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夫子庙 夫子庙,南京城当之无愧的旅游名片与文化门脸,这里供奉祭祀孔子。东晋咸康三年(337年),王导提议“治国以培育人材为重”,在内秦淮河南岸立太学,即中国第一所高等学府;北宋景祐元年(1034年),移学宫于秦淮河北,并在学宫之前建庙祭奉孔子,历经四毁五建,直至1984年最后一次修葺复建,逐渐形成孔庙、学宫、贡院三大建筑群,规模宏大、建制规整,是中国古代文化枢纽之地,更是金陵历史人文荟萃之地。在六朝至明清时期,世家大族多聚于秦淮河附近,故有“六朝金粉”之说。 秦淮河北岸的科举文化逐渐衍生出南岸的青楼文化,共生共荣:两岸杨柳依依,街市热气腾腾,才子吟诗作赋、佳人低眉浅唱,让“十里秦淮“名扬天下,令人心驰神往。即便到了一九二三年八月,朱自清和俞平伯还兴趣盎然地乘船夜游,写下文风迥异的《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一时传为佳话。两位大家的文笔各有千秋,我印象最深的却是两人拒绝歌妓的理由。 朱先生的理智告诉他:接近妓者算不正当行为,对于她们,应有哀矜勿喜之心,不应赏玩去听歌,所有必须“灰色的拒绝”;但情感的力量却异常坚强:盼望听歌,盼而不得,乃至起坐不安。相较朱先生的纠结,俞先生则洒脱得多,他“因为我有妻子,所以我爱一切的女人,因为我有子女,所以我爱一切的孩子。”因为推及的同情,爱着那些歌妓,并且尊重着她们,所以拒绝了她们。两位都是真性情。 薛老师因在夫子庙工作一年,吃喝游走间对秦淮河历史、老城南的民风民俗了解颇多,打下研究城市史的根基。 我与夫子庙的连接在购物、小吃和灯会。贡院西街的服饰小店、古玩商店、小商品市场、永安商场、青年商场都曾逗留过,当然还有花鸟鱼虫市场。奇芳阁的茶点、秦淮人家的套餐,南京城第一家肯德基的草莓圣代、街边的臭豆腐和糖芋苗也都品尝过。 第一次赏灯在大一,老妈特意赶来,娘俩挤着公交去看自贡灯,美轮美奂、大开眼界,兴奋地在人群中挤了一个晚上,回来又挤在宿舍一张小床上入睡。后来几乎每年都去,“年年岁岁灯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过年要有仪式感,赏灯仪式感最强。这里必须要表扬下南京警方,34届灯展,每年的元宵节大考都组织有力、疏散有序、喜乐祥和、安全无虞,为“秦淮灯会甲天下”立下赫赫之功。 七、明故宫 明故宫是中世纪世界第一皇宫,北京故宫的蓝本,彰显了大明王朝国力昌盛、蓬勃向上之大气象,马伯庸新书《两京十五日》对之有详述。我在遗址广场上放过风筝、看过车展、买过书、赏过花,偶尔坐下怀古思远,遥想当年的恢宏与雄伟。 至于南博、中山门、前湖、月牙湖、琵琶湖和城墙,都是我醉心徜徉之地,亲切有加。 八、清凉山 薛老师因岳家住水科院而重识清凉山,恰巧我也是因有亲戚住水科院得以初识,记得是最里一栋,屋后便是,开窗见山,满目青翠,鸟鸣山间、风吹林梢,尤其是盛夏,“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着实欢喜。改造后的公园遍植绿植与繁花,四时皆美:春天的玉兰绣球洁白无瑕、秋天的银杏叶片缀金;夏日漫山浓荫遮天蔽日,一派清凉胜境、冬日树干挺拔傲立风雪,一片玉洁冰清。 清凉山又名石头山,是南京城的起源,诸葛亮联吴抗魏经过此地,曾驻马感叹:“钟山龙蟠,石头虎踞,此乃帝王之宅。”就指石头山形似老虎般蹲着。后孙权定都于此,改称建业,果然成就一番伟业。 我在《偶过鬼脸城》一文中曾经回望石头城的历史变迁:2000年前,楚威王初置金陵邑、在石头山上始筑城,闪亮登场;始皇灭楚后改秣陵、孙权迁都的意气风发、挥斥方遒;六朝时期的辉煌灿烂、奢侈浮华,一跃成为世界之都;隋灭陈后毁建康设蒋州,繁华依旧;初唐建扬州大都督府,石头城一直是最靓的仔;随后江水西移、政权北上,石头城开始废弃,怀古悲今,一片哀鸿;南唐时偏安一隅、回光返照、刹那风华,但阻挡不了洪流的浩浩汤汤;明太祖登基,迎来另一个高光时刻,尽管后来迁都北平,终明一朝,盛极一世;清朝作为江南首府,地位显赫;民国的黄金十年,“首都计划”恩泽至今;好景不长,日寇铁骑践踏、惨绝人寰;直到百万雄师渡江来,人间正道再次回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