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温泉假日杯征文选】戴振福||旅行的天空

 古城文化界 2020-09-30

温泉假日杯

“书香南皮”乡土文学征文选

旅行的天空

文||戴振福

春天,是旅行的季节。我要带着诗,去远方。

诗与远方是令人神往的。诗,是语言的精华,情感的渊薮;而远方,却是充满神秘和魅力神往缘于少年时代五光十色梦想,而只有旅行才能实现这样的梦想。

旅行是去远方看那富有诗意而又充满魅力的风景

那样剧烈地激荡着年轻的心灵山川、湖海、森林、草原,在林中燃一堆篝火,去海边冲浪;背着行囊行走在夕阳里,徜徉在陌生的街上。这可能是那个时代所憧憬的最时尚的旅行,不远千里,不辞辛苦,颠沛流离,只是为了看那远方的风景,只是为了探寻深埋心中罗曼蒂克的梦想有时一幅画一首诗、一支歌曲,就能让人浮想联翩、心旷神怡。因为那个时候,正是喜欢幻想的年龄。

那时,刚刚知道历史上还有旅行家,徐霞客就是其中之一,后来还知道了苏东坡。于是就天真地幻想着将来要当一名伟大的旅行家。“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随后在高考志愿里选择的都是与“记者”相关的行当。因为只有“记者”才最容易实现“行万里路”的梦想。遗憾的是最后没能当上记者而成为了一名小小的通讯员。尽管如此,“旅行”之心仍没改变,而且随着年龄增长这种意识越来越强烈。

旅行,是为了寻找一种平衡,离开熟悉的地方去寻找一种陌生。

诗人汪国真,“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其潜台词则是,风景在陌生的地方陌生、新奇是一种美,旅行的过程是感受陌生、感受这种美的过程。过去我们旅行时,大多是去大城市,感受在乡下从没看见过的摩天大楼、时尚交通、新奇服饰、异域风情,是原始向现代的憧憬;而最近,大多却是去农村、去山区、去边疆,赏古老时的景,听原生态的歌,像是现代对原始的回望。有一次,我坐公交车回家。我的邻座个七八岁的小朋友,从说话口音和穿着打扮看,是从大城市来的小客人。当公交车转了个弯进入乡间公路,小客人忽然从座位上站起来,手指着窗外,大声嚷道:妈,妈,快看,牛,牛。人们顺着孩子手指的方向望去,只见在田边,有一头牛在吃草。被喊作妈的一中年妇女赶忙过来,把孩子按到座位上,轻声嗔怪道:真老土,连牛也没看过,我们这次来就是让你见识见识牛的。中年妇女说孩子“土”也许是一种谦虚,但是刚才孩子看到牛而产生的那种新奇感绝对像我小时候看到汽车、飞机一样的惊奇。这也足见时间流失之快,世界变化之大。

如果按这个思路想开去,国人渴望国外生活,外国人到中国来;瘦骨嶙峋的山峰向往一马平川的平原,白雪飘飘的北国渴望小桥流水的江南,这是追求一种平衡。追求着过去自身没有的东西,陌生的而又新奇的力量。

其实,旅行更是一种思想的交流。

无论是到远方看风景,还是寻找一种平衡,皆因地理距离的缘故,必须行“万里路”才能达到实现心中梦想的目的。因为旅行有两个环节,一个是“行”,一个是“知”。有“行”才有“知”,获“知”才再“行”,这就是“知”与“行”的辩证关系,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设想不经过“行”能不能达到“知”的目的,答案是肯定的,但这要重新定义“旅行”,因为它省略了地里意义上的“行”,也就省掉了在“行”的过程中欣赏沿途的风景。倘若如此,那么读书是一种旅行,回忆何尝不是一种旅行?读书是到书中营造的世界里徜徉,而回忆是去自己曾走过了时光里游玩。这个时候,可能遇见梁山伯与祝英台、普希金和喀秋莎,也许还会有其他前人徘徊的身影;还可能遇见青梅竹马的玩伴、与父母住过的老屋。有一首流行歌曲《从你的全世界路过》,这是不是一次别样的旅行呢?还有电影,中国拍的电影多是古装宫廷戏,因为我们有历史,愿意去历史岁月中旅行;而美国,拍的多是世界末日科幻片,因为他们没有历史,喜欢上未来的时空中旅行。

如果,我们把世界看成一个旅行胜地,那么我们的人生何尝不是一次漫长或是短暂的旅行?但如何成行这次难得的旅行,却是一个值得深思问题。旅途中的好与不好,尚且未知希望旅途心情愉快,沿途风景美丽、精彩却是一致的。既然间是一个旅行胜地,没有来过的渴望要来,已经来的,就打起精神心情愉悦,做一次美好旅行吧。


作者简介:戴振福,男,河北南皮人。1968年4月出生,1987年参加工作,曾在乡镇政府工作,现供职于南皮县公安局。河北省公安作家理事、河北省散文学会会员、沧州市作家协会会员。自幼爱好文学,曾有小说、诗歌、散文在省、市级报刊发表。中篇小说《欲之祸》、《城市之光》、《枪案》在《无名文学》刊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