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玉良||张之洞与沧州

 古城文化界 2020-09-30

张之洞与沧州

  王玉良

南皮晚清重臣张之洞功业烂然于后世,被评为河北省推动中国历史进程的十大历史名人之一,沧州仅此一人。那么张之洞对咱沧州有何贡献呢?张之洞作为沧州人并未忘记沧州,为沧州做出了功耀千秋的贡献。

张之洞认为国家贫弱在于人才贫乏,所以所到任职之处,大办教育,尤其在湖广总督任内大办各式学校,为全国各省之冠。张之洞办学有经验,光绪二十九年(1903),朝廷调张之洞到北京制定全国各类学校的的学制,那年是农历癸卯年,故称“癸卯学制”   。任务完成的好,慈禧太后赏银5000两。张之洞回任湖广总督,顺道回家乡南皮祭祖,在乡期间,见到南皮教育落后,没有新式学堂,村童仍在读私塾,遂决定自筹资金为家乡办一所新式小学堂。以皇太后赐银及历年廉俸所余共1.2万两,定额高等初等各30名,照新订章程办理。不久改为中学堂和高等小学堂。校址设在张之洞所在的双庙村,名为慈恩学堂,发展成为现在的南皮一中。一百多年来,为国家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各种各样的人才。

为培养沧州人才,光绪三十年(1904)七月,张之洞“选畿辅学生二百人就学湖北各学堂。南皮县一百人,天津府各属一百人。各学堂愿不收学费,答公兴学之劳,公援束脩之义,捐半费两千五百两。”明年三月又卷一万四千八百两充作学费,并选派41人出国游学。张之洞不仅不收沧州学生的学费,不收中介费,还自掏腰包补贴学生学费。这是在100年前,就是今天也是了不起的义举。赴湖北学习的学生有南皮、沧县、盐山、青县、静海、庆云、交河等县。仅就民国《南皮县志》《沧县志》记载,就有70余人在湖北学习有成。南皮高庄子村(原属沧县)两湖师范学校毕业的刘侗文,毕业后任直隶省教育厅科长,创办了沧县二中(今沧州一中),后任天津一师校长,这两处学校 百年来为国家培养了大批各类栋梁之才,1927年刘格平在沧县二中建立了津南第一个中共党支部。

清末,南皮焦山寺内有一座三圣殿,供奉着如来(居中)、老子(居左)、孔子(居右)。按民俗,右为下,孔子居下,引起了儒家士人的不满,引起了一场尊孔抑佛的风潮。庙内僧人便投门子挖窗户托人请张之洞题联,以封众口。其知张之洞是儒臣尊孔的,张之洞题联:治天下须用诗书,若论一经道德四本慈悲,因当时立言救世偶分宗派;最上乘莫如忠孝,便作羽士摄生桑门受戒,较流俗忘身狥利亦判贤愚。此联一出,纷争立刻平息,僧人吃了哑巴亏。另外张之洞入仕前在任丘教过一段书,为张旗屯诗人王国钧撰写墓志铭文,为献县郭马坊村书丹《辨差纪略》碑文。从以上史实可见,张之洞对沧州的贡献是大大的。

古城文化界

努力打造以纸刊,网站,微信平台三位一体。积极传播正能量,创办宗旨“立足古城,放眼八方,推介精品,惠及万家″。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