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君子敌小人,亦小人也。小人友君子,亦君子也。 摘自《罗织经·制敌卷第五》 解释:君子和小人为敌,也就变成小人了。小人和君子友善,也就变成君子了。 -2- 人之情多矫,世之俗多伪,岂可信乎? 摘自《罗织经·阅人卷第一》 解释:人们的情感许多是做出来的,世间的习俗许多是虚假的怎么可以相信呢? -3- 弱则保命,不可作强;强则敛翼,休求尽善。 摘自《罗织经·保身卷第七》 解释:身为弱者要保全性命,不能逞强显能;身为强者要收敛羽翼,不可求取完美无缺。 -4- 人之敌,非奸亦奸;人之友,其奸亦忠。 摘自《罗织经·察奸卷第八》 解释:人们的敌人,不是奸臣的也被视为奸臣;人们的朋友,是奸臣的也被视为忠臣。 -5- 人有所好,以好诱之无不取,人有所惧,以惧迫之无不纳。 摘自《罗织经·治下卷第三》 解释:人有喜好的东西,用喜好的东西引诱他没有收伏不了的。人有惧怕的东西,用惧怕的东西逼迫他没有不接受的。 -6- 君子惜名,小人爱身。 摘自《罗织经·保身卷第七》 解释:君子爱惜名誉,小人爱护自己。 -7- 自怜人怜,自弃人弃。心无滞碍,害不侵矣。 摘自《罗织经·保身卷第七》 解释:自己怜惜自己别人才会怜惜,自己厌弃自己别人自会厌弃。思想没有停滞阻碍,祸害就无法侵犯了。 -8- 人皆可罪,罪人须定其人。 摘自《罗织经·问罪卷第十》 解释:人都是可以定罪的,加罪于人必须先确定对象。 -9- 信人莫若信己,防人毋存幸念。 摘自《罗织经·阅人卷第一》 解释:相信别人不如相信自己,防范别人不要心存侥幸。 -10- 成事享其功,败事委其过,且圣人弗能逾者,概人之本然也。 摘自《罗织经·阅人卷第一》 解释:事情成功了便享受功劳,事情失败了便推托过错,圣人尚且不能超越这一点,这大概是人的本性所决定的吧。 -11- 人者多欲,其性尚私。 摘自《罗织经·阅人卷第一》 解释:人的欲望是多种多样的,人的本性是自私的。 -12- 荣以荣人者荣,祸以祸人者祸。 摘自《罗织经·瓜蔓卷第十二》 解释:真正显达是能让他人也显达的显达,真正的祸患是能使他人也致祸的祸患。 -13- 世之道,人不自害而人害也;人之道,人不恕己而自恕也。 摘自《罗织经·保身卷第七》 解释:世间的道理,人们不伤害自己却遭到别人的伤害;做人的道理,别人不原谅自己而自己却能原谅。 -14- 奸有益,人皆可为奸;忠致祸,人难为忠。 摘自《罗织经·察奸卷第八》 解释:(假如)当奸臣有好处,人们都可以成为奸臣;(假如)当忠臣招致祸患,人们就很难做忠臣了。 -15- 上无威,下生乱。 摘自《罗织经·治下卷第三》 解释:上司没有威严,下属就会闹出祸事。 -16- 私勿与人,谋必辟。 摘自《罗织经·治下卷第三》 解释:秘密的事不要让人参与,参与谋划的人一定要清除。 -17- 名为虚,智者不计毁誉;利为上,愚者惟求良善。 摘自《罗织经·制敌卷第五》 解释:名声是虚的,有智能的人不会计较别人的毁谤和称赞;利益是至高无上的,愚蠢的人才只是求取好的善名。 -18- 责人勿厉,小惠或有大得。 摘自《罗织经·保身卷第七》 解释:责罚他人不要过于严厉,小的恩惠有时能带来大的收获。 -19- 名为虚,智者不计毁誉;利为上,愚者惟求良善。 摘自《罗织经·制敌卷第五》 解释:名声是虚的,有智能的人不会计较别人的毁谤和称赞;利益是至高无上的,愚蠢的人才只是求取好的善名。 -20- 责人勿厉,小惠或有大得。 摘自《罗织经·保身卷第七》 解释:责罚他人不要过于严厉,小的恩惠有时能带来大的收获。 -21- 名德不昭,毁谤无损其身;义仁莫名,奸邪不以为患。 摘自《罗织经·保身卷第七》 解释:名望和德行不显示,诽谤就不能损害他本身的清誉;义气和仁德不显露,奸诈邪恶的人就不会把他视为祸患。 -22- 上所用者,奸亦为忠;上所弃者,忠亦为奸。 摘自《罗织经·察奸卷第八》 解释:君主任用信任的人,虽然是奸臣也被看做忠臣;君主抛弃不用的人,即使是忠臣也被视为奸臣。 -23- 乱世用能,平则去患。 摘自《罗织经·控权卷第四》 解释:混乱动荡的时代要使用有能力的人,天下平定了要铲除他们以绝后患。 -24- 官无恒友,祸存斯虚,势之所然,智者弗怠焉。 摘自《罗织经·谋划卷第九》 解释:官场上没有永远的朋友,祸患常在片刻之间,这是形势的必然,有智能的人对此不能松懈。 -25- 罪己宜苛,人怜不致大害。 摘自《罗织经·保身卷第七》 解释:责备自己应该苛刻,使人怜悯就不会招致大的祸害。 -26- 为上者疑,为下者惧。上下背德,祸必兴焉。 摘自《罗织经·事上卷第二》 解释:上司的疑心重,下属的恐惧就多。上司和下属的心意不一致,祸事便由此产生了。 -27- 法之善恶,莫以文也,乃其行焉;刑之本哉,非罚罪也,乃明罪焉。 摘自《罗织经·问罪卷第十》 解释:法律的好坏,不在条文本身,而是它的执行;刑罚的根本,不在如何处罚犯罪,而是如何确定犯罪。 -28- 奸不自招,忠不自辩。奸者祸国,忠者祸身。 摘自《罗织经·察奸卷第八》 解释:奸臣不会自己招认,忠臣不能自己辩解。奸臣损害国家,忠臣损害自身。 -29- 智者畏祸,愚者惧刑;言以诛人,刑之极也。 摘自《罗织经·刑罚卷第十一》 解释:有智能的人畏惧祸事,愚笨的人害怕刑罚;用言语来杀人,这是刑罚中最高明的。 -30- 好名羁行,重利无亏。 摘自《罗织经·保身卷第七》 解释:喜好名誉就会束缚人的行为,重视利益就不会吃亏。 -31- 多欲则贪,尚私则枉,其罪遂生。 摘自《罗织经·阅人卷第一》 解释:欲望多了就会起贪心,极端自私就会有偏差,罪恶从此便产生了。 -32- 人异而心异,择其弱者以攻之,其神必溃。 摘自《罗织经·问罪卷第十》 解释:人不同他们的思想就有差异,选择他们的薄弱之处加以攻击,他们的精神就会崩溃。 -33- 荣所众羡,亦引众怨。 摘自《罗织经·固荣卷第六》 解释:显达为众人所羡慕,也能引发众人的怨恨。 -34- 奸众而忠寡,世之实也;言忠而恶奸,世之表也。 摘自《罗织经·察奸卷第八》 解释:奸臣多而忠臣少,这是世间真实的状况;说自己是忠臣而厌恶奸臣,这是世间表面的现象。 -35- 大仇必去,小人勿轻,祸不可伏。 摘自《罗织经·固荣卷第六》 解释:大的仇人一定要铲除,无耻小人不要轻视,祸患就不能隐藏。 -36- 人有贤愚,任人勿求过己。 摘自《罗织经·固荣卷第六》 解释:人有贤明和愚蠢之别,任用人不要要求他们的才能高过自己。 -37- 才可用者,非大害而隐忍。 摘自《罗织经·治下卷第三》 解释:有才能可以使用的人,没有大的害处要暗中容忍。 -38- 人主莫喜强臣,臣下戒怀妄念。 摘自《罗织经·事上卷第二》 解释:当主子的没有喜欢手下的人势力过于强大,当臣子的要戒除心中存有的非分之想。 -39- 喜怒无踪,慎思及远,人所难图焉。 摘自《罗织经·固荣卷第六》 解释:高兴和愤怒的心情不露踪迹,谨慎思考放眼远处,人们就很难图谋他了。 -40- 恶无定议,莫以恶为恶者显;善无定评,勿以善为善者安。 摘自《罗织经·保身卷第七》 解释:恶没有固定的说法,不把恶当作恶的显达;善没有固定的评判,不把善视为善的人平安。 -41- 事不至大,无以惊人。案不及众,功之匪显。 摘自《罗织经·瓜蔓卷第十二》 解释:事情不是很大,就不能让人震惊。案件不是牵扯人多,功劳就不能显现。 -42- 庶人莫与官争,贵人不结人怨。 摘自《罗织经·保身卷第七》 解释:老百姓不要与官府争斗,富贵的人不要轻易和人结下怨仇。 -43- 示上以足,示下以惠,怨自削减。 摘自《罗织经·固荣卷第六》 解释:对上司要表示心满意足,对手下要施以恩惠,怨恨自然就会减少了。 -44- 为害常因不察,致祸归于不忍。 摘自《罗织经·阅人卷第一》 解释:人们受害常常是因为对人没有仔细的察验,人们遭受祸患往往是由于对人心慈手软。 -45- 下附上以成志,上恃下以成名。 摘自《罗织经·治下卷第三》 解释:下属依附上司才能成就志向,上司依靠下属才能取得功名。 -46- 官之友,民之敌;亲之友,仇之敌,敌者无常也。 摘自《罗织经·瓜蔓卷第十二》 解释:官吏的朋友,在以官吏为敌的百姓眼里便是帮凶;亲人的朋友,在和亲人有仇的仇人眼中也成了敌人,所以说敌人是变化不定的。 -47- 敌之大,无过不知;祸之烈,友敌为甚。 摘自《罗织经·制敌卷第五》 解释:最大的敌人,是没有比不知道谁是敌人更大的了;最深的祸害,以和敌人友善最为严重。 -48- 敌者,利害相冲,死生弗容;未察之无以辨友,非制之无以成业。 摘自《罗织经·制敌卷第五》 解释:敌人,是与他有利害冲突,生死不能兼容的人。不能认清敌人就无法分辨朋友,不能制伏敌人就不能成就事业。 -49- 戒惕弗弃,智勇弗显。 摘自《罗织经·事上卷第二》 解释:戒备警惕之心不要丢失,聪明和勇敢不要显露。 -50- 死之能受,痛之难忍,刑人取其不堪。 摘自《罗织经·刑罚卷第十一》 解释:死亡可以接受,痛苦难以忍耐,给人动刑选取他们不能忍受的。 -51- 甘居人下者鲜。御之失谋,非犯,则篡耳。 摘自《罗织经·治下卷第三》 解释:自愿处于下属的人很少。上级对下级的管理如果没有计谋,不是下级抵触上级,就是下级夺取上级的权力。 -52- 无智无以成奸,其智阴也。有善无以为奸,其知存也。 摘自《罗织经·察奸卷第八》 解释:没有智谋不能成为奸臣,他们的智谋都是阴险的。心存良善不会成为奸臣,他们的良知没有丧失。 -53- 道同方获其利,道异惟受其害。 摘自《罗织经·察奸卷第八》 解释:道义相同才能获得利益,道义不同只有得到灾害。 -54- 荣宠非命,谋之而后善;吉凶择人,慎之方消愆。 摘自《罗织经·固荣卷第六》 解释:显达和宠幸不是命里就有的,先有谋划后才有成;吉利和凶险是选择人的,谨慎小心才能消灾免祸。 -55- 上者骄,安其心以顺。 摘自《罗织经·事上卷第二》 解释:高高在上的人骄傲,顺从他可使其心安。 -56- 机心信隐,交接靡密,庶下者知威而畏也。 摘自《罗织经·治下卷第三》 解释:心思一定要隐藏起来,与人交往不能过分亲密,希望下属由此感知上司的威严而生敬畏。 -57- 惟上惟己,去表求实,奸者自见矣。 摘自《罗织经·察奸卷第八》 解释:只献媚君主就是为了自己,去除表面探求实质,奸臣自然就会显现出来了。 -58- 下谋上以术,术有穷者以力。 摘自《罗织经·谋划卷第九》 解释:下属依靠权术谋划君主,权术穷尽的时候就凭借实力。 -59- 致人于死,莫逾构其反也;诱人以服,非刑之无得焉。 摘自《罗织经·刑罚卷第十一》 解释:让人达到死亡的境地,没有比构陷他谋反更能奏效的事了;诱导人们做到服从,不刑罚他们就达不到目的。 -60- 怜不可存,怜人者无证其忠。友宜重惩,援友者惟其害。 摘自《罗织经·问罪卷第十》 解释:不可以存有怜惜,怜惜别人的人并不能以此证明他的忠正。朋友应该从重惩处,帮助朋友的人只能给他自己招来祸害。 -61- 上谋臣以势,势不济者以术。 摘自《罗织经·谋划卷第九》 解释:君主凭借权势谋划臣子,势力衰弱的时候要依靠权术。 -62- 智不逾奸,伐之莫胜;知不至大,奸者难拒。 摘自《罗织经·察奸卷第八》 解释:智谋不超过奸臣,讨伐他就不能获胜;良知不深远广大,对奸臣就难以抗拒。 -63- 后不乏人,荣之方久,贤者自苦亦惠嗣。 摘自《罗织经·固荣卷第六》 解释:后代不缺乏人材,显达才可持久,贤明的人情愿自己吃苦也要惠及后人。 -64- 人孰无亲,罪人慎察其宗。 摘自《罗织经·固荣卷第六》 解释:人都有三亲六故,惩罚人的时候一定要仔细审察他的家族。 -65- 荣宠有初,鲜有终者;吉凶无常,智者少祸。 摘自《罗织经·固荣卷第六》 解释:显达和宠幸有开始的时候,能保持到最后的就很少了;吉利和凶险没有不变的,有智能的人才能减少祸事。 -66- 臣强则死,念妄则亡。 摘自《罗织经·事上卷第二》 解释:臣子权势过大会招致死祸,想法荒谬会导致灭亡。 -67- 威成于礼,恃以刑,失之纵。 摘自《罗织经·治下卷第三》 解释:威严从礼仪中树立,依赖于刑罚,放任它就会丧失。 -68- 幸非一人,专固害。 摘自《罗织经·治下卷第三》 解释:宠信不要固定在一个人的身上,让一个人专权一定会带来祸害。 -69- 上无不智,臣无至贤。 摘自《罗织经·事上卷第二》 解释:上司没有不聪明的,下属绝无最有德行的。 -70- 虽至亲亦忍绝,纵为恶亦不让。 摘自《罗织经·事上卷第二》 解释:虽然是最亲近的人也要忍心断绝,纵然是干邪恶的事也不躲避。 -71- 下有所求,其心必进,迁之宜缓,速则满矣。 摘自《罗织经·治下卷第三》 解释:下属有贪求的东西,他的心自然会要求上进,提升他应该慢慢的来,太快他就满足了。 -72- 恩威同施,才德相较,苟无功,得无天耶? 摘自《罗织经·治下卷第三》 解释:恩惠和威力一起施行,才能和品德互相比较,如果这样做还没有成效,莫非这就是天意吧? -73- 权者,人莫离也。 摘自《罗织经·控权卷第四》 解释:权力,是人们不可以缺少的。 -74- 取之非易,守之尤艰;智不足弗得,谋有失竟患,死生事也。 摘自《罗织经·控权卷第四》 解释:获取权力不容易,保住权力更加艰难;智慧欠缺的人不能得到,谋略不当的人最终却能带来祸患,这是关系生死的大事。 -75- 势变而人非,时迁而奸异,其名难恃,惟上堪恃耳。 摘自《罗织经·察奸卷第八》 解释:时势变了人就不同,时间变了奸臣就有分别,忠奸的名称难以依赖,只有君主才可作为依仗 -76- 罪不自招,密而举之则显。 摘自《罗织经·问罪卷第十》 解释:罪行不会自动暴露,密告并检举他就会让罪行显现。 -77- 荣非己莫恃,祸惟他勿纵。 摘自《罗织经·瓜蔓卷第十二》 解释:不是自己挣来的显达不要倚仗,只要是他人的祸患就不要放过。 -78- 罪人或免人罪,难为亦为也。 摘自《罗织经·问罪卷第十》 解释:加罪于人或许能避免被人加罪,此事虽不容易也要勉为其难了。 -79- 料敌以远,须谋于今;去贼以尽,其谋无忌。 摘自《罗织经·谋划卷第九》 解释:预料敌人能达到远处,必须要在今天谋划;铲除贼人要达到全歼,他的谋划就不能有所忌讳。 -80- 欺君为大,加诸罪无可免;枉法不容,纵其为祸方惩。 摘自《罗织经·谋划卷第九》 解释:欺骗君主是大罪,把这个罪名强加在别人身上他就不能幸免;破坏法律不能宽容,放纵他以致出生祸乱才加以惩罚。 -81- 君命无违,荣之本也,智者舍身亦存续。 摘自《罗织经·固荣卷第六》 解释:君主的命令不要违抗,这是显达的根本,有智能的人宁肯牺牲自己也要让显达延续下去。 -82- 盛事惟忠,庸则自从。 摘自《罗织经·控权卷第四》 解释:大治时期只使用忠于自己的人,平庸无才的人最易掌握和归顺。 -83- 人刑者非人也,罚人者非罚也。 摘自《罗织经·刑罚卷第十一》 解释:被人用刑的人会受到非人的待遇,惩罚别人的人自己也会避免惩罚。 -84- 身同而惧同,以其至畏而刑之,其人固屈。 摘自《罗织经·问罪卷第十》 解释:人的身体相同害怕责罚也相同,用他最畏惧的东西给他动刑,他就一定会屈服。 -85- 上有所欲,其神若亲,礼下勿辞,拒者无助矣。 摘自《罗织经·治下卷第三》 解释:上司有想使用的人,他的神态要亲切,以礼相待下属不要推辞,不这样做就没有人协助他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