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照顾癌症病人很辛苦,懂他们的心理,一起战胜病魔!

 刘永毅医生 2020-09-30
冬日的阳光从窗外斜了进来,洒落在身上有些温暖,一对年轻夫妇推开了诊室的门,他们是来复查的,丈夫6个月前被诊断为直肠癌。在处理好病人一些问题后,妻子突然道,自己整夜整夜地失眠,能不能开些药?

当家庭成员中出现癌症病人时,抗癌也就成了全家的头等大事,照顾的重担主要落在夫妻双方的另一方,若家人自己都不能照顾好自己,心情郁闷、疲惫不堪,能照顾好病人吗?所以家人也必须“健康”地生活,不能倒了!还需要了解病人的心理状态以及疾病基本知识,以便更好地照顾病人、促其康复。


癌症病人心理状态大约要经过5个时期,需要家人仔细地观察、了解,否则有可能出现“都委屈”情况、或者“针尖对麦芒”的火花。

【懵!——惊讶期】

对于绝大多数病人来说被诊断癌的那一刻,脑子一片空白、懵!癌症是离自己很遥远的事情么,从来没有想过自己能患癌症。

【不可能!——否认期】

紧接着会怀疑诊断是不是错了,身体从来没有什么大毛病么,怎么就是癌症了呢?会不会是医生搞错了,新闻也常报道医院搞错病人的事情么?总之,病人还是不能接受这种现实,倒霉的为什么是我?

【为什么?——愤怒期】

当通过各种渠道明白自己确实是癌症病人,就可能变得狂躁,甚至不可理喻,动不动就发脾气、摔东西,小小一点事情无限扩大化,心理也非常最敏感,有种“没事找事”的样子。

【不治了!——绝望期】

癌症治疗复杂、有效性低、显效慢,加之思想上认为癌症是绝症、没法治、治不治都是要走的观念,随着时间推移,病人或许出现抑郁,不想见人、不想治疗了。

【要活!——接受期】

经过一段时间,当病人发现自己还且活着,没有别人说的那么不堪、很快不行了,人么,生的希望还是很大的,也就慢慢平静下来,接受现实,配合治疗。

了解病人这些心理变化过程,有利于交流,也会采取相应的办法,比如病人乱发脾气,能讲通道理吗?过些时候他就会知道谁对她好了,病人不愿治疗时多开导、多鼓励,安慰、陪伴等等。


心病是最难治的,有时候可以借助其它力量缓解病人糟糕的情绪。比如发动其他亲人、朋友,大家一起分担要比一个人好得多。若病人有爱好、或信仰什么的,让他做些自己喜欢的事情,让他觉得自己活着还有价值。也有人说带病人出去转转,身体状况、治疗安排都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考虑。

作为一个“合格”的癌症病人家属,还需要掌握癌症相关基本知识。现在医生和病人沟通时间很少,病人太多,医生没办法都去详细解释,几分钟、几句话,客观原因多了一些,再有癌症治疗很复杂、个体化,治疗方案没有绝对的正选。对疾病有一些了解、认识,就能很快理解医生说的是什么?也会选出最适合病人的治疗方案。


用心去帮助癌症病人战胜病魔,除了陪伴,还要知道病人心里怎么想的?病该怎么治才是最恰当、适宜的,也可以拉更多的人同病人一起去抗癌!我是@刘永毅医生 ,感谢您的阅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