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珠溪语文~ 2017 四川雅安熊猫保护之旅 2017年7月3日 星期一 第一天 熊猫夫人 今晨零点,我们一行大大小小六人终于在历时三十四小时后,从火车上蓬头垢面地爬下,来到这所熟悉又陌生的城市。说熟悉是因为四年前,也就是二O一三年我们曾经来过这里,脑中还留有繁华热闹的春熙路、店铺林立的宽窄巷、幽深宁谧的杜甫草堂和古柏森然的武侯祠的深深印象,仿佛还带着当年的温度。说陌生是深夜来临,这座火车站、大街小巷、沟沟渠渠总也不熟悉,没有家乡的感觉,不辨东西。 广场上的灯光闪着魅惑的诡异,我们不情愿地分坐两辆的车,好在司机老师傅和善易处,我们慢慢在流光飞逝中谈论着这座城,说着这座城中人们安适的生活。我喜欢师傅这样的,不急不燥,对生活很温厚。他不强求自己孩子,也不为难女婿,对生活不苛求,小适而安。这样的态度增进了我对这座城的一份好感。 车拐进一个略窄的道路,那就是临江路了,没多久就到了我们此行的第一站,也是我们下榻的地方——熊猫夫人旅舍。师傅说,白天在这边路过从来没注意到这个旅馆。是的,它深居在宅院里,外面被两个大大的火锅吃食店包围着,白天是不太在意的。好在夜晚,它熊猫造型的广告灯指引我们,又加上吃食店已人烟寂寂,它自然也就突显出来了。 对于旅馆,夜才是它真正浓妆待客的时辰,也唯有夜才能显出它的妩媚风情。夏夜十二点,这样的形容是绝不过分的,它很好地雍居在一处大院里,门外是枇杷树吗?在玻璃门透出的灯光折射里半明半暗。浓密的树影下有一个圆桌,花镂的铁扶手椅上,坐着三个外国人,看不清他们的脸,也不知老幼,都是男生。他们偶尔说点什么,但声音都很轻。哦,这样的“月朦胧,鸟朦胧”的夜晚,看来谁都不愿生生打破它的宁静。 我们办了手续,进了房间。青年旅舍,别具特色,童话色彩的墙漆,熊猫家居饰品和两张足以安放我们疲惫身心的小木床——我是误入了森林里三只熊的小木屋了吗?在门外走廊里我真的遇到了象“熊爸”一样的老外,不过他径直走进了我的对门,然后将插销插上。呵呵,原来这是一个胆小的“熊爸”。 白天,“熊猫夫人”的姿容就完全不一样了,有少女的明朗情调,而且还是个文艺女青年。美美地睡了一觉,起来到共用的两进间卫生房洗漱,看见小小庭院的园艺植被都精心地装点着每一个角落,让每一处看着都那么的安心。厅房也兼具餐厅的功能,吊灯和靠椅都显露着欧式风情,隔间是一个到顶的书架,架上呈列着外文书籍。我们的餐饭也是西式自助餐,没有高声喧哗,没有觥筹交错,连孩子们也很懂事地取完食物,靠在一起,享用早餐。沙发上异国女孩手捧着咖啡,浓浓的香味和飘来的轻柔乐曲,疑身在塞纳河畔了,满室异国风情。 成都大熊猫研究中心 早饭毕,我们分成几个小组乘车到成都大熊猫研究中心去了解大熊猫。这是一个对外开放的熊猫研究基地,所以一大早来的旅客还是挺多的。 第一天,孩子们的劲头也很足,一个个冲到前头去探路,去找寻熊猫的别居。相比四年前,他们真的长大好多,不光是个头上,那时齐齐还是幼儿园小朋友,思思和我儿子天天住在一起,他们还不避男女。现在我儿子已是一米七的初中生了,齐齐和思思已早不用大人操心,反而他们还会照顾着牛牛、一一这样新加入的小伙伴了。 孩子的眼睛永远最尖,他们对大自然有着天生的敏感力。他们在前面大呼小叫,指手跳脚地吸引我们,顺着方向看上去,原来一只熊猫胖胖在爬树。咦,熊猫会爬树?哦,猫嘛,应该会一点的,但我也是第一次看见这么肥肥的身躯竟然也能爬上那么高的树。 它已在半树腰了,那树大约有三层楼高。树干较粗,一个人抱不过来。上了树的熊猫比一个成年人高,体重目测应该有160斤吧。只见它死死地用前爪抱着树干,一脚上蹬,另一脚用力,屁股一扭又爬上了一段,看似肥胖的身体在树上倒也灵活,很快左一扭右一扭它到达了一个大树杈。许是累了,它探出脑袋,将大半个身子趴拉在枝丫上,不动弹了。 这只会爬树的熊猫引来了许多吃瓜群众,孩子们朝它招手,男青年打着呼哨,摄影达人不停地按着快门,让它再换个姿式,另摆一个POSE。可我们这位树上的小胖明星眨巴着眼睛,说什么也不肯动一下,“不动,动一动全身汗”!要不是离得远,否则你真会看到它的毛外套滴下汗珠来。 锦程·锦城 我们这一组的带队小组长是一个叫韩锦程的大学生,他皮肤黝黑,头发带点自然卷,是河北衡水中学的毕业生。像我们这些高中老师对衡水中学是充满着许多好奇的,尤其是碰到这样一位鲜活的学生,当然要采访一下。江湖传闻多,不如耳闻亲见。 我们就两个疑问:第一,衡中是不是魔鬼式管理模式?这个大男孩认真地告诉我们:“是的,全军事化的管理模式,你从眼一睁开始必须用最快的速度完成每一件事情,必须跑着去食堂,跑着进教室,在食堂排队每个人手捧书本,旁边还有值日的老师;领完食物根本没时间吃,得赶紧跑回教室,完成第一份练习,每天有十几堂课,中间还穿插大大小小各种训练,所以几乎根本没时间好好吃东西。许多同学都会胃疼,有胃病。还有每次训练以班上最先完成的那个人为准,只要有一个最先写完就结束训练了,其余人必须用少得可怜的课余时间来做完剩下的部分……” 我们听得悚然了,就问:“那你们埋怨吗?恨吗?” 我们的锦程队长回答:“现在不恨。若不是这样,哪会有那么多同学留在北上广呢!” 我们的第二个问题是:衡水的应试模式是不是教出来的学生高分低能呢?他笑了笑指着自己反问我们道:“你看我呢?” 我们也全都笑了。倒也是,我们这群四五十岁的大妈不全由这个小孩带领着吗,而且一路还特别关照我们有小孩,总是他走在队伍最后捎带上落下的人马。本来我们这个组织是全程英文的,他怕我们大大小小沟通不方便,说一遍英文,还译一遍中文,如此情商之高,我们提出的问题是有些幼稚了。 不仅如此,他还骄傲地告诉我们,大学里他主动联系来校讲座的以色列教授,又通过自己的出色表现获得了以色列农业大学就读研究生的全额奖学金。他父亲得知这个消息,极力反对,断绝了他的一切经济来源,而他现在正通过社会实践和兼职自己养活自己。 我们问:“你叫‘锦程’是不是注定会来到成都呢?”他回答我们,他女朋友也在成都,好像冥冥中就和这座城有缘。 下午,锦程队长带我们在雨中游览了宽窄巷子。雨里面的感觉不一样,它将商业的繁华沉淀了下来,露出了老街青石、黛瓦的本来面目,带着雨珠的墙头花木也很有点老江南的味道。 我们还去了天府广场,从地铁出来,穿过一个地下商业街上到地面,就是一个很大的广场。广场上有一座高大的毛主席立身招手像,因为我对华东师大校园里的毛主席亲切,所以看到哪儿的毛主席像都觉得跟师大的是一样的。天府广场,不知为什么,我总觉得还应该有一样东西才完美,那就是红的、白的、粉的、黄的、紫的、蓝的各色各样、硕大怒放的牡丹,好像有了牡丹的装点才更符合“天府广场”雍容典雅的气度。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春晚,风暖,锦城花满。狂杀游人” “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天半入云” “锦官城外柏森森” 有一次,我看到我们带队小伙子做的微信视频“我的名字里三分之二都是成都”,画面布及每一个锦城微小的却温暖人心的角落:脚下的石板路、街头书店的微光、桥头遛鸟的老人、蔷薇架下品茗的恋人、红油热辣的火锅…… 今夜君又来 昔日思君不见君,今夜为何君自来? 四年前,我们住在成都最繁华的春熙路上。老子《道德经》中曰:“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登春台。”那时,我们是无意间随人流闯入这里的,却收获了一派锦绣荣华。许是缘分吧,听说“熊猫夫人”离春熙路并不远,我们就打算晚上做一番故地重游。 春熙路还像当年那样吗?会不会“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我心里很忐忑。 果然,我第一眼所见并非记忆中的模样,它更璀璨夺目了,这个商城我以前好像也没见过,还有银座门口的一排巨型的由闪烁灯光组成的时光环。我们再询问路人,往里走,再往里走,越走就走出了我们熟悉的街景。 啊,这个王府井大楼是我为儿子买雨衣的地方;那个龙抄手是我们刚来第一晚吃饭的地方;还有这家面包店还在,晚上回住处都会少买点当作点心;面包店里边的巷子进去就是当年我们住宿的旅馆;记得吗,还有这几个逛街的闺蜜铜人像,我们都过去再拍一张照片吧! 人生有多少次重来呢?何况我们当年人都在,当年的春熙印象仍在! 图、文|邓敏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