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汉代玉龙纹珮相关信息资料

 新用户36705257 2020-09-30

汉代玉龙纹珮

 专 业人士鉴定多从断代 开始,教科书对文饰的研究很多,正统学者深受其害。非专 业人士多从真伪开始,但殊途同归。鉴定有这样几个步骤:包浆、沁蚀、玉质、形神、腐蚀、文饰、刀痕。成手远远扫一眼就知有没有,这只能看个大致。鉴定是很严紧的。没有微观就没有断案的证据。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强民富,中华民族自古酷爱美玉的天性再一次大爆发,民间藏玉之风愈演愈烈。而且,随着城市、乡村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全面展开,几千年难见天日的精美汉代玉龙纹珮,在民间大量出现,古玩市场星罗棋布,好的汉代玉龙纹珮更是屡见不鲜,汉代玉龙纹珮器收藏进入丰硕期。更有大批立志保护中华民族汉代玉龙纹珮珍贵文化遗产的有识之士,把中华汉代玉龙纹珮作为藏品加以珍藏,实乃中华历史文化之大幸。

 机器工打稿,然后手工修磨,手工抛光,这样的仿品初看有一定的杀伤力。但是在放大镜下却无处遁形。现在高仿工痕,以机器工打稿,然后进行手工后期修痕,其具有相当的杀伤力,一下这组高仿工痕,看后请洗眼!

 大部分的汉代玉龙纹珮都是用和田玉制造,所以如果用和田玉拷贝汉代玉龙纹珮不只加工困难,而且本钱很高,所以常见的造假大多是用青海玉、俄罗斯玉或许京白玉,所以并不难判别真假。

 汉代玉龙纹珮鉴定为一门专学,然其虽奥,却并非常人不可企及。一般说来,鉴定汉代玉龙纹珮应以玉材、工艺、器型、纹饰、沁色、包浆六个方面为要。而从工艺痕迹上着手,更易于掌握,且对低仿赝品的剔除屡试不爽,故颇得初学者青睐。本文对汉代玉龙纹珮器上一种常见工艺痕迹——磨砂现象,俗称“砂面”,略作探讨,望对收藏爱好者能有些许裨益。

 牛毛纹。

 牛毛纹一般由水银、铅锌等物质沁成,线状,顺着某一个方向排列。时间需要800年以上。

 花脸沁。

 花脸沁往往有多种沁蚀,比如色沁、土沁、水银沁、钙化等,至少需要600年以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