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裕,开国将军之首,一生经历大小战争无数,从一个士兵成长为令敌人胆寒的大将,他的一生可谓是一个传奇,他在21岁就已经担任战场指挥官,早在1939年就指挥了水阳镇伏击战、横山战斗、奇袭官陡门等战斗,但在这些战争中粟裕以配合主力部队为主,粟裕在这些战争中崭露头角,日军投降时粟裕已任华中野战军司令员。 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但高邮城内日军仍然贼心不死,不愿投降,时任华中野战军司令员的粟裕,提前筹划准备,终在12月19日发动高邮战役,仅用一周时间便击溃日军,收复高邮。 高邮地处京杭大运河东岸,南临扬州,北临两淮,是兵家必争之地,粟裕充分利用高邮地形,兵分两路,将围点打援战术发挥到精髓。由第八纵队攻城,却把第七纵队部署在邵伯地区,既能打敌人援兵,又能随时支援。19日发动战争,20日已攻至城内净土寺外,21日切断日军退路,在邵伯、丁沟一线构筑防线,做好打援的准备。 在攻打高邮时,日军占领着净土寺给八纵队带来了不小的麻烦,净土寺建于明朝万历年间,高约30米,是日军的制高点和瞭望塔,站在净土寺上面把八纵队的行踪看的清清楚楚,居高临下攻击使八纵队很难接近,新四军战士用湿棉被裹在桌子上当坦克冲锋,逼近净土寺后断掉塔内士兵的补给,同时使用炮火攻击,日军不得不降。 12月25日,粟裕让战士们构筑了“半月形”工事以减少伤亡,工事构筑完毕后,粟裕看时机成熟,便命新四军第八纵队向高邮城发起总攻。在总攻中工事发挥了很大作用,架上轻重机枪后,红军便于日军形成了平射,使日军丧失了居高临下的有利地形。总攻的第二日凌晨,日军投降,此役歼日军1000余人,生俘日军900人。另歼伪军5000余人,生俘3500余人,缴获炮60余门,枪支4000余支,此战拔除了华中解放区内的日军据点,将苏皖连成一片,这一战役被学界称为抗日战争最后一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