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毛,一棵远去的橄榄树

 惜缘文学 2020-09-30


无所馈赠
唯有诗歌

那年 你说要带我去远方
王珍彬,网名江南竹子。热爱文字,崇拜诗歌。祖藉阳新,现居黄石港。


三毛,一棵远去的橄榄树
江南竹子
三毛,一棵远去的橄榄树
文/江南竹子

〞三毛的作品是写给一般人看的,贾平凹的著作,是写给三毛这种真正以一生的时光来阅读的人看的。我的书不上您的书架,除非是友谊而不是文学。〞~~摘自三毛写给贾平凹的信件。

三毛,真名陈平。台湾女作家。殁于一九九一年一月四日。亨年48岁。
              
~~~~~前言

信中,她一番自谦的话,更能体现出当年的三毛,作为一个〞用一生时光来阅读的人〞,在对比贾先生的作品时,发出自已写出的作品〞只能是给一般人看的〞感慨时的那种心里落差,在内心引发出的震感该有多大啊。

我们都知道身体的疾病可医,而心里的伤痛无药。由此推断,写完这封信的第四天(1991年1月4日凌晨两点)就自杀的三毛,内心的挣扎与煎熬,或说内心的困惑,与那种无人可解的苦闷,应是她自杀的诱因之一吧。

情到深处,难自拔,三毛的这种〞情〞,既是孤僻的性格垒砌而成的孤情,也是自身对文学要求太高的倾情体现。信中,她对贾平凹说:看了您的小说后,我心口闷住了很久,这种情形在看《红楼梦》,看张爱玲时也出现过,但他们仍不那么〞对位〞,直到有一次,在香港有人讲起大陆作家群,其中提到您的名字。一口气买了十位数,一位一位拜读到您的书出现时,方才松了口气,想长啸起来…

贾平凹,是我们大陆知名大作家。久闻大名,一直未有机会静心看他的书。但知道他是上世纪轰动文坛的国内大作家之一。他的散文集,他的《废都》曾引发不小的争议。

三毛的文字看过,确实是作为闲书来读的,也如三毛自己定位的〞专业〞与〞普通〞读者的区别一样,在当年的我仅属普通者,所以对于贾平凹的书久久未看的原因,也是一种天意的巧合,因为当年小小的我确实只是一名普通读者。而三毛是文字的崇尚者,是毕生以文字作为生活底色的追随者,是以文字作为生命基调的人,是把灵魂融入了文字,又对文字非常的敏感与挑剔的人,她对文字的崇敬有种一般人无法企及的高度。她读了贾平凹的作品后,内心的波动可以理解,内心的不平静是自然的流露,这种灵魂与灵魂碰撞出的悸动是从骨髓里跃出的共鸣。

爱文的人天生都有一份从骨子里渗出的孤傲感,特别是像三毛这样从小就很孤僻的人,她从小一钻进文字犹如了忘掉自我的存在,对文字的执着度堪比一般人都有特别的体会,对文字的感受更比常人深刻,对文学作品的要求更为苛刻,对好作品所呈现出灵魂感知度,更有灵异的触动。

当初接触三毛与她的作品时,正是九十年代她去世之后的那几年,那时当属小年青的我正在一家外企纺织厂里上班。每天下班后的那种孤寂时光无处打发,只有用读书看报来填充。当时微薄的工资买不起名著,正规文学作品也舍不得买,在书摊上买了她被盗版的《撒哈拉沙漠》与《稻草人手记》等。对她文中的自由之旅与随性的文字,特羡慕,特向往,特崇拜,这种感觉应是当时大陆所有与我同龄人的共性吧。因为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刚改革开放,人们对外来事物所产生的好奇感与狂热度,非常的追捧,也因那时三毛刚刚去逝之风的渲染,才促成三毛在大陆几乎家喻户晓的影响。那时,我也不例外,对三毛的一切都感兴趣,她小时侯的自卑,她一人外出求学的倔劲,她与荷西的爱情,她在国外生活的点点滴滴,她乐善好施的性格,她与歌王王洛兵的牵连等等,都有敏锐的关注度。

而她自杀的传言,有说是为情而困,有说是忧郁过度。但从这封写给贾平凹的书信中,可以看出她的自杀应是突发的,临时起意的。因为她在信中对未来,对手术后的行程都作了充分的安排与规划,对再次来大陆的场景都己预先设置好了,如果不是突发的事件的打击,或情绪的失控,应绝对不会如此仓促的结束短暂又有美好向往的生命历程的吧。

猜测归猜测,这么多年过去了,三毛的英魂早逝,留下的文字还在世上被人诵读,留下的良善还在被人记起。

今有幸读到贾平凹先生写给她的第二封信时,才使我更加明了三毛的真实生平与思想深度,也让我更深体会到文人之间的那种纯文学交流的高度,这种因文字而掀起的精神波澜,是普通人无法理解与感受得的至高境界,这种境界醇厚而浓烈,碰撞又有质感。

如果三毛还活着,她已是古稀之龄,如果古稀之龄的她还写文字,那她的文字绝对会超越闲书的门槛,绝对会像贾先生的书籍一样,成为书架的正品,供懂她的人品鉴。

三毛,记起您,在今天!


后记:滚滚红尘,斯人已逝。在偶然的今天记起她,记起她的文字。犹记得她的代表作《橄榄树》。这首作品被谱成曲后,在当年传遍海峡两岸,传遍全世界。让我们再次唱起:


橄榄树
文/三毛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
我的故乡在远方
为什么流浪
流浪远方
为了天空飞翔的小鸟
为了山间清流的小溪
为了宽阔的草原
流浪远方……


这一刻,与你相遇
无所馈赠
唯有诗歌
的就是你
主编:康楚逸士 江南竹子
本刊只接受一人一首诗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