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良 正月十五闹元宵。闹元宵,就是说元宵节的热闹。俗言:十五大于年下,是说比过新年还火腾热闹。好似这是春节的高潮,过了正月十五,春节结束了,为了庆祝去年的丰收,预祝来年的好年景,大大热闹一番。这天,吃汤圆、包饺子,闹玩艺、放花、放灯,放鞭炮,可热闹了。过了正月初十,“小八将”们就盼这一天了。 最盼的是放灯。有好事的老人,让“小八将”们挨户敛放灯、放花、放鞭炮的钱,自愿拿,可多可少。十五这天,好事的人们,挖坯做烟火,在土坯上挖坑,装上花药,埋上鞭炮的引信。有的用黑油(蓖麻油)和(huo)棉籽皮,以备晚上放灯。妇女们在家里糊灯笼、滚汤圆、包饺子。 
太阳落窝以后,人们涌上大街,家家街门挂上灯笼,孩子们打着灯笼,有的还画上戏出,有的写上谜语。王四嫂手巧,用莛秆卡成花灯笼。刘二哥古董,做了走马灯,纸马在灯笼里呼呼地转,引一帮孩子围观。王三哥接上柳杆做了天灯,特引人注目。这时,早有人敲起了放灯的大鼓,咚咚嚓,咚咚嚓,咚嚓咚嚓咚咚嚓。放灯开始了,抬着鼓,边走边敲。用抬筐抬着铁锅,里边放上点着的黑油和的棉籽皮,遇见井台、坑边、桥头、坟墓,或隔不远便用铲子铲一盏灯。并注意远离柴草。从街心向西转,从庄西头往南转,围着村转一圈。这可欢了“小八将”们,放灯到村外,我们早在家拿了没用的笤帚嘎达,在放的灯上点着,往地里边跑边敲笤帚嘎达,火星四溅,微风吹拂,远远望去,宛如一条条火龙漫天飞舞。还一个劲的乱嚷乱叫,弄得满头大汗。特好玩,特开心。兴尽,一声“看放花的去了!”“啊……”大家一起往村里跑。放灯结束,放花开始。在凳子上放上花坯,怕花爆破伤人,用砘轱辘压上。一点火,便“吱吱”地窜花莛子,霎时,繁花似锦,男女老少齐欢呼:“好!”。 
这时,天上明月高挂,地上花灯万盏。劳苦一年的庄稼人,用传统的方式,欢乐地过着中国自己的狂欢节。童年的放花灯,转眼过去七十多个春秋,似乎就在昨日,让人难以忘怀。 南皮县残联二楼党史研究室 王玉良 古城文化界 努力打造以纸刊,网站,微信平台三位一体。积极传播正能量,创办宗旨“立足古城,放眼八方,推介精品,惠及万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