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那天整理放杂物的柜子,翻出用过的一台旧录音机。打开一看,还锃亮锃亮的。我找到一盘磁带,插上电源一放,竟然声音清晰,转动正常。要说这台录音机,可有些来历。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之初,解放了很多老影片,还允许港澳台的音乐进入大陆。邓丽君的歌风靡了全中国,听她的歌成了一种时尚和前卫。那时我结婚不久,经济很拮据,想买台录音机,想了很久很久,也攒了很久的钱,终于可以买一台录音机了。但录音机被人们买疯了,还成了稀缺物,除非在大城市买,我们小地方是不容易买到的。有一天姐姐出差到杭州,写信告诉我,杭州有录音机卖,问我要不要。我和老公一商量,机会难得,买吧!还记得是260元一台,要知道我们的工资那时只有40多元一个月,买录音机意味着要花去我们一个人差不多半年的工资。但从来没有听过的那些歌曲吸引了我们,咬咬牙买了。录音机拿回来,我们舍不得去买原声磁带,因为很贵,就买白磁带去别人那里录歌。邓丽君们的绵绵之音,或者是港味太浓的歌听不清楚,老公就去借原声磁带的歌单,抄下来,放进我们的磁带盒里。听歌的时候,对着歌单,终于听明白了人家唱的是什么。老公抄歌单的干劲真大。有一天晚上半夜了,我醒来还看见他在灯下抄写。他是一个做事很认真的人,抄写的字非常工整,排列得很整齐,就像是磁带里的原歌单一样。那天还把他抄写的歌单也找出来了,他自己看到都笑了半天,那是什么干劲这么大。我想不仅仅是因为年轻,更是开放后对那些歌曲的喜爱。有了录音机,我们不光听歌,还跟女儿录音。女儿从小就喜欢唱歌,我们让她唱,悄悄跟她录下来。她哭的时候,我们就放给她听,她听着听着就笑了。然后,我把她唱的歌,念的童谣,背的唐诗都录下来。没多久,她自己就会放录音机了,那胖乎乎的小手,熟练地在键上按来按去。可是,有一次她把自己的录音带放进去,竟卡带了,最后无论我们怎么小心翼翼地取,还是把带子弄坏了,真是倍觉可惜。90年代特别时兴跳交谊舞。老公单位有一个很大的坝子,单位里很多年轻人,他们都特别喜欢跳舞。夏天晚上习习凉风,我们把录音机拿出来,邓丽君的歌一放,年轻人就纷纷潇洒地跳起来,一曲接一曲,不知疲倦地跳着;冬天更要跳,阵阵寒风,浓浓寒意,大家跳得满头大汗方才罢休。一到晚上电视都没有人看了,大家都跳舞,那是如今广场舞的前奏。那些年,我们的录音机可立下了汗马功劳。后来,电视,手机……越来越多的可视产品。我从18寸的黑白电视机换到65寸的大彩电,自带录音录像点看回放的功能。想听谁的歌曲,想看谁的电影电视,只需对着遥控语音,所需节目就出来了。大屏手机也不稀罕,几乎人手一部,拿个手机,戴上耳塞,边走边听歌曲,又时尚又耍酷。录音机早已不再时兴了,它渐行渐远,离开了大家的视线。今天再看见它,我一面擦拭着它的灰尘,一面想起那些往事,真的只有感叹。仅仅三四十年的时光,时代就发展的这么快,祖国日新月异飞速前进,我们真的赶上了美好的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