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马面——中国古城墙防御体系中的杰作

 零壹贰012 2020-09-30

中国古代成熟的城防设施体系,有三个子系统。一是城墙防御系统,二是城门防御系统,三是护城河防御系统。我们今天先说一说由墙体、城墙四角的角楼、马面、敌楼、女儿墙、垛口共同构成城墙防御 系统。在这个系统中,马面无疑是整个系统中最精彩的篇章。

一、 墙体——城防中的基础工程

(一)由纯土墙到内土外包墙。城池一般建在地势比较平整的地方,筑造城墙的材料主要是黄土。早期城池的城墙,主要是用土夯筑(或版筑)而成的土城墙。为保证质量,在管理上实行责任制,谁修谁负责;在技术上,多用粘土做材料,逐层夯筑,夯筑时土质必须保持一定的湿度,这样有利与土壤的凝结。陕西、山西、河北等地的土质好,建造的城墙非常坚固。开封、商丘城墙土都是就地取材的黄河冲积沙土,松散缺乏粘性,干燥无法凝结,遇水极易垮塌;在土城墙的质量检验方面,采取向土城墙上射箭,箭落合格,箭留为不合格。

尽管土城墙有雨水冲刷和浸泡的致命弱点,至今在全国还有不少百年、千年的土城墙遗存。

马面——中国古城墙防御体系中的杰作

郑州3500前的商代都城土城墙

为了解决土城墙的防水问题,东晋时期出现了用砖包砌的城墙。砖石包封,使城墙的防水和防攻击功能大大增强。到了唐、宋时期,一些较大的城池都用砖包砌城墙。明、清时期,用整齐的条石、块石和大城砖包砌城墙已较普遍。明代城池的城墙,重要部位砌砖用糯米石灰浆胶结,城门起拱处用桐油拌合石灰胶结,非常坚固。

马面——中国古城墙防御体系中的杰作

坐落在西安市皇城东路上的一段土城墙,距今已经有600多年历史。

受财力和城池重要性的影响,土墙体包封又分全包封和半包封。西安、南京、平遥城墙都是全包封。这也是这些城墙保存下来的重要因素。为解决墙顶排水,又保持外墙面光滑,外墙面不作任何排水设施,不给攻城者攀爬有可趁之物,墙顶平面外高内低,排水槽都修在内墙面上 ,只允许顶上的积水向内排。

马面——中国古城墙防御体系中的杰作

全包封的西安城墙和内侧城墙上的排水槽

开封明清城墙采用的是半包封,外墙面为厚约70厘米的包砖,内墙面和墙顶平面,则用七分白石灰和三分土掺和后夯筑。

马面——中国古城墙防御体系中的杰作

开封城墙外面用城砖包封

马面——中国古城墙防御体系中的杰作

用灰七土三修复的开封城墙内侧墙面

马面——中国古城墙防御体系中的杰作

开封城墙断面。顶部为厚约30厘米灰七土三夯土保护层

(二)城墙的规格。城墙的横截面为不规则的梯形,其规格因朝代、城市地位和经济条件而定。在明清两代, 有南京、北京、凤阳(明中都)三处城周超过25千米的巨型城,有杭州、苏州、广州、太原、福州、西安、济南、成都、开封、庐州(今合肥)等城周在12-25千米之间的大型城, 也有大量府、州的城池,大多为城周在5-12千米之间的中型城;城周在超过2-5千米之间小型城,多为县城的城池。

城墙的高度是首要保证的。重要城池城墙一般都在12米以上,如西安城墙高12米,南京和大同城墙都是14米;位于平原的城池,城墙厚度比较均与,南京城墙因受山水影响,底宽和顶宽在不同地段,差别很大。

二、角楼——防御与装点完美的结合

角楼是建在城墙转角处平台上的防御性建筑,一般有两层、三层。由于此处视野开阔,主要承担瞭望观察功能,同时也是城墙建筑美的亮点。

马面——中国古城墙防御体系中的杰作

西安城墙角楼

美轮美奂的北京故宫城墙角楼

马面——中国古城墙防御体系中的杰作

平遥古城的角楼

马面——中国古城墙防御体系中的杰作

皇城相府的角楼之一

马面——中国古城墙防御体系中的杰作

皇城相府角楼之二

三、马面——城墙防御体系中的杰作

(一)什么是马面?马面就是凸出城墙墙体外的部分,因外观类似马脸而得名。马面又称敌台、墩台、墙台、城墙垛子等。马面上面各建有一座木楼,称望楼,或叫“团楼”。团楼是马面的附属设施,可以用来藏兵和储藏武器,雨雪天气可以为兵士防雨。兵士可以在团楼里值守,一遇敌情,可以随时投入战斗。

马面——中国古城墙防御体系中的杰作

西安明城墙上的马面

(二)马面的作用。而从军事设防角度来看,在城池攻防战中,墙根处往往是射杀敌人的视野死角。修建马面,增加了城墙上面的面积,可以有更多的战士在城墙上投入战斗;可使城墙根的敌人暴露无遗,可以有效的监视策应、侧射和夹击登城敌人;从城墙结构而言,马面加大了墙身的刚度;从建筑美学角度,马面也增加了城墙的造型美和节奏感,使城墙造型更加雄伟壮丽。

马面——中国古城墙防御体系中的杰作

大同城墙上的马面

(三)马面的规格。马面的规格大小受城墙的高度、厚度制约,随城墙的规格变化而变化,以总体协调美观为主要设计依据。

(四)马面的数量和间距。马面的数量受城墙周长和马面的间距制约。宋陈规《守城录·守城机要》中的记载:'马面,旧制六十步立一座,跳出城外,不减二丈,阔狭随地利不定,两边直觑城角,其上皆有楼子。'

马面之间的距离,取决于当时的弓箭射程,马面上方相向下射,保证城上杀伤力的全覆盖,是决定马面间距的首要因素。如西安明城墙周长13740米,有98座马面,间距120米左右;周长6163米的平遥古城建有马面72座,间距只有40~60米。

马面——中国古城墙防御体系中的杰作

平遥古城上的马面,间距小,比较密集

(五)马面在城墙上的应用。从目前考古资料来看,最早在城墙上构筑马面的是燕下都的宫殿区,以后有汉魏洛阳金墉城北壁的'墩台'。现存最早的马面实物,见于陕西省榆林市神木县的'史前中国第一大城'石峁遗址内。 马面的修建虽然好处很多,但毕竟要增加不少投资,小城池一般不修马面,但重要的城池,为提高防御能力,往往是不计成本的。到了北宋时期,马面才被普遍运用到城墙建设中。

六)为什么现在开封城墙的马面,形状不像马面。马面看上去都是横窄竖宽,状如马脸,而现在开封城墙的马面看上去却一点也不像马脸,而是横宽竖窄。这是由于黄河水患,沙土淤积深度达六、七米深的结果。开封城墙上的马面,可以说一半在地下,一半在地上。

马面——中国古城墙防御体系中的杰作

一半已淤埋在地下的开封明清城墙马面

(七)为什么南京明城城没有修建马面。与北方平原城池大多为正方或长方型不同,南京明城墙由于受山地和水系的影响,因山水之势而建,呈极不规则图形,很少有长距离的直墙,大多凸凹有致。凸出部分就起到马面的作用,既解决了射击死角问题,也降低了建设成本。这说明古人在设计建筑城墙时并非因循守旧,囿于传统定制,而是因地制宜,南京城墙也成为中国古城墙宝库里的佼佼者。

马面——中国古城墙防御体系中的杰作

曲曲弯弯的南京明城墙

四、女墙——接受最猛烈的挑战,牺牲自己,庇护别人

城墙上面内外两沿建的小墙统称女墙。女墙是相对于下面的主城墙而言,宋《营造法式》上讲:“言其卑小,比之于城若女子之于丈夫”。

建在城墙外沿呈凹凸形的女墙叫垛墙、雉堞。垛墙是战时将士护身的屏障,垛墙上的垛口用来瞭望敌情、射击敌人 。垛墙中部下端留有一个高宽九寸外方内圆的悬眼,也可以作瞭望、射击之用。

马面——中国古城墙防御体系中的杰作

城墙上的垛口

马面——中国古城墙防御体系中的杰作

明清时期女墙上的火铳射击孔

建在城墙内沿的女墙又叫宇墙,比垛墙矮,大约一米左右高,主要防止人员跌落。

马面——中国古城墙防御体系中的杰作

大同城墙上,左侧的外女墙叫垛墙,右侧的内女墙叫宇墙

在城墙防御子系统里,各部分都有各自不可替代的作用,是不可分割的整体。我最钟情的是城墙上的马面,她极实用,使防御变成了进攻,使被动变成了主动;她又极美,使冷冰冰的城墙,有了动感,有了生命。我钟情马面,更钦佩创造马面的古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