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美塑联办|太科大天涯文学社第8期荐稿

 1233465 2020-09-30


丞相祠简介:

丞相祠,位于韶关市始兴县隘子镇镇政府西直距1.5公里,属湖湾管理区辖地,建于清康熙年间,为青砖瓦木结构,四水归堂的四合院式,有前,中,后进,建筑面积100多平方米,前栋为休息厅,中栋东西成对称侧房,中间有天井,后栋为丞相神位座,整体似庙式,名曰:张文献公祠,据说先建于上白石下,因年久崩塌,后建于此地。

                                        〈谒文丞相祠〉

                                                 文/清代屈大钧

「崖山(在广东新会)浪花白,燕山血花碧。鬼火阴房五百年,春风又绿铜驼陌。君不见零丁(伶仃)洋中海水飞,又不见万年枝上挂僧衣。六陵夜月暗於镜白骨瘦尽冬青肥。江潮况避钱唐(塘)弩,万灶貔豺自歌舞。降表才书谢道清,祭文早就王炎午。一歌白雁来,再歌朱鸟化。击节参军如意边,招魂丞相祠堂下。风檐曾读文山诗,萧条异代不可支。乎搴芙蓉唱青石,旷世之感今视昔。吁嗟黄冠(道士)归未得,花外啼鹃关塞黑。风沙柴市好名声,香火泥墙古颜色。决眥西峰斜日曛,翠旗欲下云中君。千秋愿奏〈神弦曲〉,恨少弹琴汪水云。」

谒戎州丞相祠记
  文/叶忠钧(笔名:荣枯)

    蚕月下九,时维丁酋;清明雨后,归至戎州。

    求学异地,悉数三载;今归来兮,求仕故土。余居戎县古地,赴考戎州翠屏。车至南站,午阳初露;徒步过闹市,穿岷江大桥。一桥南北,有师来山,屹真武道观;邻翠屏山,祀哪吒行宫,并万佛寺。隔江翘首,催科山下,有丞相祠。叹吾戎州,三山对望,三江汇聚,三教交融(1)。不才蜀民裔脉,感怀于忠烈先贤;徒步行十余里,谒于戎州丞相祠。
    余至古祠,拜于坊前,坊题曰“丞相祠”,附有铭联“明知炎德已衰,感三顾君恩出扶危局;毕竟大名不朽,怀两川相泽来拜荒祠”。炎德者,大汉也;昭烈先皇,三顾草庐;故丞相出,助其帝业。壁附数图,有丞相,有关公,有桃园三结义,昔蜀汉群雄,匡国救民,犹丞相为至矣。
    拾梯而上,壁镌“忠”,旁附镌《出师表》,茂林之下,柏木森森。思吾丞相当年,辅先皇以挽汉室,佐幼主以安百姓,小忠于君,大忠于国,至忠于民。

踏足正堂,匾曰“出师一表千载无”,中有灵牌,曰“汉丞相诸葛忠武侯先贤位”,余驻足神位前,行作揖礼。旁列蜀汉八将(2),南征蛮王,北伐曹魏,随丞相以建功,复昭烈之旧愿。

由环侧入大殿,见吾大汉丞相,诸葛孔明,正襟危坐;着八卦服,执羽毛扇。左右陪祀之,为丞相裔,子诸葛瞻,孙诸葛尚;相卒卅载,魏军入蜀,诸葛父子战于绵竹,哀幼主之降意,殉国以报汉室。余至神像前,行叩首礼。叹汉末黄巾乱始,帝幼后弱,奸臣弑君;诸侯争雄,上土下日。昭烈生草莽,本汉皇裔脉;哀董衰曹继,揭竿以平叛,数度奔走,未能救汉;得闻南阳有卧龙,三顾草庐筹知己。时肉食坐荆,衣冠居蜀,不思兴汉,空为皇裔。丞相佐昭烈,取荆襄,入西蜀,联孙吴,抗曹逆。悲邦乱于奸臣,师出成都;感托孤之遗命,五遣征鞍。三分天下之功业,立蜀蓉都以复汉;伤天数已尽皇刘,痛绝兮命陨荒原。
    丞相征滇蛮,七擒七纵,客经戎州;大明正德时,建此祠堂,以祀丞相。堂前一石台,传有丞相,立于台前点将出师,故名曰“点将台”。有宋帝赵佶、明皇翊钧,并玄烨、弘历(3),历代天子、先贤,或彰纪丞相,或谒祠拜之,故存堂内题联铭匾,数十余幅。
    堂后为关帝庙,自成院落,主祀关公,陪祀之,左关平,右周仓(4)。建安廿五年,关公北伐樊城,孤军深入,吴侯遣吕蒙袭之,故荆州入吴,将星陨世,先皇哭悼于西蜀。关公以大忠大义而威震华夏,丞相以大忠大智而名扬后世。

复前行,为孔明井,传丞相于此,演八阵图,凿井形如八卦,练兵养民,各得其用;为静远亭,余至亭前,诵《诫子书》:“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旁建吊黄楼,传北宋时,有黄庭坚,客至戎州,讲学于此,故建楼以吊之,内挂木刻“黄山谷先生像”。环有碧山茂林,映于湖中;便见鸟潜池底,鱼戏云间。拾梯而下,壁石状若流杯,而溪流于其间,曰“流杯池。”壁画玲琅,草木繁盛;人行廊上,浑然天成。远眺之,车水马龙,高楼栉比,为戎州之闹市矣。

    戎州者,居川南、滇北、黔西之腹地,坐金沙、嘉陵、岷江之合流。蚕丛至鱼凫时,为古蜀之重镇;初昭襄入蜀,二王开川,有僰人居;后丞相于此,征蛮王孟获。即至宋时,避名之不祥,更名“叙州”,时僰人乱,近代又名“宜宾”,至于今矣。明万历年间,僰人又乱,战于戎县,明廷平僰乱,天子诏令"偃武修文",故戎县更名“兴文”。

昔昭烈入蜀,丞相五出北伐、南征滇蛮;后安史作乱、黄巢揭竿,唐皇两度来川;宋末蒙古南下,忠烈殉国,百万余人;即至明末,甲申乱起,大西屠川、女真入关;故有荆粤子民,迁来西蜀(5)。然不忘开川先贤(6),有蚕丛、柏灌、鱼凫,并杜宇、开明,继昭襄、二王,兼昭烈、丞相。以丞相治蜀,遵礼仪,整吏治;兴农桑,开田亩,故三分而存一脉,休养生息,功为至大矣。蜀中(6)自古多战乱,然天府数地,丞相祠巍峨,佑吾天府八千万子民,戎州五百六十万蜀裔,生生不息!鞠躬尽瘁,功昭日月,忠智合一,伟哉丞相!

荣枯笔止于黄帝四七一四年丁酋岁五月十二,兴文。

注释:

(1)三山、三江、三教:宜宾市翠屏区有很多座山,这里的三山仅指文中提到的师来山(又名“真武山”)、翠屏山、催科山;三江指金沙江、嘉陵江、岷江;三教指儒(丞相祠)、道(真武观、哪吒行宫)、释(万佛寺)。

(2)蜀汉八将:丞相祠正堂陪祀的八位蜀汉将领,分别是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马忠、李恢、姜维(之中有些并未参与南征或者北伐的战争)。

(3)“有宋帝赵佶、明皇翊钧,并玄烨、弘历”:指宋徽宗赵佶、明神宗朱翊钧、清圣祖康熙帝(爱新觉罗.玄烨)、清高宗乾隆帝(爱新觉罗.弘历)。

(4)关平、周仓:关帝庙陪祀的有竭忠王关平(关羽长子),威宣忠勇公周仓(系《三国演义》杜撰,正史并无其人。)

(5)“后安史......迁来西蜀”:唐朝时安禄山、史思明的叛乱导致全国人口大规模迁徙,唐末黄巢大起义,两次叛乱唐玄宗李隆基和唐僖宗李儇先后幸蜀;宋末,四川子民付出百万人的伤亡抵抗蒙古军队入侵;明末,义军领袖大西王张献忠在四川称帝,领导抗清斗争,但是大屠杀四川百姓;清统一全国后,为恢复四川的经济、政治、文化,以湖南、广东为主从全国各地迁徙民众入川,史称“湖广填四川”。

(6)开川先贤:蚕丛、柏灌、鱼凫,为古蜀国的三代国君,过后是杜宇王朝和开明王朝(以上为蜀族建立);秦昭襄王攻灭蜀国,将中原华夏人的文明带入蜀地,秦统一六国后设蜀郡,纳入中央政府管辖,二王是李冰父子,修都江堰、最早开发四川;蜀汉昭烈帝刘备,丞相诸葛亮,对四川开发、治理都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7)蜀中:文中的蜀中、天府、西蜀、西川、川、蜀都特指四川省的古称,戎州、叙府、叙州等为宜宾市古称,戎县是兴文县的古称。

作者创作手记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圣人欲作为而失败,著书立说;帝王以圣人之道,开太平盛世。流芳百世的不是当下浮华的荣誉,而是实实在在的创作,所以我要做一个无闻的笔耕者,希望有一天,我也能如古往今来的圣贤一样,用一家之思想,造万世之福。 

简介

    叶忠钧,笔名荣枯,四川省兴文县人。兴文县作协会员,酔毫文艺中心编辑部副部长,眉山职业技术学院14级汉语班学生。曾任眉山职业技术学院社团联合会宣传部副部长、图书协会副会长、师范教育系景苏文学社副社长和风潮文学社编辑部长。

通联方式 

姓名:叶忠钧  

学校:眉山职业技术学院

院(系)、年级及专业:师范教育系14级汉语班

电话:13547708734

QQ:214519711

邮寄地址:四川省宜宾市兴文县古宋镇聚祥花园一号楼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