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是谁害死了肿瘤患者

 任之谈医学人文 2020-09-30

患者去医院就诊,发现肿瘤或已知肿瘤后,最常见的诊疗模式是哪个科先看就在哪个科看,外科、内科、中医科、化疗科、放疗科等等。患者在这样的就诊模式下,可能会接受重复检查、非专业治疗、过度治疗、甚至不恰当治疗或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尤其恶性肿瘤多是一个全身性疾病,特别对于中晚期的患者,其治疗涉及到各个学科。因此如何来进行多学科综合治疗,让患者获得最大的利益,就成为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CCN)发布的肿瘤诊治指南,即是多学科诊疗团队(MDT)模式讨论后得出的诊疗规范,是全球公认比较成熟的诊疗规范,已经被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使用。在欧洲,MDT模式已经成为医院医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由国家强制实行。其中英国已经建立MDT国家质量标准,在2000年将MDT写入国家癌症计划,要求所有的癌症患者在确诊为恶性肿瘤后都要求由专家团队进行正式评审确定治疗方案。

而在中国,MDT组织和实施过程中海存在一些问题和误区:

1、对于某科收治的患者讨论,MDT介入比较晚

2、MDT团队成员目标不一致

3、缺乏长期跟踪、调查结果,流程不规范

4、国内MDT数据量较少,缺乏经验,缺乏评定系统

5、MDT内部沟通效率较低

那么这些问题的背后其实和团队成员的合作能力有关。那么团队合作能力到底是怎样的?需要做到哪些?又要注意哪些情况呢?最近几期我们将一起来探讨。


今天先来看看关于团队的定义。按照管理学专家斯蒂芬·罗宾斯在《组织行为学》一书中这样描述的:团队由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个体,相互作用、相互依赖,为了特定目标,按照一定规则结合在一起的组织。那么对于MDT来说,看上去是团队成立的,因为MDT组合了包括内科专家、外科专家、生物学专家、放疗科专家、病理学家、介入放射学家、核医学专家、影像学家、内镜科及其它相关学科医生,甚至还包括护理、心理等专业领域专家。对于大多数三级医院来说,这些都具备,也就是说人齐了,心齐不齐?

相对于团队的概念,还有两个概念容易混淆,一个是群体,一个是团体。

如果团队的概念中分为三个组成部分,即人较多、目标一致、有规则组成。那么群体只能符合其中的第一条,即人较多,就像三级医院一样,员工多科室细,患者看个病,在医院里跑来跑去。就算不同科室医生坐在一起,可能各干各的,不见得能一起合作,更别谈什么规则组成了。而MDT的统一目标就是让患者受益最大,这个是一定要明确的。

对于团体而言,它符合团队概念的两个部分,人较多和目标一致。譬如MDT要开会了,人来了很多,而且大家也都知道为何开会,目标明确。不过在会议期间,以及会议前后,对于MDT的讨论、协作、跟踪、调查等都没有明确分工和流程,那么就会出现会议开的很成功,而没有有效执行和持续跟进,那么对于患者而言最多得到的是一些建议罢了。

因此,大家可以思考一下,自己所在医院的MDT属于哪一种情况?群体、团体、还是团队?没有成为团队的最常见的问题就是目标不一致、规则不清晰。对于这些问题,我们以后再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