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惜缘文学》散文推荐之甘霖:春天,和海棠,有个约会(外一篇)

 惜缘文学 2020-09-30


春天,和海棠有个约会
惜缘文学
    “猩红鹦绿极天巧,叠萼重跗眩朝日。”南宋诗人陆游曾赋此诗句,形容海棠红花绿叶的娇艳,以及繁茂的花朵与朝日争辉的景象。
      每年春天的三月底四月初,宿舍院对过儿的大学校园里,那几棵西府海棠花便会如约开放。于是,一进入三月份,我们的期盼便开始急切起来。已经退休的母亲,每次去校医院拿药的时候,正好路过那几棵长在老教学楼前面的海棠树。母亲便会常常驻足观望,看看有没有开花的迹象。前天,母亲突然惊喜地告诉我们,那几棵大海棠树已经结出了成千上万个小红花骨朵儿,再过几天,我们就可以去看海棠花了。
      上学之前的那几年,我们家就住在这个大学校园里。这里是我父、母亲的工作单位,也是我们全家生活的地方 。从我记事起,那几棵海棠树就已经长到两层楼那么高了。小时候,我和小伙伴们经常在海棠树下追逐、游戏、过家家。上学之后,我家搬到了学校对面的家属院里,但是每年春天依然会来看海棠花。少女时代的我,还会特意将落在地下的海棠花捡起几枚,回到家将她们小心翼翼地夹在日记本中。 
       前年春天,母亲告诉我学院里的海棠花已经开了,让我们一家三口都去看。可是那时候我身体特别不好,基本不出门儿,心情也为此非常地郁闷,根本没有赏花的心情。那一年,我没有陪着母亲去看海棠花,只有儿子和母亲一起去了。儿子回来后,绘声绘色地给我描述海棠花开得多么多、多么漂亮。我没能去看,心中感到无比遗憾,当天晚上我竟然梦到了海棠花。那一树树铺天盖地的海棠花,如霞似锦。微风吹过,花瓣儿雨纷纷飘下,落在肩头。并且我还梦到了上中学时的那个日记本,日记本中的海棠花从本子里悄然滑落出来,不知所踪。第二天我还写了首名为《梦里海棠》的诗,因为当时身心状态不好,所以诗也写得格外伤感。记得诗是这样写的:
昨夜梦里的海棠
是年少时日记本里的芬芳
悄悄地
穿越了岁月的窗
在擦肩而过后默默流淌
那风中飞舞着的
是粉色的翅膀
还是雨滴的幽香
是疲惫的肩膀
抖落一地的伤

        周日,我和母亲来到校园里,那几棵海棠花果然盛开的正旺。虽然曾经有人说过“三大恨事”是:一恨鲥鱼多刺,二恨海棠无香,三恨红楼梦未完。可是一进了学院大门往西一走,我却真真切切地闻到了海棠花那甜甜的、淡淡的香味儿。一代文豪苏轼也曾经用“香雾空蒙”的诗句,来描写在雾气中弥漫氤氲的海棠花的幽香。当然她的花香远远没有栀子花、桂花的香味那么浓郁扑鼻,但这清雅的甜香味儿更像是婷婷少女的体香——自然、含蓄、清幽。
        还没走到海棠花跟前,一阵阵沁人心脾的清香随风飘来,便已经让人陶醉了。抬眼望去,满树的海棠花像一片片淡粉色的云霞,又像是江南绣娘巧手织就的巨幅锦缎,“美轮美奂”、蔚为壮观。走近一看,一朵朵海棠花儿红粉相间,叶子嫩绿可爱。含苞待放的花骨朵像小婴儿的笑脸,红红嫩嫩、温润可爱,那些开得正艳的呈现出淡淡的粉红色,则更像是袅袅婷婷的少女,娴静似水、妩媚娇羞。
      海棠花盛开的时候,果真是花姿飘逸,花开似锦,清丽娇艳,倾倒众生啊!自古以来,文人骚客多有脍炙人口的诗句赞赏海棠。陆游另一诗云:“虽艳无俗姿,太皇真富贵。”形容海棠的艳美高雅、清新脱俗。宋代刘子翠诗曰:“幽姿淑态弄春晴,梅借风流柳借轻,几经夜雨香犹在,染尽胭脂画不成。"形容海棠似娴静的淑女,毫不吝啬地夸赞海棠集梅、柳优点于一身而妩媚动人,雨后清香犹存,花艳难以描绘。看到这一树树清雅柔媚、“我见犹怜”的海棠花,在听听文人墨客对海棠的高度赞誉,想必您不会再纳闷为什么唐明皇要用“海棠睡未足”之句,来形容他的爱妃杨玉环醉酒时的娇容媚态了吧!
        我和母亲坐在树下的连椅上,欣赏着心仪的海棠花,“沐浴”着香甜的花瓣雨。母亲津津有味地讲起往年我们来看海棠花时的情景。我也感觉仿佛回到了无忧无虑的童年和少年时代,不由地感慨万千。
        苏轼曾经千古绝叹:“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形象地道出了诗人爱花、惜花、恋恋不舍地心情。这句诗也是我和母亲每年来赏海棠花时的情感写照。接下来,我们将用整整一年的时间,默默地盼望着......盼望着来年春天,我们和海棠花的那个约会。



大明湖的童年记忆
      芙蕖盈湖,杨柳浓荫的大明湖,拥有我和母亲两代人的童年记忆。对于母亲来说,大明湖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她小的时候就生活在大明湖附近的东镰把胡同里,因此母亲的童年可以说是在大明湖畔度过的,对大明湖必然有着千丝万缕的特殊情感。所以,在我的童年记忆里,我们全家人几乎每年夏天都要和大明湖有一次约会,陪着母亲进行一次故地重游。

       一到了大明湖公园,母亲便会一边欣赏着令人心旷神怡的澄碧水色、映日荷花、笼烟翠柳,一边穿过水榭亭台、回廊幽径兴致勃勃地寻找着她的童年记忆。“你们看,那就是当年你姥姥带着我洗衣服的地方。”母亲指着大明湖的东岸兴奋地喊道。然后母亲领着我们急急地向东岸奔去,到了那里便会声情并茂、滔滔不绝地讲述她的童年往事:姥姥是个特别爱干净的人,几乎每天都要带着她来此洗洗涮涮。姥姥洗衣服的时候,年幼的母亲便一个人在湖边饶有兴趣地摘摘野花儿、扔扔石子儿、玩得不亦乐乎……每次听母亲讲到这里,我的眼前就会不由自主地浮现出这样一副优美温馨的画面:身材高挑、浓眉大眼、挽着发髻的年轻母亲蹲在莹如碧玉的湖边,娴静自如地冲洗着衣服。她偶尔抬起头看一下波光鳞鳞、水天一色的湖面,目光所及之处必是荷花亭亭、碧盘滚珠、鸢飞鱼跃。年轻母亲的身边围绕着一个皮肤白皙、眉目清秀、身穿碎花小褂的小姑娘,齐刘海下的清澈大眼睛里充满了好奇和惊喜,她不停地在湖边的草地上跑来跑去,仔细地搜寻着各种奇花异草。

        姥姥每次来洗衣服总是洗了一遍又一遍。有一次,肚子饿的“咕咕”叫的母亲等得有些不耐烦了,一次次地催姥姥快点儿回家吧。姥姥一边答应着这就洗好了,一边头也不抬得洗个没完。等到姥姥真的洗完了衣服,急脾气也被母亲催上来了。她端起一大盆洗好了的衣服,颠着小脚气呼呼的往家走,根本不理会母亲在她身后的哭喊。
       有时,母亲讲着讲着便会伤感起来,因为她的第一个妹妹,在来到这个世界的第七天,便感受风寒不幸夭折了。当天夜里,我姥爷亲手将她埋在了大明湖岸边。在那个月色如水的清冷夜晚,烟水空蒙的大明湖,默默地目睹了一个年轻父亲与襁褓中的幼女生死离别的悲凉场景,不知那水平如镜的湖面下激起了怎样凄然的涟漪。
       在大明湖的岸边游玩一圈儿,父母便会带着我们乘坐游船去历下亭。游船在湖面上慢慢的行驶,身后是一圈一圈荡漾开来的波纹,清澈的水面下常常有一群群的小鱼儿游来游去,悠哉乐哉。到了历下亭一看,整个岛上绿柳环绕,繁花似锦、亭台楼榭、朱梁画栋、翠竹婆娑、凉风徐徐,别有一番古朴典雅、清凉秀美的韵致。对于我们姐仨来说,历下亭不仅仅有风光旖旎的景色,更有让我们“垂涎欲滴”的金币巧克力和彩色棉花糖。这里的小卖部里有两面用金色的锡箔纸包装、外形酷似金币的巧克力,还有五颜六色、软软糯糯的彩色棉花糖。在三十多年前,这些绝对都是零食中的奢侈品。父母平时很少给我们买零食,可是每次到了大明湖的历下亭,他们就会特别慷慨大方,总是主动给我们买一大把金币巧克力和彩色棉花糖。当我和两个妹妹把这些梦寐以求的“珍馐美馔”拿到手中、抱在怀里的时候,就算还没有开始“大快朵颐”,心里面就已经像蜜一样甜啦!

       前年夏天,小妹陪母亲去游大明湖,遇到一位在湖边遛鸟的大爷,一看就知道是附近的居民。妈妈向他提起自己小时候曾经住在大明湖附近的东镰把胡同里,现在已经有六十年没有回过以前的院子了,非常想念。想不到那位大爷十分热心,说他就住在那个胡同附近,和胡同里的居民都特别熟,一定能帮忙敲开门,让母亲去当年的院子里去看看。
       阔别六十年,母亲终于走进了熟悉而又陌生的东镰把胡同,看着胡同两侧依次分布着的近十个旧式门楼,一个个修得磨砖对缝,小瓦屋脊上的蝎子尾、花草砖一应俱全,母亲仿佛又回到了童年时代。可惜的是,母亲曾经住过的那个院子的主人没在家,院门上一把铁将军把门。母亲只好透过门缝,寻找了一下她童年的影子。
        母亲和我关于大明湖的童年记忆,有美好、有快乐,有忧伤、有甜蜜,无论如何这些记忆都是深刻难忘的。童年的记忆不是小船划过湖面——只能轻轻荡起一阵涟漪。他们是莲子在湖底生根、发芽,随着时光的流逝,这些美好的情愫和思念,最终在岁月深处,开出一湖嫩蕊凝珠、娇羞欲语的荷。

《惜缘文学》作家档案

甘霖,高校职员,爱好读书、写作,偶有收获。文章见于《齐鲁晚报》,《都市女报》,《京华时报》,《生活日报》,《济南时报》,《济南日报》《老朋友》月刊,《创新周刊》,《山东企业》杂志,《山东工人报》等。
《惜缘文学》工作团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