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每周课堂】邓敏 |《北山移文》中的神幻世界

 珠溪语文 2020-09-30

欢迎光临珠溪语文~

《北山移文》中的神幻世界

——邓老师讲《古文观止》之四

邓敏

        南齐孔稚珪的《北山移文》是一篇奇文。一奇在假借山灵之口,揭露“周子”有隐居之名而无其实、汲汲以求仕进的虚伪面目。二奇在通过山灵口中“周子”前后行为的对比,尖锐讽刺了其先道貌岸然隐居,后得意非凡应诏出仕的卑劣行径。三奇在大量拟人和典故的运用,使一篇鞭挞封建士大夫文人追名逐利、热衷上爬的声讨移文变得生动有趣,内涵丰富。四奇在语言精炼华美,对仗工整,音韵和谐,一篇骈文,却语语精辟,极具可读性。难怪现代文学家钱钟书称其“以风物刻画之工,佐人事讥嘲之切,山水之清音与滑稽之雅虐,相得而益彰”。《古文观止》的二吴也赞其“读之令人赏心留盼,不能已也。”

       其实,《北山移文》除这些奇妙之处外,在“风物刻画之工”的文字里还隐藏着一个生动有趣的神幻世界。“钟山之英,草堂之灵,驰烟驿路,勒移山庭”,文章首句这个神幻世界的大幕就徐徐拉开了。“周子”隐居之处——钟山(也叫北山)的神灵腾云驾雾,奔驰而来,急急地将下面的移文勒刻在山庭。此处文字是不是有点“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石头记”的意思。且看这一处山庭上记刻的是什么故事。

一、 哀怨

我们从钟山神灵的叙述中明白,他所倾慕的是有“耿介拔俗之标,萧洒出尘之想,度白雪以方洁,干青云而直上”风度的隐士;他所景仰的是“芥千金而不眄,屣万乘其如脱,闻凤吹于洛浦,值薪歌于延濑”的隐者,是极其鄙弃和蔑视功名利禄、荣华富贵的山人。此前,他一直认为“周子”就是他所渴慕的人。但自从幽居于钟山的“周子”汲汲奔赴名利之后,钟山君就有一种受到亲人背叛的感觉,所以他极具哀怨道:“呜呼,尚生不存,仲氏既往,山阿寂寥,千载谁赏!”走了一个“周子”,山林从此就空寂落寞了,可见曾经“周子”与这位钟山君是怎样的情意相契,以致“周子”一别后他即慨叹,千载以来谁还能真正与他共赏山间风月呢,世上再无与他心意相投的真隐士。从钟山君满含幽怨的文辞里,我们可以想见,曾经他与“周子”有着怎样不一般的情谊。是志向高洁的深交?是同喜共好的挚友?还是心意相通的知己呢?不管怎样,如今“周子”背弃了他,伤透了他的心。

二、 欺骗

他们曾在清风明月下吟诗作赋,曾在草堂江皋边谈玄论史。“周子”初到北山时,那“将欲排巢父,拉许由,傲百氏,蔑王侯”的风度情致几乎要遮蔽天日,他的神情气概更比秋霜凌厉。他谈论佛法,探寻玄流,“务光何足比,涓子不能俦”。所以,钟山君为他出众的才华、渊博的学识和不凡的气度所迷恋、所倾倒。“诱我松桂,欺我云壑”,等到钦差的车骑进入山谷、皇帝的诏书到达北山,“周子”“形驰魄散,志变神动”时,钟山君这才恍然大悟,他们都被欺骗了,他们都被利用了。“风云凄其带愤,石泉咽而下怆,望林峦而有失,顾草木而如丧”,他们的一腔真情被“周子”残忍践踏了。所以,风云、石泉、山林、草木都流露出颓丧、怅然若失,乃至满怀愤恨的情绪。

三、 落寞

如今,曾隐居于北山的“周子”走了,整天纠缠于官吏考绩、忙碌于审理案件去了。北山草堂的琴音断绝了,饮酒赋诗这些事儿也无人再续了。“周子”这一别,“使其高霞孤映,明月独举,青松落阴,白云谁侣?磵户摧绝无与归,石径荒凉徒延伫”。北山之上,一切都显得空空落落。甚至猛烈的旋风吹入账幕,喷吐的云雾飘离屋柱。蕙帐空空啊,夜间的白鹤都哀怨;“周子”离去啊,拂晓的猿猴都惊恐。“周子”抛弃北山的众生灵,使北山顿时失去了往日的生机。

四、 蒙羞

此时,北山又因“周子”的背弃而受到其他山神的非议和嘲笑。“南岳献嘲,北陇腾笑”“骋西山之逸议,驰东皋之素谒”,所有山谷争着讥讽,众多高峰连声嘲诮。都慨叹钟山君遭到“周子”的欺骗却无半点安慰,都谈论北山因“周子”而深蒙羞耻的事情。北山的林木、溪涧听了这些清议都羞愧难当,连秋桂也谢绝传香的清风,春兰也避开高照的明月。他们的内心里有受尽欺骗的凌辱,也有愧对众神的羞惭,更有不愿再见世人的悔恨。

五、 抗判

遭欺、被弃、蒙羞和愤恨,使钟山君一听“周子”欲借路、重游北山的消息,立刻发出诏令“岂可使芳杜厚颜,薜荔蒙耻,碧岭再辱,丹崖重滓,尘游躅于蕙路,污渌池以洗耳”。这样的假隐士、真叛徒岂可让他再次踏入北山的尘土,让北山再次受辱。何止是严词拒绝,受尽欺骗的山神树精们还同仇敌忾、一致行动,关上山窗,闭上云键,收敛清雾,隐藏鸣泉,在谷口截住远来的车辆,在山前堵住乱闯的马匹。就这样,众树木气破了肝胆,丛草繁花怒火中烧,有的飞扬枝条去击毁车轮,有的突然低下枝叶来扫净车迹。好一派轰轰烈烈、热热闹闹的对抗和反击。这是不是有似《西游记》中唐僧被树精摄入木仙庵,先是吟诗品茶,后来唐僧不为杏仙的深情所动,惹恼了他们,唐僧师徒在逃亡时与树妖花仙一番争斗的场景呢。

      清朝人许楗在《六朝文絮笺注》中称该文为“六朝中极雕绘之作”,想来是真切的。我们从《北山移文》“刻镂尽态”的文辞里分明感受到一个由相知到背弃到落寞蒙羞、最后愤而反抗的至真至情的神幻世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