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秋国庆双节至,中国的传统文化

 易学联合会 2020-09-30


     2020年的10月1号,我们不但迎来了国庆节,也迎来了中秋佳节,国庆中秋双节至,祝愿快乐两倍来。情满中秋、礼赞国庆、传统文化、普天同庆的中国传统民族节日,承传着中国的传统文化,记述着中国的历史发展趋势,起着鼓励后一代快乐成长、争当新时代的四好少年的关键作用。


      中国,一个以五千年文明行为为积累,以百余年磨难为基点,以五十余年发展趋势为基石,是多少盛衰喜悲 ,是多少兴衰成败,造就了中国这只浴火重生的凤凰。谈起中国的传统文化,真是数不胜数 。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承重着信仰、祭祀 、天文 、地理 、物候 、术数、农历历法等人文与自然文化內容 。 

      从远古传说华夏民族阶段发展趋势而成的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清楚地纪录着中华民族丰富而多姿多彩社会发展文化內容,也积累着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内函 。中国传统文化,是华夏文明成效根本的创造力,是中华民族在历史上社会道德传承、各种各样文化思想、精神观念形态的整体。中国传统文化关键由儒、佛、道三家文化为主流构成 。 儒家 、佛教 、道教三家文化,高扬社会道德,为国人提供了立身处世的行为准则,及其最后的精神归处。道学以顺应自然为关键;佛学以大慈大悲、大爱无疆、解脱为核心,注重“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在儒、佛道三家文化基本上派长出的各种各样造型艺术,是其实际表现形式 。

       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是中国在历史上时间长、影响较大的思想学派。很多年来,儒家学说做为中国理论的主流学派,在中华大地上异彩纷呈,独领风骚。儒家经典著作《论语》《大学》《中庸》《孟子》从南宋开始被称为“四书”,是明清科举考试的依据。儒家思想讲求“和”、讲求“中庸”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己内心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这种思想在全球化的今日,针对解决两国之间中间的关联全是有利的效仿 。

      《周易》,又被称为 《易经》,通称 《易》,是中国古文化的经典书籍和百科辞典。它蕴含的思想內容渗入了中国天文学 、物理 、预测学 、数学 、医学 、传统武术学等各行各业 。《周易》被海外当作是中国5000多年文化科技进步的深耕细作,造成了西方国家诸多易学学者的高度重视和研究 ,出現了全球性的“易学”。《周易》事实上是传统文化的一个根源 ,也是儒、道共尊的經典。《道德经》的出現 ,使道教变成单独的思想派系。而在两汉之时,佛家刚开始传到中原,并渐与儒、道结合 ,组成佛与儒、道,三足鼎立的布局 。 这一布局在隋朝已基本形式 ;至宋朝 ,宋孝宗便明确指出 “以佛修心,以道养生 ,以儒治世 ”的传统式文化观;来到元、明以后 ,更进一步地便发展趋势成“三教合一 ”的理论 。

      一百年来,易学处在低潮期,“打倒孔家店”为核心的新文化运动,把婴孩和脏水一起倒掉了。不仅社会舆论环境对易学学术持否定态度,就连专门研究易经的大学教授,也有一部分人对易经推广不敢沾边,生怕坏了自己的学术名誉。近十多年来,易学如雨后春笋般地得到迅猛发展,充分体现了易经学术的强大生命力。

      中华几千年来的易学传统精华之所以没有丢失,就在于它一直在民间被实际应用着。为什么易学具有如此巨大的生命力,它与人类社会活动有什么关系?易学作为人类文明的精神遗产哪些是活着的或死去的,哪些是精华哪些又是糟粕呢?这些问题我们现在都还没有得到答案。因此,这些都是我们应该密切关注并加以研究的。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五千年历史悠悠智慧 ,时势不仅造英雄人物 ,一样也造就文学经典,说白了 :时运交移,质文代变,变则通,通则久。传统文化是大家生活中密切相关的,融入大家生活的,大家享受它而不自知的东西。

      国际易学联合会易经推广专业委员会自成立以来,致力于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以科学精神、科学方法和现代人文理念,推动易学原典研究和应用,从事各种易学学术活动,弘扬易学文化中的优秀传统,探讨易学思维与当代科学相结合的途径,促进人类文明建设。

      恰逢此佳节,国际易学联合会易经推广专业委员会秘书处衷心祝愿伟大的祖国国泰民安,更加繁荣昌盛;感谢易学传承者对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作出的贡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