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父亲的财富||崔治营

 古城文化界 2020-09-30

父亲

作者:崔治营

父亲虽是平民百姓,但是他积攒了几笔可观的财富,让很多人,尤其是和他老人家年岁相当的人艳羡不已。老人家用这几笔财富既健康了身体,又减轻了儿女的负担,真是太难得了。

父亲的第一笔财富是勤劳。老人家从十几岁开始闯荡“江湖”,摸爬滚打半个多世纪,几十年来养成了勤劳的习惯,每天要是不干活就浑身闲得难受。完成儿娶女嫁任务之前,父亲每年刨地趴洼,种瓜种菜,养羊养牛,天天忙得团团转。完成任务后,本该歇歇喘口气了,可是勤劳的父亲又去了建筑工地,已经七十岁的人了,我怕老人家吃不消,可是父亲说他跟老板多年了,累活不让他干,也就是和沙子舀白灰膏之类,再干个十年八年不成问题。看老人家高兴而去高兴而归的样子,我们也就由着他去了。倒是每逢下雨天,父亲闲得手脚没处放,索性炕上一躺,呼呼大睡。

父亲的第二笔财富是爱乐和。老人家年轻时和村上的花先生学过说书,像三侠五义、杨家将之类常见版本都能来上几段。早些年种瓜菜的时候,漫洼里不见个人影,晚上父亲就或坐或躺在窝棚里,摇着大蒲扇,高一声低一声地唱河北梆子辕门斩子等片段,父亲用自娱自乐赶走了疲劳和寂寞,也吓跑了图谋不轨的小偷小摸,乡亲们见得多了,就给父亲起了个绰号“济公活佛”,你别说,瘦瘦的父亲唱戏的时候还真和济公活佛有些神似呢。前些日子,我在去县城的路上遇到同学,说起我的老父亲,他说老人家骑着电三轮,跑一路,唱一路,那份悠哉,那份坦荡,真是动人的风景呢。

父亲的第三笔财富是心宽,老人家好像不知愁是啥滋味,什么事都拿得起放得下。土地联产责任制以前,家里缺吃少穿,他白天上工挣工分,夜里就编梨筐,编粪筐,日子劳累辛苦,父亲照样每天乐呵呵的。自打我记事以来,父亲很少有愁眉苦脸的时候,老人家放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兵来将挡水来土堰”。

父亲的第四笔财富睦邻和亲。老人家在村上红白事上当了多年的“总理”,每一桩事都料理得井井有条,事主大为满意。特别是白事上,夜半入殓时那一套程序,父亲做了几十年,无论酷暑寒冬,父亲用洪亮的嗓音送走了几百位父老乡亲。

父亲的这几笔财富相当可观,有了这些财富垫底,老人家吃饭香睡觉甜,五谷杂粮不嫌,鸡鸭鱼肉不拒,脑袋一沾枕头,几分钟就进入深睡眠。能吃能睡能干活,这应该是高级别的健康标准吧,愿老人家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古城文化界

努力打造以纸刊,网站,微信平台三位一体。积极传播正能量,创办宗旨“立足古城,放眼八方,推介精品,惠及万家″。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