实现了差异化服务和盈利的问题,不同级别的会员会费不一样,享受的服务也不一样。 但可惜的是,p2p平台并没有很好的借鉴,而是最后自己直接做起了融资,于是从第三方平台变成了自营平台,所有风险全部压在自己身上,整个资金链可以说绷得特别紧,融资成本不断上升,而高收益带来的高风险不断增长,很有可能一笔违约就让整个平台爆雷停摆。 自2017年以来,随着去杠杆、防风险力度加大,各类网络融资平台风险不断爆发,可谓暴雷不断,跑路频频。因而有专家说,凡超过8%收益的理财都是不靠谱。 另一类高收益的所谓互联网金融就是贴遍城市大小角落的小贷产品,其本质已经不是互联网金融,而是带有黑社会性质的非法金融交易。往往借很少一点钱,很快就变成巨额而且不断翻滚的利息,裸贷就是其标志性产品,更有人身受到非法禁锢的情形。此轮扫黑除恶,已经重点给予关注。 还有一类互联网金融是网络众筹平台,从美国拷贝回来的,一般为创业项目在网上筹措研发资金,可以对应拿到一定的股权,却不保证收益,这个创业项目成功了,可能就收益非常大;也可能失败了,则拿到的股权也没有意义。后来又演化为产品众筹,哪怕最后分不了钱,也可以分一些产品。 由此可以看出,互联网金融挣钱也不容易,而20%的收益更是不可能,那只能是一种情况——披上互联网外衣的庞氏骗局,特别是当打着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等时新概念来宣传只赚不赔的种种优势时,尤其要小心。 2019年3月27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