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上海地方志办公室

 李平东方明珠 2020-09-30

建筑本身就是城市的文化、城市的历史、城市的精神,是城市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是你的、我的、我们的祖辈和我们自己的一段美好的、惬意的、舒心的、甜蜜的,或是辛酸,甚至是痛苦的记忆。建筑是生活不可分隔的组成部分。

上海,这座国际性的大都市,她对于每个上海市民,对于亿万的中国人,乃至许多外国人,她那许许多多的建筑,曾留下了各自祖辈和自己的足迹,寄托了祖辈和自己的奋斗和执着的情感。近1个半世纪以来上海在世界范围内的崛起,她的辉煌历程,讲述了许许多多的动人故事,许多重要的故事就发生在这些建筑物之中,尤其是那些雄伟的、华丽的、简洁的、精巧的、堂皇的、瑰丽的、漂亮的、优雅的具有欧美风情的广厦之中。

上海于清道光年间,1843年11月17日正式开埠,迈开了上海与世界融合的历程。鸦片战争后,上海被列为通商口岸,1845年开始,英、美、法等列强相继在上海辟设租界。随着租界内部政治、经济、文化和其他社会生活的需要,西方的文化,包括欧美的建筑艺术和建筑技术也随着城市化的进程而不断传入上海。这些,对上海本民族的传统建筑工艺和建筑技术产生了强大的冲击。在欧美近现代先进建筑理念、建筑工艺、建筑技术、建筑材料的比较下,上海选择了充满苦痛,但又敞开胸怀,融入宏伟的国际化的城市建筑的近代化、现代化的进程中。

开埠前,上海老城厢(今黄浦区人民路、中华路的环内)的建筑主要是木构架的店铺、会馆、民居和私家花园,主要讲究中轴线对称排列,形制完整,布局谨严,用彩绘进行装饰。而开埠后,1895~1919年是近代建筑业在上海的发展阶段。在租界内行政、金融、商业、交通、教育、娱乐等新型的建筑不断出现。随着钢筋混凝土结构得到应用,并开始向多层建筑发展,出现了5层以上的大楼。1896年所建的汇中饭店、1910年所建的英国总会、1916年建成的亚细亚火油公司大楼均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1908~1910年所建的美商上海德律风公司开创了上海第一座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大楼的纪录。1919~1937年是现代建筑业在上海发展到高峰的阶段。出现了超大型的百货公司、大型饭店、高级影剧院,以及花园洋房、高层公寓。这一时期欧洲现代运动波及上海,从古典主义转向现代主义,钢框架结构是高层建筑的主要结构方式。1923年所建的汇丰银行大厦,1927年建成的海关大楼标志着西方复古主义的顶峰。1934年建成的国际饭店,保持远东建筑最高高度的纪录达48年之久,是近代派代表性建筑。这一阶段同时有一批“大上海计划”建筑。同样是30年代,还出现了诸如大新公司和外滩中国银行大楼等中西合璧的建筑。1937~1949年,日军炮火毁坏了许多上海的重要建筑,造成了空前的灾难。抗日战争胜利后,由于国内战争,上海新建重大的建筑较少。

分析一下近现代的上海楼宇建设,由于租界的原因,上海近现代建筑,以今天的行政区划看,主要的高层建筑大多分布在今黄浦区。以街道看主要在外滩(中山东一路)、南京路和淮海路。舒缓、平静、温柔、浪漫的黄浦江边,在车流如川的外滩上,52幢哥特式、巴洛克式、罗马式、古典主义式、新古典主义式、文艺复兴式、折衷主义式、近代西方式、中西糅合式等各种欧陆风格的大厦,构成了风格迥异、格调和谐的建筑群,在这里,我们可以不出国门,就能看到奇妙的哥特式的尖顶、古希腊式的穹窿、巴洛克式的廊柱、西班牙式的阳台、爱奥尼克、科林斯、塔什干式的石柱和各种华美的雕塑、壁画,因而素有“万国建筑博览会”之称。1996年,外滩建筑群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从最纯粹的建筑艺术的角度来说,上海外滩的“万国建筑”,每一座都是世界建筑史上的杰作。我们再从功能看,沿黄浦江的外滩一带集中了近现代行政、商业和金融业的建筑,以跑马厅(今人民广场、人民公园范围)为中心形成了南京路、淮海路、福州路、金陵路和西藏路上栉比鳞次的商业建筑;向西沿苏州河、向东沿黄浦江还汇集有许多工业建筑;高级住宅主要集中于今天的卢湾、静安、徐汇三区,这是上个世纪20年代后租界扩张的结果。新中国成立后,改革开放之前,人民政府主要解决旧社会遗留的华界区域,如闸北、沪南和浦东等地的棚户、简易木屋和平房的拆迁改建,解决近100万城市平民的基本生活问题。此期高层的广厦楼宇建筑较少,主要代表是20世纪50年代建成的中苏友好大厦。80年代建了一批风格各异的大型宾馆,最具代表的是华亭、静安希尔顿、花园、锦沧文华、波特曼、太平洋、国际贵都、海仑、虹桥等宾馆。1992年浦东开发开放后,东方明珠、金茂大厦、国际会议中心、上海大剧院、上海博物馆、上海图书馆等一大批当代标志性建筑、高楼广厦在浦东、浦西,在上海中心城区和四围郊区,像雨后春笋一般拔地而起。

开埠以后,由于上海的不断国际化,国际资本大量投资上海,商品流通量不断加快加强,外国商人也纷纷涌进上海这座“冒险家的乐园”来疯狂“淘金”,为之近现代的商业机构不断涌现。以前,上海的商业建筑都是传统的低层立帖式砖木结构,“前店后厂”式的店铺建筑。开埠后外国商人的洋行不断增多。据史料记载,19世纪70年代外滩一带的大洋行就有22家,著名的有英商洋行怡和、沙逊、仁记、天祥、哈同,美商洋行慎昌,德商洋行礼和等。林立于上海街头大大小小的洋行建筑是上海近代建筑的主要组成部分。1916年翻建的英商天祥洋行,高5层,是那时上海最早的钢框架结构。1920年翻建的怡和洋行,高6层,是上海采用石料做外墙面的早期实例。20世纪初,上海商业竞争日趋激烈,至30年代,上海商业建筑的兴建形成了又一个高峰。尤其是耸立在南京路上的永安、先施、新新、大新四大百货大楼,是当时上海乃至全国商业建筑卓越的代表作。这些建筑体量大,功能多,设备全,造型别致,成为南京路上的商业标志,为此,南京路被称为“中华商业第一街”。随着近代工商贸易的繁荣,又直接带来了上海银行业的发展和银行、证券、保险业建筑的兴建。那矗立在外滩、江西路、广东路上的银行大厦和保险公司大楼,它们是上海近代建筑尤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世界性都市化的必然结果。上海滩上早期的银行建筑规模并不太大,形式近似15~19世纪欧洲建筑。进入20世纪后,随着上海经济的发展,世界各地、国内各省银钱的涌入,随着建筑材料的更新发展,各家银行为了显示资本的雄厚,上海银行家竞相追求金融大厦高耸宏大的体魄和坚实雄伟的外观,银行建筑成为上海城市中最瞩目的建筑物。其中典型的是建成于1923年的上海汇丰银行,这是一座古典主义——希腊式巨厦,在外滩众多建筑中占地最广,门面最宽,气势最恢弘。建成于1911年的东方汇理银行,是典型的文艺复兴风格。更早,建成于1903年的华俄道胜银行,是上海较早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其沙垫层基础在中国建筑史上也属首创。而中国银行是外滩建筑群中由中国设计师设计的,在欧美建筑的大框架下融入了中国传统特色,开创了上海中西合璧的特有建筑风格。在全部的具有欧美风格的广厦楼宇中,金融业建筑是最多的一类。近代的上海是中国乃至国际上重要的海港和交通枢纽,许多轮船公司都集中于外滩一带。这些轮船公司建筑大多数比较考究,是外滩建筑群的又一组成部分。1925年建成的日清大楼、1922年建成的格林邮船大楼最能体现这种特点。清光绪年间,1900年建成的沪宁车站(天目路北站)是座英国式建筑,当时闻名南北。1933年在原基础上重建,简朴大方,功能齐全。1935年左右建造的铁路局办公大楼也是上海近代高层建筑之一。竣工于1924年的邮政总局大楼伫立在苏州河边、四川路桥头,它是中国近代邮政的象征。1927年建成的海关大楼更是上海近现代的标志性建筑,它高大的钟楼,激越的钟声洋溢着上海的心声。

工商贸易的背后需要的是与之相对应的消费。城市化进程的重要特征自然而然的是人口的增加,服务业的兴起。19世纪中叶以后,在租界和周边地区,新式的饭店旅馆建筑不断地兴建。清宣统年间,1910年前后华人开始建旅社,建筑以砖木结构为主。20年代以后,上海兴建旅社更盛,仅在西藏路以东、南京路以南、旧城区以北一带就建了远东、扬子等10多座比较大的旅馆楼。旅馆建筑也由砖木结构发展为钢筋混凝土或钢框架结构,形式由古典式发展为近代式。20世纪30年代左右,随着上海建筑高潮的兴起,大型高层高档的旅馆建筑纷纷兴建,其中代表性的一流饭店建筑有竣工于1929年的沙逊大厦(华懋饭店,今和平饭店北楼)、1934年的百老汇大厦(今上海大厦)、1934年的国际饭店等。在这些远东有名的大饭店中,还曾登临下榻过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美国总统格兰特、大科学家爱因斯坦等世界名人。百老汇大厦被称作上海的观景台。外国侨民在中国赚了钱就要有“销金窟”去销金,随之建起了林林总总、灯红酒绿的夜总会、歌舞厅、游乐场等专供休闲娱乐的综合性大型建筑,最富有代表性的是1910年以后陆续建成的英国总会、跑马总会、花旗总会、德国总会等等。1925年建成的大世界,一直是上海富有海派文化特色的游乐场。英国总会是外滩早期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大楼。花旗总会造型仿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新古典派威尼斯式样,是一座较早使用美国进口棕色面砖的建筑。法国总会为文艺复兴法国古典建筑风格,其弹簧地板舞池,领上海风气之先。上海第一家舞厅是大东舞厅,附属于永安公司。上海首屈一指的舞厅是百乐门舞厅,当时有“远东第一乐府”之称。此外20世纪初,上海建造了不少新式戏院,讲究演出和欣赏效果。较有代表性的有天蟾舞台、三星舞台、兰心大戏院、新光大戏院、黄金大戏院等,其中兰心和新光已完全是近代式戏院,为中国设计师设计的优秀影院建筑。尤其是在上海人心目中久享盛誉的大光明电影院,1933年在原址翻建成钢筋混凝土的美国近代式建筑,曾享有“远东第一影院”的美称。还有南京大戏院等,也都是当时有名的文化建筑。上海早期的报业建筑是英侨于清光绪年间,1901年建造的北华捷报馆,1923年在原址翻建成近代派的的字林西报大楼,是当时外滩最高的一幢建筑。同期建造的格林邮船大楼,其建筑造型采用了英国新古典派文艺复兴式样。

上海开埠后,受西方教育的影响,清道光年间,1850年天主教创办徐汇公学,清咸丰年间,1859年耶稣会创办了清心中学,继之国人也创办广方言馆和正蒙书院,上海开始出现了近代学校教育。近代学校建筑基本上分为主体建筑和辅助建筑,建筑物的立面及装饰大多模仿西方新古典主义或文艺复兴式,屋顶采用中国传统建筑形式,到后期上海学校建筑则多采用近代建筑式样,典型的有南洋公学、圣约翰大学(今华东政法学院)、中法学堂(今光明中学)和雷士德工学院(今海员医院)。租界外侨的体育活动主要是在跑马厅骑马、打球、游泳,主要的体育馆建筑是具有美国工艺美术派风格的西侨青年会大楼等。清道光年间,1844年英国教会在租界开办了第一所新式的教会医院——仁济医院。初期新兴医院建筑大多采用欧洲古典式局部处理。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建起了一些具有一定规模的近代集中式医疗楼。1930年翻建的仁济医院5层大楼,是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堪称上海早期集中式医院的典型。此外,1926年建成的宏恩医院(今华东医院)也是很有欧洲文艺复兴建筑特色的大楼。上海近现代的文化建筑还有徐家汇藏书楼、亚洲文会大楼、市立图书馆(二军大内)、博物馆(同济中学)等。

上海开埠后,租界地区的行政办公楼建筑除了像海关、会审公廨是传统建筑或带有传统形式的新型建筑外,基本上都是近代西方国家行政办公楼建筑的翻版。布局和造型大多脱胎于欧洲中世纪宫殿、府邸、市政大厅、市政广场的建筑形式,多为欧洲古典建筑和近代建筑相结合的折衷式样。建成于1922年的工部局大楼是远东最杰出的仿罗马建筑之一。鸦片战争后,沿外白渡桥附近的苏州河两岸成为上海最早的领馆区,建有英国、俄罗斯、德国等领事馆建筑。领事馆建筑多为典型的殖民主义早期建筑式样。1896年落成的法国领事馆是典型的文艺复兴风格建筑。1917年竣工的俄罗斯领事馆是一座具有巴洛克豪华装饰的建筑。

到了20世纪30年代,由于上海人口的不断增加,租界的不断外扩,城市规模的不断增大,上海土地的不断增值,为了节省土地,还兴建了一批现代化高层公寓一类的住宅建筑,其中有名的有毕卡迪公寓、峻岭公寓、华懋公寓、华业公寓、南昌公寓、常德公寓、培文公寓、泰兴公寓、淮海公寓、枕流公寓、拉摩斯公寓、皮恩公寓和河滨大楼等等。高层公寓的建造说明了上海近现代施工设备和技术已达到较高的水平。公寓除大多有宏大的主体建筑外,还有高级的配套设施,如汽车间、绿地、暖气、煤气、热水、厨卫、冰箱、电梯等等。这些公寓与许多花园洋房一起,曾住过许多的政要、财阀、资本家、金融家、文化名流和海上闻人,留下了许许多多脍炙人口的动人故事。

上海有许多著名的近现代具有欧美风情的楼宇广厦,本书此部分共“采摘”其中87座著名建筑供读者欣赏。这87幢楼宇,外滩分布最多,自南向北,选择了亚细亚大楼(中山东一路1号)、上海总会大楼(3号)、有利大楼(4号)、日清大楼(5号)、中国通商银行大楼(6号)、大北电报公司楼(7号)、旗昌洋行大楼(9号)、汇丰银行大楼(12号)、海关大楼(13号)、交通银行大楼(14号)、华俄道胜银行大楼(15号)、字林西报大楼(17号)、麦加利银行大楼(18号)、汇中饭店大楼(19号)、沙逊大厦(20号)、中国银行大楼(23号)、横滨正金银行楼(24号)、扬子保险大楼(26号)、怡和洋行大楼(27号)、格林邮船大楼(北京路2号)、东方汇理银行大楼(29号)、百老汇大厦(北苏州路20号)、英国领事馆楼(33号)、俄国领事馆楼(黄浦路20号)等24座楼宇,其中除位于北外滩的俄国领事馆楼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外,其余23座外滩建筑全部属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外滩建筑群。外滩以外,87幢楼宇中分布在南京路的占第二位,共15座,其中南京东路的有汇中饭店、沙逊大厦、惠罗公司楼(南京东路98号)、先施公司(南京东路690号)、永安公司老楼(南京东路627号)、永安公司新楼(南京东路635号)、新新公司大楼(南京东路720号)、大新公司大楼(南京东路830号)、大陆商场大楼(南京东路327号)、西侨青年会大楼(南京西路150号)、国际饭店大楼(南京西路170号)、华安大楼(南京西路104号)、跑马总会大楼(南京西路325号)、大光明电影院楼(南京西路216号)、泰兴公寓楼(南京西路934号),汇中饭店、沙逊大厦同时又属外滩建筑。还有,江西路7座,具体是福州大楼(江西中路170号)、新城饭店楼(江西中路180号)、建设大厦(江西中路181号)、金城银行大楼(江西中路200号)、聚兴诚银行楼(江西路九江路)、华洋德律风公司楼(江西中路232号)、浙江第一商业银行楼(江西中路222号)。淮海路分布6座,具体是中法学堂楼(淮海东路70号)、培文公寓楼(淮海中路449~479号)、国泰电影院楼(淮海中路870号)、亨利公寓楼(淮海中路1162号)、盖司康公寓楼(淮海中路1202号)、诺曼底公寓楼(淮海中路1836~1858号)。延安路分布4座,具体是中汇大楼(延安东路143号)、南京大戏院楼(延安东路523号)、中苏友好大厦(延安中路1000号)、宏恩医院楼(延安西路221号)。西藏路3座,具体是西藏中路的东方饭店(120号),西藏南路的大世界(1号)、青年会大楼(123号)。分布3座的还有汉口路,具体是汉口路309号的申报馆大楼、193~223号的工部局大楼、422号老上海证券交易所。四川路3座,具体是四川中路346号的迦陵大楼、四川北路1716号的新亚酒店大楼和2081号的拉摩斯公寓楼。华山路、茂名南路、北苏州路、虎丘路、福州路各2座,具体是华山路699~731号的枕流公寓楼、1954号的南洋公学楼,茂名南路57号的兰心大戏院楼、59号的峻岭公寓楼,北苏州路276号的邮政总局大楼、400号的河滨大楼,虎丘路146号的光陆大戏院、20号的亚洲文会楼,福州路209号的花旗总会楼、701号天蟾大舞台。其余道路均收入1座,分别是广东路93号的永年大楼、黄浦路15号的礼查饭店楼、愚园路218号的百乐门、长乐路189号的华懋公寓楼、衡山路534号的毕卡迪公寓楼、陕西北路173号的华业公寓楼、漕溪北路80号的徐家汇藏书楼、万航渡路1575号的圣约翰大学楼、天目东路100号的火车北站楼、常德路195号的爱林登公寓楼、南昌路294~316号的南昌大楼、江宁路66号的美琪大戏院楼、虹桥路6号的徐汇中学楼、东长治路505号的雷士德工学院楼等。外滩以外著名的近现代楼宇建筑共44座,除拉摩斯公寓、北站、中苏友好大厦、邮政总局大楼外,其余全部是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或优秀近代建筑保护单位。中苏友好大厦是新中国50年上海十大金奖经典建筑。邮政总局大楼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由于历史的原因,上海的这些近现代优秀建筑主要分布在旧时的租界地区。1843年底上海开埠,随后租界逐渐形成。1863年英、美两租界合并,1899年改称公共租界。1869年法租界法定成为独立租界。经过两三次的大规模的扩张,到1899年,公共租界范围大致北到苏州河,东北包括苏州河以北的虹口部分地区,南到洋泾浜一线(今延安东路),西到静安寺,主要即今延安东路以北的黄浦区和静安区的静安寺以东地区。1899年法租界北至洋泾浜的南岸,即今延安东路西段、延岸中路东段,南到方浜西路一线,西到重庆中路、重庆南路的北段,东至今人民路的西端。相当今天黄浦区延安东路以南人民路以北地区和重庆路以东、方浜路西延一线以北的卢湾区部分地区。1914年,法租界最后第三次扩张,向西扩张到徐家汇地区。至此,法租界包括今卢湾、黄浦、徐汇区的部分地区。公共租界与法租界的实力前者要强大,英美的经济实力雄厚,因此,87座近现代楼宇建筑,除兰心大戏院楼(卢湾区)、华懋公寓楼(卢湾区)、峻岭公寓大楼(卢湾区)、培文公寓楼(卢湾区)、南昌大楼(卢湾区)、国泰电影院楼(卢湾区)、毕卡迪公寓楼(徐汇区)、徐家汇藏书楼(徐汇区)、诺曼底公寓楼(徐汇区)、盖司康公寓楼(徐汇区)、亨利公寓楼(徐汇区)、徐汇中学楼(徐汇区)、南洋公学楼(徐汇区)、青年会(黄浦区)、大世界(黄浦区)15座文化教育、娱乐、公寓性质的楼宇属法租界外(当时法租界地区属于高档住宅区,此区有许多高档的花园洋房,见本书的“美轮美奂的海上洋楼”部分),其余72座几乎都属公共租界。在公共租界中面积最大的今黄浦区,是租界最繁华地区,分布的楼宇最多,共有55座,具体是亚西亚、上海总会、有利、日清、大北电报公司、中国通商银行、旗昌、汇丰银行、海关、交通银行、华俄道胜、字林西、麦加利银行、汇中、沙逊、中国银行、横滨正金银行、扬子保险、怡和、格林邮船、东方汇理、百老汇、英领事馆、永年、华安、金城银行、聚兴诚银行、中汇、东方饭店、福州大楼、新城饭店、华洋德律风公司、浙江第一商业银行、老上海证券交易所、惠罗公司、国际饭店、先施公司、永安公司老楼、永安公司新楼、新新公司、大新公司、大陆商场、迦陵大楼、跑马总会、天蟾舞台、大世界、中法学堂、建设大厦、花旗总会、南京大戏院、大光明电影院、申报馆、亚洲文会、工部局、西侨青年会大楼。公共租界面积其次的是今虹口区、徐汇区、静安区。虹口区分布楼宇8座,具体是百老汇、俄领事馆、礼查饭店、新亚酒店、邮政总局、河滨公寓、拉摩斯公寓、雷士德工学院楼。静安区分布楼宇具体是百乐门、枕流公寓、华业公寓、泰兴公寓楼、爱林登公寓楼、美琪大戏院楼6座。卢湾区具体是兰心大戏院、华懋公寓、峻岭公寓、培文公寓、南昌大楼、国泰电影院6座。徐汇区分布诺曼底公寓楼、盖司康公寓楼、亨利公寓楼、徐汇中学楼、南洋公学楼5座。(中苏友好大厦新中国成立后建,非租界建筑)。说明当时以今黄浦区为主要的公共租界地区是近现代上海的高档商务区和文化区,以徐汇、卢湾为主的法租界地区是高档住宿区和文化娱乐区。

通过这87座现存的具有欧美风格的楼宇广厦的解析,我们可以发现,它们的建成或改建,在时间上,除1873年建成的英领馆楼,1878年的徐汇中学楼、1894年的圣约翰大学怀施堂(今韬奋楼)、1898年的南洋公学楼、1899年的圣约翰大学的老科学会堂、1897年的徐家汇藏书楼是19世纪末期的建筑外,其余均是20世纪建筑。这些新中国成立前20世纪杰出的作品,建的最早的是旗昌洋行大楼(1901年),最迟的是1948年建成的交通银行大楼(浙江第一商业银行是1951年补建)。1900~1910年建成的除旗昌洋行大楼外,还有华俄道胜银行大楼(1903年)、中国通商银行大楼(1906年)、汇中饭店大楼(1906年)、惠罗公司楼(1906)、大北电报公司楼(1907)、礼查饭店大楼(1907年)、华洋德律风公司楼(1908)、上海总会大楼(1910年)、永年保险大楼(1910年),共10座,主要用作银行、洋行和饭店。1911~1920年7座,具体是东方汇理银行大楼(1911年)、永安公司老楼(1916年)、俄国领事馆大楼(1916年)、亚细亚大楼(1916年)、先施公司大楼(1917年)、申报馆楼(1918年)、怡和洋行大楼(1920年),主要是商贸公司和洋行。1921~1930年23座,具体是有利银行大楼(1922年)、麦加利银行大楼(1922年)、格林邮船大楼(1922年)、汇丰银行大楼(1923年)、字林西报大楼(1923年)、邮政总局大楼(1924年)、横滨正金银行楼(1924)、诺曼底公寓楼(1924)、工部局大楼(1924年)、日清银行大楼(1925年)、花旗总会楼(1925)、华安保险大楼(1926年)、金城银行大楼(1926年)、宏恩医院楼(1926年)、海关大楼(1927年)、扬子保险大楼(1928)、光陆大戏院楼(1928)、沙逊大厦(华懋饭店、1929年)、华懋公寓楼(1929年)、东方饭店楼(1929年)、南京戏院楼(1930年)、培文公寓楼(1930年)、枕流公寓楼(1930年);其中银行保险业9座,交通、邮政、市政、海关共4座,公寓4座,剧院2座,报业、医院、总会、饭店各1座。1931~1940年33座,具体是青年会大楼(1931年)、兰心大戏院(1931年)、国泰电影院(1931年)、百乐门(1932年)、永安公司新楼(1932年)、华业公寓(1932年)、西侨青年会大楼(1932年)、福州大楼(1933年)、跑马总会(1933年)、大光明电影院(1933年)、大陆商场(1933年)、新亚酒店楼(1933年)、亚洲文会楼(1933年)、北站楼(1933年)、南昌大楼(1933年)、国际饭店楼(1934年)、百老汇饭店楼(1934年)、中汇银行大楼(1934年)、新城饭店楼(1934年)、毕卡迪公寓楼(1934年)、峻岭公寓楼(1934年)、老证券大楼(1934年)、泰兴公寓大楼(1934年)、雷士德工学院楼(1934年)、大新公司楼(1935年)、河滨公寓楼(1935年)、盖司康公寓楼(1935年)、建设大厦(1938年)、爱林登公寓楼(1936年)、亨利公寓楼(1936年)、聚兴诚银行楼(1937年)、迦陵大楼(1937年)、中国银行大楼(1937年),其中金融业5座,说明近现代的上海金融设施在进入30年代以前已经基本建成,尤其是外资银行,因为中汇、建设银、聚兴诚、老证券交易所和中国银行都是中资金融;另外戏剧、文体建筑7座,公寓9座,商场、酒店8座,办公和市政性质的楼宇3座,说明现代城市消费性是一个重要发展方向。整个40年代只有交通银行、浙江第一商业银行、美琪大戏院3座建筑,说明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后,上海的城市建设几乎停止。这些著名的建筑主要建成于20世纪20~30年代,共56座,约占全部收录的近现代广厦的64.3%。在87座近现代欧美风格的建筑中,金融保险业建筑19座,文化娱乐业18座,公寓13座,商务建筑12座,市政建筑12座,饭店8座(其中中苏友好大厦是新中国成立后建筑)。

从建筑规模看,建筑面积在5000平方米以下的有中国通商银行楼、旗昌楼、东方汇理楼、扬子保险大楼、俄领馆楼、永年楼、南京大戏院、百乐门、枕流公寓楼、爱林登公寓楼、申报馆、圣约翰大学各楼、国泰电影院、徐家汇藏书楼14座,5000~10000平方米的楼宇有上海总会、日清大楼、交通银行、华俄道胜银行、字林西、金城银行、建设大厦、大世界、花旗银行、大光明电影院、天蟾舞台、美琪大戏院、光陆大戏院楼、诺曼底公寓大楼、泰兴公寓楼、拉摩斯公寓、中法学堂17座,10000~20000平方米的楼宇有亚细亚公司、麦加利银行、汇中饭店、横滨正金银行楼、中汇大楼、怡和洋行、格林邮船、华安保险、礼查饭店、东方饭店、福州大楼、新城饭店、建设大厦、浙江第一商业银行楼、老上海证券交易所、新亚大酒店、国际饭店、永安公司新楼、迦陵大楼、南昌大楼、华业公寓、宏恩医院、青年会、西侨青年会24座,20000~30000平方米的大型楼宇有汇丰银行、百老汇、新新公司、大新公司、跑马总会、华懋公寓、峻岭公寓、毕卡迪公寓、工部局大楼9座。30000平方米以上的超大型楼宇,具体有海关大楼(32680平方米)、沙逊大厦(36317平方米)、中国银行大楼(32548平方米)、先施公司(30184平方米)、永安公司老楼(30992平方米)、大陆商场(32223平方米)、河滨公寓(54000平方米)、邮政总局(34800平方米)、中苏友好大厦(58900平方米)9座(英领事馆、兰心剧院、聚兴诚银行楼、大北电报公司、华洋德律风、盖司康公寓楼、亨利公寓楼、天蟾舞台、中法学堂、南洋公学、培文公寓、北站12座楼缺建筑面积数据)。从层数看,10层以上的楼宇有21座,具体是,11层的海关大楼、字林西大楼、河滨公寓、泰兴大楼、西侨青年会,13层的沙逊大厦、中汇大楼、聚兴诚银行楼、迦陵大楼、盖司康公寓楼,14层的福州大楼、新城饭店大楼、华懋公寓,15层的毕卡迪公寓,17层的中国银行、建设大厦、中苏友好大厦,18层的峻岭公寓,22层的永安公司新楼、百老汇大楼,24层的国际饭店。从绝对高度看,70米以上的有海关大楼(70米)、沙逊大厦(77米)、中国银行(70米)、百老汇(76.7米)、国际饭店(83.6米)、永安新楼(72米)、峻岭公寓(78米)、中苏友好大厦(110.4米,到红星),不算尖顶,国际饭店是上海20世纪80年代以前最高的建筑。百老汇大厦、沙逊大厦、中国银行大楼是外滩最具标志性的“三座髙楼”。海关大楼从造型和历史性质角度也是上海建筑的重要标志。

开埠以前,上海的建筑全都是中国传统建筑,开埠后,外国人开始在租界内建造西洋式样的建筑,自此上海的西洋建筑有两类,一类是纯粹的西式建筑,另一类是中西融合的建筑。《上海近代建筑史稿》(1988年三联书店上海分店出版)认为,上海西式建筑(该书称为新类型建筑)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从上海开埠之日起到甲午战争的1895年,这一时期的建筑都是二、三层的砖木结构,建筑形式采用欧洲古典式、文艺复兴式或券柱式。现存建成于1873年的英领事馆、1878年的徐汇中学、1894年圣约翰大学怀仁堂就是这类建筑。其实建筑史的分段也是个大致的,南洋公学楼建于1898年,在中日甲午战争稍后。采用砖木结构和文艺复兴式样的建筑还有建于20世纪初的中国通商银行楼、旗昌洋行楼、汇中饭店楼、圣约翰大学群楼、中法学堂等。这些建筑大多采用希腊、罗马古建筑的元素,如爱奥尼克、科林斯、塔什干式石柱。有的还采取哥特式艺术风格、罗马风格的廊柱、欧洲市政厅的式样,如中国通商银行。第二个阶段是从1895~1919年,大概大体按中国近代的分期切到1919年。这一阶段出现了钢筋混凝土结构和5层以上的建筑,在风格上继续保持第一阶段的形式,同时出现了一种向近代建筑过渡的折衷式样。现存的具体建筑有亚细亚大楼、上海总会、华俄道胜银行楼、怡和洋行楼、格林邮船楼、俄国领事馆楼、永年大楼、华安保险楼、金城银行楼、礼查饭店楼、先施公司楼、麦加利银行楼、东方汇理银行楼、大北电报公司楼、华洋德律风楼、惠罗公司楼等。亚细亚楼采用三段式,爱奥尼克式石柱、券顶、巴洛克式装饰、雕花等建筑工艺。上海总会、先施公司楼、怡和洋行楼、俄领馆、麦加利银行楼、东方汇理、汇中饭店、大北电报公司楼、华洋德律风楼是典型的文艺复兴建筑特征。上海总会采用浮雕、女神塑像、塔什干和爱奥尼克式石柱,是上海第一座钢筋混凝土建筑,打破了砖木结构一统的局面。先施公司采用三段式、文艺复兴后期的巴洛克风格,选用了爱奥尼克、塔什干石柱和钟楼建筑。怡和洋行楼、俄领馆运用了三段式和科林斯柱。麦加利银行楼采用了爱奥尼克柱。东方汇理银行采用巴洛克雕塑和爱奥尼克柱。华俄道胜银行楼、格林邮船楼、金城银行楼、华安保险大楼、礼查饭店、花旗总会楼属新古典文艺复兴式样,华俄道胜是砖石向钢筋混凝土建筑转换的代表,它采用了砖石和钢筋混凝土结合的结构。格林邮船楼采用了塔楼元素。金城银行采用多立克柱、巴洛克装饰。华安采用了宫殿形式镏金顶、三段结构,爱奥尼克、多立克、科林斯、塔什干石柱多元结合。礼查饭店、花旗总会楼运用了爱奥尼克和塔什干石柱。邮政总局大楼、永年大楼仍为古典主义风格。邮政总局大楼是规模宏大的英国古典主义重要建筑,采用了巴洛克钟楼、雕像和科林斯柱。永年大楼采用豪华装饰、爱奥尼克柱、罗马花纹。实际上,1919年以后上海还有不少的建筑采用了钢筋混凝土结构、古典或文艺复兴式样,如汇丰银行楼、兰心剧院、南京大戏院、工部局楼、宏恩医院楼、中苏友好大厦等。汇丰银行楼纵横各3段,古典主义希腊式,采用了希腊式穹顶、科林斯石柱。工部局楼是仿罗马艺术新古典主义,采用了穹顶和爱奥尼克柱。横滨正金银行楼是新古典主义式样。宏恩医院也是典型的欧洲文艺复兴建筑样式。中苏友好大厦具有俄罗斯古典主义样式,采用了钢塔结构。剧场为了追求豪华,喜欢采用古典元素。兰心剧院采用意大利文艺复兴府邸式样。南京大戏院采用了爱奥尼克柱、浮雕装饰。向近代建筑过渡的折衷式样,有一批建筑颇具代表性,比如有利银行楼、海关大楼、交通银行楼、字林西报楼、永安公司楼、新新公司楼、跑马总会楼等。有利楼是上海第一座钢框架楼,同时采用了巴洛克式的雕塑和装饰,是向近代建筑结构转变的代表。海关大楼钢框架结构,为古典和近代建筑结合的建筑结构,采用了希腊多立克式圆柱、石雕和钟楼。交通银行大楼虽是20世纪40年代末的建筑,但也是古典与近代建筑的折衷形式,采用了爱奥尼克柱、人物头像雕塑。字林西报大楼是近代建筑风格融入意大利巴洛克式,采用多立克石柱、文艺复兴式浮雕和女神雕像。永安公司老楼采用了爱奥尼克柱和钟楼。新新公司楼采用了塔楼。跑马总会楼用了塔什干柱和钟楼。古典主义建筑风格讲究装饰的华丽复杂,而近代建筑追求结构和装饰的简约。第三阶段是从20世纪20~30年代,欧美各国的近代建筑开始传人中国,建筑结构发展到钢筋混凝土框架和钢框架结构,新的近代形式取代了仿古典主义和折衷式,出现了十几层到20几层的髙层建筑。如髙达70多米钢框架结构的的沙逊大厦,就是古典主义向近代建筑过渡的典型建筑,采用了金字塔顶式。福州大楼是准近代建筑。新亚大酒店楼、大陆商场楼、百乐门、枕流公寓、河滨大楼、毕卡迪公寓楼、申报馆楼、新城饭店楼、建设大厦、浙江第一商业银行楼、老上海证券交易所、迦陵大楼、泰兴大楼、亨利公寓楼都属欧美近代建筑。大光明电影院、培文公寓楼、亚洲文汇楼、西侨青年会楼、盖司康公寓楼、南昌大楼、美琪大戏院、国泰电影院是近代美国装饰艺术风格的楼宇。还有一些是美国摩天楼艺术装饰派风格的大厦,如国际饭店、永安公司新楼、峻岭公寓楼等。1934年建成的新城饭店楼使用的工程深桩技术,标志先进的基础工程技术在上海的应用。国际饭店的平顶施工采用钢丝网花平顶技术,是上海的首创。30年代,人们开始对单纯的欧美风格的建筑产生了厌倦和不满,出现了一些中西结合的作品。多数是在西洋的整体结构上融入中国传统的元素。日清银行楼就是日本近代西洋式糅进中国式的瓦檐,与西式浮雕、爱奥尼克柱融为一体。中国银行更是这类建筑的卓越代表,采用了中国传统的尖型屋顶、宝蓝色琉璃瓦、斗拱檐,还有中国文化的孔子石雕、八仙过海雕饰、钱币形的镂空窗。青年会大楼和北站楼也是这一类型。青年会大楼融入了中国的蓝色琉璃瓦和飞檐。其实19世纪末、20世纪初圣约翰大学的建筑就较早采用了我国古典宫殿式的结构和元素。上海的近现代楼宇建筑,其建筑材料是随着社会的进步而更新,除砖木、水泥、钢筋外,为显出豪华、宏伟、坚实、气派,主要使用大理石、彩色玻璃、马赛克、柚木地板等。在装饰元素方面,常采用高大的落地窗、券形门窗、钟楼、穹顶、花篮式铸铁阳台、枝型吊灯、电梯、环形楼梯、石膏雕花顶、壁画等。

上海现存的近现代具欧美风情的楼宇建筑,一般而言,建筑设计多由欧美的洋行(公司)设计,施工绝大多数是中国的营造厂和建筑公司。设计和参与设计的大都是英商洋行,参与设计的英商洋行有公和洋行、马海洋行、德和洋行、玛礼逊洋行、通和洋行、五和洋行、新瑞和洋行,美商有哈沙德洋行,法商有赉丰洋行、米纽第建筑艺术事务所,德商有培髙洋行,匈商有鸿达洋行。设计建筑最多的是英商公和洋行,公和洋行的总部在香港,1911年在上海设立分部,为上海20世纪20~30年代实力最强大的建筑设计机构,主持人威尔逊,本书“采集”的87座楼宇(广厦)中的16座,具体是有利大楼、汇丰银行、海关大楼、麦加利银行楼、沙逊大厦、横滨正金银行楼、扬子保险大楼、格林邮船大楼、百老汇楼、福州大楼、永安公司老楼、华懋公寓楼、河滨公寓楼、峻岭公寓楼(与爱尔德洋行合作)、新城饭店、中国银行大楼(设计顾问)是该洋行设计;另外未收入的蓝烟囱轮船公司、渣打洋行、犹太会堂、三井银行也都是公和洋行的设计作品。英商马海洋行创建于1907年,设计了亚细亚、怡和洋行、跑马总会3座楼(另有新康花园和上方花园)。英商德和洋行是1913年由雷士德组建,设计了日清、字林西、先施公司、雷士德工学院、迦陵大楼5座楼(另外还有本书未收录的台湾银行、仁济医院、三菱银行)。英商玛礼逊洋行设计了中国通商洋行、旗昌洋行、汇中饭店、惠罗公司4座楼。英商通和洋行1898年创建,是20世纪上海规模最大的建筑设计机构。设计风格基本延袭西方复古主义建筑传统,注重装饰,设计了大北电报公司大楼(一说五和洋行设计)、东方汇理、永年保险3座楼。创立于1896年的英商新瑞和洋行设计了礼查饭店楼、泰兴公寓楼、华洋德律风公司楼、建设大厦。英商五和洋行设计了新亚大酒店楼;另外还设计了招商局大楼、大清银行、新世界游乐场、华商纱布交易所、五洲大药房等。美商哈沙德洋行设计了永安公司新楼、花旗总会、兰心大戏院、枕流公寓、西侨青年会5座楼。美商哈德逊洋行设计了华安保险楼。法商赉丰洋行设计了金城银行楼(与中国设计师庄俊合作)、盖司康公寓楼、培文公寓楼(一说是“赉安工程师事务所”)。法商米纽第建筑艺术事务所设计了毕卡迪公寓楼。德商培髙洋行设计了华俄道胜银行楼,还有德国邮局、德国总会楼。匈商鸿达洋行设计了交通银行、新新公司、大陆大戏院3座大楼。工部局工务处设计了工部局大楼。还有一些建筑不是外商洋行设计,但是是外国建筑师个人设计的。最有名的外国建筑设计师是邬达克(1893~1958年),一名匈牙利籍的建筑设计师,为上海的城市建筑贡献了他卓越的才华。他于20世纪20年代到上海,加入克利洋行。1925年个人独立开业。30年代以前的作品属复古主义风格,如慕尔堂。大光明电影院是他风格的转折点,追求近代建筑的新风格,代表作品有国际饭店,是座标志上海建筑设计水平在国际上具有地位的重要建筑。鸿恩医院也是他的设计作品。此外英国设计师克罗斯曼和伯依斯设计了英国领事馆楼,英国设计师思金生设计了邮政总局大楼,汉斯·艾米尔·里埃勃设计了俄国领事馆楼,乌鲁恩设计了东方饭店。在上海欧美建筑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华商的建筑设计机构和优秀的建筑设计师。还有些建筑是中外建筑师合作的作品,比如以上讲过的中国银行大楼,就是中国银行建筑部设计,英商公和洋行顾问。金城银行楼是中国著名建筑师庄俊与赉丰洋行的合作作品。中汇银行楼也是中法设计师合作的作品。华盖建筑师事务所是国人在30年代开办的有影响有成就的建筑设计机构,在上海、南京、重庆、昆明都有分部,主持人是赵深、陈植等,在上海设计的建筑除大上海电影院(2004年拆)、浙江第一商业银行楼和北站(修复)楼外,还有恒利银行、金城大戏院、西藏路公寓、愚园路公园公寓、中央大戏院、大华大戏院、叶揆初合众图书馆等。华商基泰工程公司设计了大新公司大楼。中国建筑设计师庄俊还独立设计了大陆商场楼,周惠南设计了大世界,李锦沛设计了华业公寓楼,范文照设计了美琪大戏院,陆谦受设计了上海证券交易所,李锦沛、范文照、赵深设计了八仙桥青年会楼,赵深、范文照设计了南京大戏院,杨锡镠设计了百乐门舞厅。1955年建成的中苏友好大厦是华东行政委员会建筑工程局设计公司与苏联设计师合作设计,中国具体的设计师有陈植、张乾源等人。

上海近代以来西洋建筑的施工单位主要是国人创办的营造厂、工程公司。其中一流的建筑施工单位有裕昌泰、陶馥记、新仁记等。裕昌泰营造厂施工的具有欧美风格的建筑有怡和洋行、永安公司老楼(与魏清记营造厂合作)、工部局大楼。陶馥记营造厂施工的建筑有交通银行、中国银行、国际饭店、永安公司新楼(与锦石记营造厂合作)、大新公司、枕流公寓楼。新仁记营造厂施工的建筑有沙逊大厦、百老汇、福州大楼、新城饭店、花旗总会楼。另外,新金记营造厂施工海关大楼。王发记营造厂施工汇中饭店。余洪记营造厂施工邮政总局大楼。协盛营造厂承建东方汇理银行楼。项藏记营造厂施工华俄道胜银行楼。周瑞记营造厂施工俄国领事馆、礼查饭店。江裕记营造厂施工华安保险、青年会大楼。久记营造厂施工中汇大楼、大上海电影院(已拆)。申泰兴记营造厂施工金城银行、大陆商场楼(与公记、褚伦记合作)。王荪记营造厂施工华懋公寓楼。桂兰记施工新亚大酒店。顾兰记施工先施公司楼。陆根记营造厂施工百乐门舞厅。森茂记营造厂施工大世界。新申营造厂施工了河滨公寓楼。潘荣记、胡顺记、陈永兴、利源记4家营造厂共同施工了毕卡迪公寓。潘荣记营造厂施工华业公寓、宏恩公寓。友联建造公司承建峻岭公寓(一说是鹤记营造厂施工)。鸿宝建筑公司建造了新新公司楼。上海近现代的西洋风格建筑还有少数是外商洋行施工,如英商聚兴营造厂施工上海总会楼。美商藏生洋行施工字林西报大楼。美商汇广建筑公司施工永年大楼。德罗考洋行施工汇丰银行和麦加利银行。

上海开埠后,一个半世纪以来建成的一座座具有欧美风情的奇妙的建筑,林立在热闹繁华、车水马龙的南京路、广东路、汉口路、江西路、四川路、西藏路、福州路和高雅的具有浓浓文化气息的淮海路、衡山路、北苏州路、华山路、茂名路上,林立在举世闻名的外滩,像“万国建筑展览馆”,形成了上海国际化、都市化的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情调和氛围,成为海派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宽阔的黄浦江,她缓缓地温柔地把浦西、浦东拥接,也深情地把浦西外滩具有欧美风格的历史建筑和浦东东方明珠、金茂大厦等当代的崭新标志性建筑联系起来,历史和今天争相辉映。展现在人们眼前的这一切,就是上海雄浑的昨天、朝气蓬勃的今天和无限美好的明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